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5-08 浏覽: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是幫助大學生正确認識新時代國内外形勢,深刻領會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面臨的曆史性機遇和挑戰的核心課程。
5月8日下午,我院開展以“青春力行築牢魂”為主題的《形勢與政策》課暨勞動教育講座,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浙江省勞動模範陳建平擔任本次講座的主講人,由潘雨諾主持,學工辦輔導員孟江龍、吳琪琪一同出席了本場講座。
此次《形勢與政策》課以“線下授課+線上直播”形式開展,我院23應心、23學前本和23學前中本的學生于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9C301線下集中觀看,其他年級學生在宿舍、教室以及實習單位等自主線上觀看直播和回放。
講座伊始,陳老師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目标:“讓山裡的每一位孩子都能讀上書”。陳老師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之家,因為貧窮,他幾經辍學,當過打字員,幹過維修工,也種過地。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他人撐起一把傘。當陳老師在一個中學代課時,有個夢想悄然在他心底萌芽:讓山裡的每一位孩子都能讀上書。由于資金不足,陳老師跑去向其他人借錢給貧困家庭的學生們墊付學費,甚至去信用社貸款;發現學校學生流失嚴重,他便一個村一個村每家每戶走訪過去,給學生和家長做思想工作。每個學期他都要代付學費至少3000元,不想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就放棄讀書。十多年來,他已經為付學生們的學費累計貸款10萬餘元,自付利息6000多元,幫扶貧困學生335人次。
這不僅是一個人的行動,陳老師還動員自己家庭所有成員參與公益活動。漸漸地,一個人發展到一家人,再變成了一群人,這一群投身于公益事業的人由幫助貧困學生有書讀拓展到幫助老人、弱勢群體等有房住、有人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陳老師和他的團隊心系萬家燈火,将“小我”融入服務民生福祉的“大我”之中,實現了真正的“大愛”。
由自己的公益曆程出發,陳建平老師提出了一些感悟。一是認真,不能隻因表面的貧困就幫助,在幫助每一個學生之前陳老師都認真走訪了他們的家,用心考察他們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家庭就是僞裝貧困企圖得到助款,卻被陳老師從接線的電表識破;二是公正,學校裡分給每個老師四件套,陳老師堅持反對另一位老師将多餘四件套分給不符規定之人的行為,極力勸說這不公正,最後在請示上級後将其分給一位沒有趕到現場的老師和一位在這片地區服務了十幾年的老教師;三是無私,陳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幫扶貧困學生,甚至為他們蓋房,自己卻一直住在破舊的二平層中,無私奉獻、勇挑重擔,方顯擔當精神。
最後,陳老師對教院學子們提出了幾點希望:一是要好好學習,祖國的未來在于我們青年,學習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發展的需要,好好學習的前提還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二是要心中有他人,從關心關愛身邊的人做起;三是要做善事,善事無處不在,可以從小事做起,光盤是一種慈善,微笑也是一種慈善,作為一名大學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更是一種慈善。
講話結束後,在場學生們還觀看了一段視頻以更深入了解陳老師的傑出貢獻。為表達教院學子對陳老師的敬意與感謝,學生代表在講座末尾為陳老師獻上一束鮮花并合影留念。
不忘初心,向善而行。陳老師的發言與行動,如一場春雨潤物無聲,打動了每一位教院學子。一句簡單的“讓山裡的每一位孩子都能讀上書”,陳老師卻用一生在踐行。讓我們以陳老師為榜樣,堅持培養“博愛雅藝”的師範氣質,用青春和汗水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