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生科研 > 正文
團學活動
學風建設
學科競賽
榮譽彙總
學生科研
心理資助

學生工作

轉發: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溫州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0-04-22 浏覽:

系、各班級

為貫徹落實《溫州大學推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工作實施辦法》文件精神,充分調動學校全體師生參與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研究,決定開展2020年溫州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賽對象

1.溫州大學全體在校生、畢業五年内學生。

2.大賽以團隊為單位報名參賽,鼓勵跨校、鼓勵跨院組建團隊。每個團隊的參賽成員3-10人,須為項目的實際成員。

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參賽報名、材料提交(截止日期為5月2日)

參賽團隊将申報書(附件1)電子版及紙質版(一式三份)、 《附件2:溫州大學互聯網+大賽報名彙總表》電子版(附件2)、項目彙報PPT等參賽材料于5月2日前交至各項目學生負責人的歸屬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電子版以“項目完成完整名稱+負責人名字”發送至wzujsjyxshkj@163.com,逾期不予以接收!紙質版上交至9A201(返校後上交),潘士傑,86680860),并于“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https://cy.ncss.cn/)報名開通後完成提交報名(另行通知)。

凡參賽學生團隊在5月(具體時間等教育部大賽通知下發後,另行通知)登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https://cy.ncss.cn/),提交創業計劃書進行網上報名。凡在網站報名成功的團隊成員,經培訓并經創新創業學院認定,每人獲0.5個課外創新創業學分

二、大賽安排

(一)學院選拔賽

1.宣傳發動。各學院集中學院力量和資源,大範圍、高頻率、密節奏宣傳普及大賽,動員和指導教師、學生積極參賽,形成全院師生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2.項目培育。各學院要深度挖掘教師的科研項目成果,鼓勵教師将科技成果産業化,帶領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整合、對接校内外各種資源,邀請校内外專家幫助學生團隊優化項目、資源和團隊,切實提高創業項目的質量;主動加強與畢業校友聯系,深度挖掘、對接優秀畢業生創業項目;重視學生家族企業資源,扶持學生利用各種社會網絡資源,優化、提升項目質量。

3.院賽組織。各學院要精心策劃、組織開展院級大賽,充分挖掘優勢學科、優勢專業和校友資源、學生家族企業資源,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和師生共創,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動大賽。各學院院賽參賽人數不能少于學院學生人數的15%(含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

4.校賽參與。學校根據學院組織院賽情況和學生參賽人數及項目數,在校賽裡學校确定學院項目申報數。對報名人數超過15%的學院,學校增加其學院校賽名額。理工科學院推薦至少2項重點項目;文科學院推薦至少1項重點項目。

5.省賽報名。凡參賽學生團隊5月(具體時間等教育部大賽通知下發後,另行通知)登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https://cy.ncss.cn/),提交創業計劃書進行網上報名,報名人數至少不低于學院人數15%。凡在網站報名成功的團隊成員,經培訓并經創新創業學院認定,每人獲0.5個課外創新創業學分

(二)學校選拔賽(2020年5月)

1、校級初賽遴選(4月下旬)

學校組織評委對學院推薦項目按參賽賽道和組别進行書面評審,遴選出優秀作品進入校級決賽路演。國際賽道直通校賽,不占用名額。

參賽項目第一完成單位的認定,以推薦該項目參加校賽的學院為準。

2、校級決賽路演(5月初)

學校按參賽賽道和組别組織項目路演答辯(6分鐘陳述+5分鐘答辯),邀請校内外專家、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進行現場評審,最終決出金獎、銀獎、銅獎等獎項,團隊組織獎。

三、大賽賽道、組别和對象

(一)主賽道

根據參賽項目所處的創業階段、已獲投資情況和項目特點,分為創意組、初創組、成長組、師生共創組。具體參賽條件如下:

1.創意組。參賽項目具有較好的創意和較為成型的産品原型或服務模式,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時間均包含當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記注冊,并符合以下條件:

1)參賽申報人須為團隊負責人,須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為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

2)高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的參賽項目不能參加創意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參賽申報人的除外)。

2.初創組。參賽項目工商登記注冊未滿3年(2017年3月1日後注冊),且獲機構或個人股權投資不超過1輪次,并符合以下條件:

1)參賽申報人須為初創企業法人代表,須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為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或畢業5年以内的畢業生(2015年之後畢業的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企業法人代表在大賽通知發布之日後進行變更的不予認可。

2)初創組項目的股權結構中,參賽企業法人代表的股權不得少于10%,參賽成員股權合計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可以參加初創組,允許将擁有科研成果的教師的股權與學生所持股權合并計算,合并計算的股權不得少于51%(學生團隊所持股權比例不得低于26%)。

3.成長組。參賽項目工商登記注冊3年以上(2017年3月1日前注冊);或工商登記注冊未滿3年(2017年3月1日後注冊),獲機構或個人股權投資2輪次以上(含2輪次),并符合以下條件:

1)參賽申報人須為企業法人代表,須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為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或畢業5年以内的畢業生(2015年之後畢業的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企業法人代表在大賽通知發布之日後進行變更的不予認可。

2)成長組項目的股權結構中,參賽企業法人代表的股權不得少于10%,參賽成員股權合計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可以參加成長組,允許将擁有科研成果的教師的股權與學生所持股權合并計算,合并計算的股權不得少于51%(學生團隊所持股權比例不得低于26%)。

4.師生共創組。參賽項目中高校教師持股比例大于學生持股比例的隻能參加師生共創組,并符合以下條件:

1)參賽項目必須注冊成立公司,且公司注冊年限不超過5年(2015年3月1日後注冊),師生均可為公司法人代表。

2)參賽申報人須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為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或畢業5年以内的畢業生(2015年之後畢業的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

3)參賽項目中的教師須為高校在編教師(2020年3月1日前正式入職)。參賽項目的股權結構中,師生股權合并計算不低于51%,且學生參賽成員合計股份不低于10%。

5.參賽項目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1)“互聯網+”現代農業,包括農林牧漁等;

2)“互聯網+”制造業,包括先進制造、智能硬件、工業自動化、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軍工等;

3)“互聯網+”信息技術服務,包括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工具軟件、社交網絡、媒體門戶、企業服務、下一代通訊技術等;

4)“互聯網+”文化創意服務,包括廣播影視、設計服務、文化藝術、旅遊休閑、藝術品交易、廣告會展、動漫娛樂、體育競技等;

5)“互聯網+”社會服務,包括電子商務、消費生活、金融、财經法務、房産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訓、醫療健康、交通、人力資源服務等。

6)參賽項目不隻限于“互聯網+”項目,鼓勵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參賽,根據行業背景選擇相應類型。

(二)“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

參加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的項目須為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的項目,要在推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城鄉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有創新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根據項目性質和特點,分為公益組、商業組。

1.公益組。參賽項目以社會價值為導向,在公益服務領域具有較好的創意、産品或服務模式的創業計劃和實踐,并符合以下條件:

1)參賽申報主體為獨立的公益項目或者社會組織,注冊或未注冊成立公益機構(或社會組織)的項目均可參賽。

2)參賽申報人須為項目實際負責人,須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為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或畢業5年以内的畢業生(2014年之後畢業的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

3)師生共創的公益項目,若符合“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要求,可以參加該組。

2.商業組。參賽項目以商業手段解決農業農村和城鄉社區發展的痛點問題、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融合,并符合以下條件:

1)參賽申報人須為項目實際負責人,須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為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或畢業5年以内的畢業生(2014年之後畢業的本專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生)。

2)注冊或未注冊成立公司的項目均可參賽。已完成工商登記注冊參賽項目的股權結構中,企業法人代表的股權不得少于10%,參賽成員股權合計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冊成立機構或公司,學生須為法人代表。

3)師生共創的商業組項目隻能參加高教主賽道,不能報名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

(三)國際賽道

參賽項目學生成員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認可的國外普通高等學校(參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http://www.jsj.edu.cn/)18 歲以上的在校生或畢業5年以内的畢業生(2015年之後畢業),參賽申報人須為團隊負責人。根據項目性質和類别,分為商業企業組、社會企業組、命題組。參賽條件如下:

1.商業企業組。參賽項目具有較新的創意、技術、産品、商業模式等,有明确的創業計劃,尚未注冊公司或已注冊公司的創業項目均可參賽。已注冊公司的,參賽企業法人代表的股權不得少于 10%,參賽成員股權合計不得少于 1/3,企業法人代表在大賽通知發布之日後進行變更的不予認可。

2.社會企業組。參賽項目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形成正

向、良性、可持續運行模式,服務于鄉村振興、社區發展、弱勢群體、或以增益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和目标,并有機制保證其社會目标穩定。其社會影響力與市場成果是清晰、可測量的。

社會企業組項目要求以工商企業類為主,以利于引入社會影響力投資推動社會企業發展;尚未注冊公司或已注冊公司的社會企業項目均可參賽。已注冊公司的,參賽企業法人代表的股權不得少于 10%,參賽成員股權合計不得少于 1/3,企業法人代表在大賽通知發布之日後進行變更的不予認可。

  3.命題組。持續征集全球大型企業、政府機構、公益機構等就自身發展或社會共性問題設立參賽題目。符合參賽條件的個人、團隊、企業均可參賽,包括已獲往屆大賽國際賽道金銀獎的項目或公司,可同時參與多個命題。

鼓勵師生共創項目,即可由在校教師和符合參賽條件的學生共同組隊參賽,團隊負責人須由符合參賽條件的學生擔任,允許将擁有科研成果的教師的股權與學生所持股權合并計算,合并計算的股權不得少于 51%,且學生參賽成員合計股份不低于10%。

(四)職教賽道

   職教賽道僅限專科學生報名參賽。分為創意組與創業組,具體參賽條件如下:

1.創意組。參賽項目具有較好的創意和較為成型的産品原型或服務模式,在 2020 年 5 月 31 日(以下時間均包含當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記注冊。參賽申報人須為團隊負責人,須為職業院校的在校學生。

2.創業組。參賽項目在 2020年 5 月 31 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記注冊,且公司注冊年限不超過 5 年(2015年3月1日後注冊)。參賽申報人須為企業法人代表,須為職業院校在校學生或畢業 5 年以内的畢業生(2015年之後畢業)。企業法人在大賽通知發布之日後進行變更的不予認可。創業組已完成工商登記注冊參賽項目的股權結構中,企業法人代表的股權不得少于 10%,參賽成員合計不得少于 1/3。

教師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可以參加創業組(不能參加創意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參賽申報人的除外),允許将擁有科研成果的教師的股權與學生所持股權合并計算,合并計算的股權不得少于 51%(學生團隊所持股權比例不得低于 26%)。教師持股比例大于學生團隊持股比例的項目,隻能參加高教主賽道師生共創組,不能報名參加職教賽道。

四、參賽項目要求

1.參賽項目能夠将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下一代通訊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緊密結合,培育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态、新模式;發揮互聯網在促進産業升級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進制造業、農業、能源、環保等産業轉型升級;發揮互聯網在社會服務中的作用,創新網絡化服務模式,促進互聯網與教育、醫療、交通、金融、消費生活等深度融合。

2.參賽項目須真實、健康、合法,無任何不良信息,項目立意應弘揚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賽項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産權;所涉及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資源等必須擁有清晰合法的知識産權或物權;抄襲、盜用、提供虛假材料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一經發現即刻喪失參賽相關權利并自負一切法律 責任。

3.參賽項目涉及他人知識産權的,報名時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書面授權許可書、專利證書等;已完成工商登記注冊的創業項目,報名時需提交營業執照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相關複印件、單位概況、法定代表人情況、股權結構等。參賽項目可提供當前财務數據、已獲投資情況、帶動就業情況等相關證明材料。已獲投資(或收入)1000 萬元以上的參賽項目,請在全國總決賽時提供相應佐證材料。

4.參賽項目根據各賽道相應的要求,隻能選擇一個符合要求的賽道參賽。已獲往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各賽道金獎和銀獎的項目,不可報名參加第五屆大賽。

五、評審規則

請登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cy.ncss.cn)查看具體内容。

六、大賽獎勵

1、校賽設置金獎15項、銀獎20項,銅獎30項,最佳創意獎、最具商業價值獎和最具人氣獎各1名,獲得校賽金、銀、銅獎的團隊分别給予3000元、1500元、800元的獎勵。根據院賽舉辦情況,參賽學生的比例、校賽決賽成績等綜合考慮設置學院優秀組織獎若幹個。

  2、本科生作為團隊主要成員在全國賽中獲得銅獎以上(排名前10)和省賽中獲得金獎(排名前5),分别給予在獎學金評選中增加能力綜合分50分、30分,并沖抵課外教育創新創業項目2學分。

3、本科生在國賽中獲得金獎(排名前8),銀獎、銅獎(排名前5),省賽金獎、銀獎的項目負責人可直接申請省政府獎學金,不占用學院名額。(若項目負責人為已畢業學生,排名第二位的在校生等同于項目負責人)。

4.本科生作為團隊核心成員在大賽全國賽中獲得金獎或銀獎(排名前 5)等同于發表 1 篇 SCI 四區期刊論文(理工類)或 CSSCI 期刊論文(人文社科類),并優先推薦參評本科生國家獎學金。

5.研究生作為團隊成員在全國賽(金獎排名前10、銀獎或銅獎排名前5)和省賽(金獎排名前5、銀獎或銅獎排名前3)中獲獎,可按照相關程序認定為培養環節實踐學分,并優先推薦參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6.研究生作為團隊主要成員在全國賽(金獎排名前5、銀獎或銅獎排名前3)和省賽(金獎排名前3、銀獎或銅獎排名前2)中獲獎,等同于發表 1 篇 SCI 四區期刊論文(理工類)或 CSSCI 期刊論文(人文社科類),納入學位申請的學術成果考核範疇(1 名研究生最多替代 1 篇)。

7.研究生作為團隊主要成員獲得省賽金獎(含)以上(排名前 5)或省賽銀獎(排名前3)的研究生畢業生,可以授予校級優秀畢業生榮譽稱号,評選名額不占各培養單位指标。

七、校賽組委會聯系方式

1.校賽QQ群:871025849(學生群)

2.校賽聯系人:李劍軍

 聯系電話:86593901  地點:北校行政樓507A

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聯系人:潘士傑

聯系電話:8668860  地點:南校9A201

           附件1:溫州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創業計劃書樣本.docx          附件2:溫州大學互聯網+大賽報名彙總表.xls

          附件3:關于印發《溫州大學推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pdf

          附件4:“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評審規則.pdf

          附件5:教育部關于舉辦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去年通知).pdf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學工辦

2020年422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