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1-10 浏覽:
木铎之心 山高水遠徐徐渡
春風化雨 一世桃李路
「 師者自具光芒,則所及之人亦難忍受黑暗 」
▼
一壁書,一幅紅印篆刻,一套紅漆古樸桌椅,不知在這個房間裡,它的主人又有着怎樣奇妙的經曆?
彭小明老師從教37年,相繼在雲和伏布農林中學、雲和中學、麗水學院、溫州大學任教。曾任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副院長,現任溫州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是省優勢專業、國家一流專業(溫州大學小學教育)負責人,兼任全國小學教師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小學(學前)教師研究會副會長等。
2014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他教學勤勤懇懇,研究兢兢業業,生活簡單而不失雅趣,文質彬彬,恂恂如一介儒雅書生。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我很喜歡教書,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
▼
在教學上,彭老師認為,首先教學内容比教學方法重要。
内容空洞而徒有形式皆是虛,隻有先确定了新穎、豐富的内容,再選擇合适的教學方法,才能實實在在地将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能力。
其次,教學方法的作用亦是不可低估。
彭老師在欠發達地區擔任了中學教師10年,一直因地制宜地摸索教學方法,創新出一套适合欠發達地區中學教學的獨特方法——比較式單元教學法、溯源式教學法、曲線示意式教學法、語文活動教學法等,為提高欠發達地區學生語文水平闖出了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彭老師雖然帶有研究生,上有很多研究生課程,但一直堅持“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原則,年年為本科生開設1-2門課程,也自有一套教學方法的心得總結。
(1)講授為先。因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眼睛”,隻有學生的專業修養提高了才有餘力提升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
(2)組織課堂讨論或辯論,這是很民主的有效方法;
(3)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合梳理,課堂報告,再分析指導;
(4)實踐教學。彭老師特别重視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其教學内容和模式可概括為“359實踐教學體系”(三習—五課功—九大技能)。“三習”即教育見習、研習、實習一體化,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五課功”即教師的聽課、評課、備課、說課和上課等五個基本功課全面訓練;“九大技能”包括上課時具備的各項能力技巧,如導入、提問、講授、演示、闆書、多媒體、練習設計、評價、課外輔導等。
“因為每年隻帶兩三個研究生,相處時間十分充足,我覺得他們就像我自己的孩子”,談及研究生的教學方法時,彭老師說道:“‘親其師,信其道’,作為碩士生導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關心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我們常常一起聊天、遊(研)學、聚餐,時而帶學生參加學術研讨會,聽專家講座,用行動和精神引導他們;時而帶學生爬山玩水、遊曆課本中的名勝古迹,用實踐和文化豐富他們。然後盡最大的能力教學生做學問、寫學術論文,這才是正道。‘多讀書,讀整本書,讀整本理論書’。隻有讀透古今中外文化經典,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寫成獨特的論文。”
正是由于彭老師平易近人,精心指導,教學有方,2009年被學校評為“溫州大學教學名師”,2014年被研究生評為“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科研的目的也是為了教學
與其說我是在搞學術研究
不如說我做的是教學學術”
▼
彭老師的特點是把教學與科研熔為一爐,教學與科研成為并駕齊驅的駿馬。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彭老師主要研究有五個方向:
(1)新課程教學改革。撰寫多篇課程教學改革論文和五本論著:《語文教學專題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科學出版社2013)、《教學論研究理論視野與實踐追求》(科學出版社,2016)、《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新視界》(科學出版社,2019);
(2)寫作教學模式研究。研究教師如何給予學生寫作模闆、文章圖樣,并引導學生“基于模式學習,不拘于模式,創新超越模式”,撰寫多篇學術論文,著有《寫作學習論》(語文出版社,2013)、《寫作教學模式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寫作教學論——三段九級寫作教學模式研究》(科學出版社,2017);
(3)活動教學研究。研究如何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實踐操作和研究能力,撰寫多篇高質量的專業論文,主編《語文研究性學習》(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4)校園文學。研究校園社團活動與校園文學創作,編著有《校園文學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
(5)中小學實踐教學與教學技能訓練研究。著《語文闆書設計及評釋》(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主編《課堂教學技能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小學教育實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多年傾注心血的研究,也使得彭小明老師形成了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其研究成果被同行總結成論文《彭小明語文教育思想初探》《彭小明語文教育思想再探》《彭小明與教學闆書研究》《彭小明與曲線示意教學法》《彭小明與溯源教學法》《彭小明與寫作教學研究》等發表在《現代語文》《讀與寫》等雜志,引起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梳理彭小明語文教育思想,可以從語文課程觀、語文教材觀、語文教學觀、語文學習觀、語文教師觀以及學生觀等六個方面來概括,其語文教育思想有利于推動、指導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
目前,彭老師有國家課題一項,國家精品課程一門,省“十一·五”重點建設教材一部、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一部、省優秀教材一部。不但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15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複印),而且撰寫、主編《百科溯源辭典(一)》《大學寫作實用教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14本論著與教材。同時還獲得了浙江省社聯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溫州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20餘個獎項。
研究成果斐然,與他的勤奮密不可分。作為一名中學教師,他開始涉及教研。到大學後,他明白自己與其他高校教師的差距,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跨越式”地學習研究,盡快從實踐型教師轉為理論研究型教師。
過程雖然艱苦,但彭老師始終屬恪守一句至理名言:“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東西的催産婆。”彭老師得到了社會的贊譽和專家的好評,每年被中小學、高等院校邀請講學50餘次,但他卻說:“在教育、教學、教研這個崇高的事業中,我才剛剛起步。”
”文化的消失才是真正的國家滅亡“
▼
彭老師生活簡單又充滿情趣,酷愛讀書、篆刻、旅遊、喝茶,崇尚道家儒家文化,30餘年來還發表散文、小說、知識小品等100餘篇,是一位典型的愛好中國文化的儒雅書生。
書籍是他的摯友。每到一座城市,彭老師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每次出差非帶幾本新書回來不可。因此家中的大書房内四周立滿書架,書架上邊放滿厚厚的圖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30多年來他幾乎沒有在夜裡11點之前睡過覺,不是讀書就是“爬格子”,常常過着“苦行僧”的生活。彭老師說,“一天沒有讀點、寫點東西,心裡就覺得慌慌的,若有所失。”
問到大學生要讀什麼書?作為長者,彭老師推薦大學生一定要看這三類書——人文書籍、專業書籍和藝術書籍。彭老師說,人文教人從善、科學教人求真、藝術教人審美。看書首先要看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曲、二十四史等,這些是我們做為一個中國人的基礎和基本素養。如果沒有了解、認同本國文化,那隻是生理上的中國人,而不能成為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彭老師說道:“文化的消失才是真正的國家滅亡。”科學求真,即要讀理論專業書籍,學習專業知識、科學知識,成為專業化人才;藝術求美,就是通過閱讀藝術類的書籍,感知美、理解美、鑒賞美、創造美,起碼也可以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為生活增添雅趣,不然人生就平淡乏味了。
彭老師也愛好收藏,集火花、集毛澤東像章,愛好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祖國古老藝術——篆刻。他師從西泠印社著名篆刻家餘正先生,治印先學漢印,後承浙派,自有古拙厚實的風格。30餘年來,刀耕不辍,作品豐厚。篆刻作品多次在省市獲獎,作品曾在北京、日本等地展出。他主張藝術為人民服務,多年義務為人刻印幾百枚,分文不取,人品藝德倍受稱贊。彭老師說:“我信奉‘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别人、幸福自己’。”
當初訪談彭小明老師,被問到“浙江省優秀教師”的獲獎感言時,他表示,“大概是由于我始終要求自己做到“教書與育人兼顧,教學與科研結合,理論與實踐統一,教育研究與地方服務一緻”才能獲此殊榮吧。但是無論獲獎與否,我都會為學生、為教育貢獻力量。”
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巍巍品行堪為師表,恂恂性情如儒生”
彭小明老師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