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10-28 浏覽:
百年黨史,就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奮鬥史、發展史。回顧過往征程,我們發現,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漫長而又曲折。中國共産黨一路走來,披荊斬棘,飽經風霜,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一大批濃墨重彩的光輝事迹。“兩彈一星”、“改革開放”是其中兩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第十一期、第十二期的青年大學習中,我們深入學習了“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偉大的曆史轉折”,從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對于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曆史,我們應當永遠銘記于心;對于在這一進程中嘔心瀝血的先輩們,我們應當緻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大學習過後,同學們感觸頗深,紛紛抒發了各自的心得和體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01
20小教4班
觀看了最新一期青年大學習後,我感觸頗深。我國研制原子彈,在孤立無援、一窮二白的窘境之下,僅用五年時間,從無到有,震驚世界。原子彈爆炸的那聲巨響讓中國揚眉吐氣,站上世界之林,不再受外國的威脅,而這震撼世界的巨響,凝聚着成千上萬名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驕傲!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兩彈精神”需要我們學習,更需要我們傳承。雖舊日之中國已經有前人幫我們撥開荊棘、開疆鋪路,但前路仍需我們懷着忘我之心,不斷開拓進取!
象征熱愛、無私、奮鬥、堅持的“兩彈精神”激勵着我們不斷前行,願青年一代發奮圖強,緊随先人的腳步,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複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02
19小教3班
從學習蘇聯到追趕美國,中國科技突飛猛進。這既離不開黨的正确領導,也離不開我們先輩的辛勤付出。“兩彈一星”的實現,是我國幾代科研人員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結果。他們以艱苦奮鬥、大力協作、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創造了這樣的人間奇迹,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發達、強大的中國!這些科學家們頭頂烈日,腳踏溫度達60攝氏度的地面,不喊苦,不叫累,他們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難,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這一切都令我動容。
為我們所熟知的科學家鄧稼先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他為了祖國國防科技事業,毅然放棄了美國種種優厚的待遇,回到祖國;他為了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隐姓埋名,在試驗場和戈壁大漠奮鬥數十載。
雖然祖國已然雄起,但我們仍不能失去“兩彈精神”。我們青年大學生要把這樣的精神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當中,刻苦鑽研難題,不畏艱難險阻,心系祖國,不斷學習。讓我們一起努力,勇往直前,為祖國增添燦爛輝煌!
03
19小教4班
學習完新一期青年大學習,“兩彈一星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人造衛星,中國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在那樣艱苦惡劣的年代,用算盤算出數據,吃不飽仍繼續工作,原子彈才得以成功研制。那時所有人湧出熱淚的場景令我振奮,兩年零八個月堅定不移令我驕傲。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前輩們辛苦奮鬥的結果,“兩彈一星”精神将永遠激勵中華兒女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它非但沒有過時,反而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更加熠熠生輝,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提高、進步,更是整個社會繁榮、穩定發展的支撐與動力。”兩彈一星”的年代已經遠去,可“兩彈一星的精神”将永駐我們心底!
04
20學前專10班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峥嵘歲月。中國始終在進步,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亦一直不斷加深。
1956年,我國确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在這過程中,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許多勝利成果。在20年艱難曲折的探索曆程中,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仍然在向前邁進,國防科技取得了輝煌成就。其中湧現出地大批先進人物,成為中華民族前進和發展曆程中的寶貴财富。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跟随黨的步伐,艱苦奮鬥,堅定向前。因為我們的身後,有千千萬萬團結的國人,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願我們發奮圖強,不負年少!
07
20應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這是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喊出的一聲響亮的口号。正是這次繼往開來的會議,為中國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這一頁前是徘徊,這一頁後是勇敢。
提及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不由得想起一個在中國曆史上橫空出世地安徽鳳陽小崗村。這樣一個曾以乞讨為生的貧困農村,卻憑借首創包幹到戶的壯舉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他的名字。小崗村的貧困是當時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村的縮影,小崗村人民的果敢也是千千萬萬敢做敢拼的中國人的榜樣。依靠自己的雙手脫貧緻富,這正是幾十年來中國蒸蒸日上的動力之源。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曆史上的偉大轉折,它至今仍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生活在科技發達,經濟繁榮的社會,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應當發揮自己的力量,将改革進行到底!
08
20學前專6
1976年,黨中央以雷霆手段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進一步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徹底扭轉十年内亂造成的嚴重局面,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這個時候,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内外發展大勢要求中國共産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在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曆史關頭,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本次青年大學習,讓我更加明确身上肩負的職責,提高了政治覺悟和理論修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加強自身建設,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應對挑戰,務實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小
結
曆史是我們寶貴的财富,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不可或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要肩負曆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主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好地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青年“大”學習永遠在路上,新的一周,我們一起學習,不見不散!
編輯:黃奕
初審:王科逸 陳文軒 陸雲夢
終審:劉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