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12-22 浏覽:
12月19日下午14:00,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邀請到林靜教授來學院9B205智能教室開展學術講座。林教授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科學提升部主任,兼任國際科學教學委員會NARST國際委員、AISL(科學素養提升聯盟)秘書長和EURASIA期刊主編,在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與教師專業素養的測評與提升、SSI學習與STEM教育等方向頗有研究。本次講座由溫州大學小學科學特級教師工作站站長金建钰老師主持,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部分教師、研究生及20級小教全科方向全體同學參與。
講座伊始,林靜教授從監測框架、監測團隊、監測工具和監測報告這四個方面娓娓道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了國家科學教育質量檢測工作概況。以“素養”内涵的不斷豐富為導入,林教授細心講解了數據驅動的科學素養提升策略與相關提升項目。她強調指出,監測隻是手段,促進基礎教育質量提升才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目的;通過質量檢測來摸清現狀,找準問題才能有效地問責改進。
現階段,我國的基礎教育存在許多不足,學生的科學素養尚待提升,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科學教育如何來應對這一現象?在這裡,林靜教授導入對社會性科學議題(SSI)的介紹。社會性科學議題具有集社會性、科學性、開放性與倫理性于一體的特征,有着倫理道德教育、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和跨學科融合學習三個方面的教育價值,中小學生SSI學習合作校行動計劃的推行有助于在學校教育與現實社會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
這場精彩報告令聽衆們耳目一新,啟迪思維。在最後環節,蔡仁哲博士與林教授交流了跨學科内容方面的問題;随後,四位同學踴躍舉手,他們提出的疑問也一一得到耐心解答。問答環節讓與會師生對今天的分享内容有了更深的認識,為此次學術交流活動添上了點睛之筆。
善總結者得其智,善分析者得其謀。通過此次活動,我們認識到應該注重教育實證研究,要真正考察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僅僅将知識作為評價教育唯一的準繩。教學相長,知行合一,我們将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