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9-10-23 浏覽:
日前,溫州大學國慶征文活動比賽結果公布,我院07小教本1班的顔滢洇同學《愛的變奏曲》、08學前本科班的曾晶晶同學《華 彩 吟》、學前08中專(3)班的陳占挺同學《灑滿陽光的常青樹》分别獲得優秀個人獎。另外,我院與瓯江學院、城市學院獲得優秀組織獎。
附:獲獎征文
愛的變奏曲
(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07小教本一 顔滢洇)
泥土的芬芳溢滿鼻息,漫坡的綠意充噬眼眸,勞作歸來脊背上晶亮的汗水,晨起洗衣的婦女大聲地閑談,純樸的愛情譜寫泛黃的記憶……
——題記
那裡是我出生、成長的村莊。離開她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每每放假還是會回去小住上幾天,童年零碎的記憶便又能重新拾掇。隻是,當我一次次重新立身在田野上,總能嗅到這個小山村帶給我的改變。
這個夏天,我走進村莊的時候,白日的熱浪剛剛散去。沿着筆直的水泥小路,空氣清清爽爽地飄蕩在田壟上。遠房大伯推着三輪兒慢悠悠地走着,剛摘的西瓜還沾着泥土,不安分地滾來滾去。大伯招呼我和爸爸說,等會兒上我家捧兩個回去,家裡還有好多呢。
村裡的老房子在慢慢消失,一座座漂亮的别墅拔地而起。爸爸問奶奶要不要新建,她說不要了,老房子還很好,用不着花這錢。我想,在老房子裡發生的一個個溫暖的家的故事是新别墅無法取代的吧。
還沒進院子,我就扯開嗓子喊奶奶。老人家似乎被我吓了一跳,急忙迎了出來,臉上盡是驚訝與喜悅。奶奶快八十了,高高瘦瘦,身闆很是硬朗,一頭的短發也是少見幾根白的,隻是深深的皺紋寫滿了歲月的痕迹。
院子裡有棵很大的香樟,郁郁蔥蔥遮住了半邊天。我很喜歡坐在下面乘涼,搖着扇子纏住奶奶講她和爺爺的故事,那個紅色年代的愛情,必定是飽含真摯的。奶奶笑着說,你還是小孩子,不懂的。我不依不饒地強調,我已經上大學不小了。于是,奶奶拗不過我,帶着我重溫了那個動亂的年代。
雖然《婚姻法》已經頒布,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但是這個閉塞的小山村沒有人踏出第一步。爺爺和奶奶就是封建時代典型的包辦婚姻,婚前沒見過幾次面就在雙方家長的安排下成立了家庭。爺爺很小就沒了父母,從小開始放牛、種田且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讓我明白為什麼爺爺一直對土地懷有深深的情愫。奶奶的娘家比起爺爺要好一些,但是奶奶是養女,所以這就是後來她能以柔弱的肩膀支撐起這個家的原因吧。
爺爺是個懷着滿腔激情的人,什麼事都沖鋒在前。在生産隊幹活,吃的是大鍋飯,掙的是一樣的工分,活多幹少幹都是同樣的待遇,但是,爺爺永遠是最賣力的那個。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無尚的英雄主義在爺爺體内燃起紅色的熱望,縱使生活多麼窘迫,扛起槍杆子,在紅旗下依然是充滿希望的幸福。1963年,“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号召在華夏大地上蔓延開來,爺爺又是村裡第一個付諸行動的人。所以,雖然沒有念過書,雖然沒有背景可以依靠,但是在村裡爺爺依然是人人誇贊的。
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新中國成立前後,國民黨南撤,當部隊來到這個小山村時,抓了許多的青壯年,爺爺就是其中一個。當奶奶得知消息時,内心的悲恸可想而知。但是,奶奶相信她能守護好這個家。幾天過後,爺爺奇迹般地回來了,是一位好心的國民黨士兵悄悄放了他。就是因為這樣,這首愛的曲譜才得以延續。
後來,爺爺成了村裡的書記,雖然受人尊敬,也有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但依然沒有擺脫貧窮的命運。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讓爺爺奶奶之間的愛成了相濡以沫的扶持。他們擁有了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爸爸。生活困苦、平淡但卻溫暖。而後,我想起有一次爸爸一時興起,跟我和姐姐講起和媽媽自由戀愛的故事。
爸爸年輕時很帥氣,加上是書記的兒子,吸引了很多女青年的注意。那時他是意氣風發的,但當他看到在主席台上作為紅衛兵代表宣誓的媽媽時就被她深深吸引了,樸素的容顔、堅定的眼神、兩條長長的烏黑發辮是那個年代女孩特有的美。之後,爸爸和媽媽的戀愛就在電影放映場上開始,《上甘嶺》、《南征北戰》等影片伴随着他們愛情的滋長。但是,媽媽是村裡為數不多的高中生,自從七七年高考恢複以來,這就是媽媽的夢想。而爸爸作為家裡的長子早早地就開始工作了。學曆的差距加上一些誤解讓兩家父母都反對他們來往,爸爸被禁止去放映場,媽媽被勒令專心讀書,但是他們像是地下工作者還是會偷偷見面,他們約好一定将這份友誼(那時還不敢說愛情)堅持下來。後來,爸爸假裝賭氣去了工地再不回家,爺爺實在沒轍就上門和外公深談了一次,這就算是同意了。當媽媽跑到工地把消息帶給爸爸時,那種欣喜比得上革命的勝利。後來,媽媽放棄了高考。我問媽媽後悔嗎?參加了高考也許生活就會截然不同,她說,能有什麼比平淡的幸福更珍貴呢?
是啊,平平淡淡才是最真切的。
他們總說,我們這一代是最幸福的。在蜜罐裡泡大的孩子不會懂得長輩們“憶苦思甜”的感覺。但是,當在上海那個繁華大都會工作的姐姐,毅然離開舒适的工作環境前往四川災區志願服務時,我相信我們80後同樣能吃苦敢擔當。姐姐在四川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她說80後不都是拜金的一代,面對嚴峻的考驗肩并肩攜手的愛情是最堅固的。現在,距離讓他們隻能通過網絡、電話傳達彼此的心情,但是我想,姐姐一定會得到想要的幸福。
夜有些深了,月光穿透樹葉落下斑駁的影,廣播裡徐徐地唱着:“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重新走向繁榮富強……”。奶奶說,時間過得真快,建國都60年了。60年,小山村改變了很多很多,但是愛的旋律依然在演奏着。
我們,請珍惜歲月賦予的一切和彼此相知的時光,且行且幸福!
華 彩 吟
(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08學前本 曾晶晶)
風從遠古吹來,帶來曆史的回影,穿過那些過去的歲月,穿過唐風宋雨、清輝明月,栖落在五千年後的漢白玉雕上。歲月的手輕觸那一排排銅質的編鐘,渾厚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呼嘯過悠悠歲月,足尖在那滄桑的金缶上旋轉,铿锵的節奏環繞六十年的缤紛華彩。
這節奏在我耳邊歌唱,将我從睡夢中喚醒,我聽到琴瑟吟哦,鼓聲雷雷,唱着六十華誕的頌歌。今天,祖國母親六十歲了;今天,華彩缤紛的歲月依然走過了六十個朝朝暮暮,六十個日出日落,六十個晨光暮色。
拿什麼為你祝福,我的祖國?
拿什麼來愛你,我的祖國?
曾經,我在黃河邊看到破舊的老水車,千百年來,紡着疲憊的歌;在簡陋的煤礦裡看到垂懸的礦燈,照你在曆史的隧洞踽踽獨行、摸索;在黑土地上,看到幹癟低垂的稻穗,憂傷的在風裡歎息;還有那經年失修的道路,淤灘上沉默的駁船,向我們敞開那空洞的希望……
這一切的一切,都寫着破敗與貧窮,和那總也寫不完的透心涼的荒涼。
可是這還遠遠不止,當異族的鐵騎踐踏過我們的土地,将我們的人民驅逐,看着我們的人民蹒跚在蒼茫的原野裡,有一種疼痛觸動心靈憵褶的深處,敲擊着我最虔誠的向往。
你不知道,你的兒女,像我一樣的千千萬萬個有着執着中華情的兒女有多希望,有一天,在河邊建起高高的水電站,從此以後讓她晝夜不疲地歡唱;在黑土地上灑滿玉米和稻谷,讓它們在秋天裡彎腰搖曳;把駁船的纖繩深深地勒緊我們的肩膀,揚起昂揚的風帆!
終于有一天,在那個莊嚴的天安門廣場,那個引領我們走向光明未來的勇士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拉!”轟隆隆的鐵牛哞叫着開始梳理田野根根肋骨,翻卷出豐收的喜悅與歡唱;嶄新的車子奔馳在新造的馬路上,載來無限的希望和新時代的召喚;羽白色的鴿子鳴叫着:“金色的皇冠為誰而戴?”喚醒十月的第一個早晨;雪被下孕育着的古蓮的胚芽依然悄悄掙脫懷抱,譜寫中華大地的又一奇葩;飛天袖間千百年飛舞的花朵,翩然落在我們巍峨的華表;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綠色的長袍,揭開這一季春天的帷幕,從此在沒有寒冬,中華兒女在春的懷抱盡情地徜徉!
祖國母親,你可知道,隻有你擺脫了貧窮和落後,我們才能迎來最美的春天,因為你的強大,你溫暖、明朗、堅強而蓬勃生春,我們才在這片黃土地上找到了飽滿的希望。
我握着這希望,找尋你的足迹。
我看到九曲黃河的的百折不回,從雪山清冽的源頭出發,奔向茫茫大海;雄奇泰山上寫滿曆史的輝煌,我在泰山頂,一覽衆山小;莽莽昆侖透着神秘肅穆的氣息,卻也教會我頂天立地;遼闊草原上振翅翺翔的雄鷹,拉扯開草原的胸懷;滔滔奔騰的江,淌過五千年的蘊含與積澱……萬裡山河浩浩蕩蕩在我面前走過,我無法用言語描述我所看到的景象,唯覺祖國風光無限,風景競秀!
母親有着美麗的容顔,也有着不屈的脊梁與骨氣!
你看,母親的骨氣在劉胡蘭正義的臉上,它是不屈;是焦裕祿窗前的那盞油燈,是奉獻;是葉挺的那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無奈;是嶽飛一阙《滿江紅》咆哮的聲音,是悲憤;是魯迅最為激烈的呐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我們以《離騷》的深情,《詩經》的音韻,荊棘鳥的歌喉,以富麗的唐詩,清麗的宋詞,和那生動的元曲,古風和樂府,梆子和鼓詞,京劇和秦腔,黃梅和越劇,點亮歲月的輝煌,唱響山河的雄壯,奏起我們民族偉千百年來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祖國,我要做雄鷹去翺翔,去和風搏擊;做旗艦去乘風破浪,開拓新的天地;做南疆的紅棉,燃燒着熱情與血液,寫下我們絢爛的光輝;做北國的雪花,用純潔的心孕育大地!
這是我們的祝福,祖國,讓我們折戟沉沙,讓我們去接受風雨的洗禮,讓我們像鷹一樣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灑滿陽光的常青樹
(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學前08-3班 陳占挺)
常青樹的葉子永遠是綠色的,暗示着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陽光透過常青樹繁密的樹葉,灑下細緻斑駁的光影,微光在脈絡間行走,整棵常春樹多彌漫着溫暖的光芒,足以溫暖整個大地。
—題記
2008年,祖國母親遭受了太多的磨難。一月,雨雪冰凍災害席卷南方地區。5月,特大地震襲擊了四川汶川,這兩場自然災害來得突然,讓人猝不及防。尤其是汶川大地震,打亂生活的節奏,牽動 十幾億人的心,地震毫不留情地将城市的繁華變成一片的死寂廢墟。廢墟下到底埋了多少條生命?廢墟中活着的人又将怎樣存活?多少華人心系着災區民衆,多少徹夜難眠的父母兒女,在殷殷期盼生命的回響?中國,沒有時間哭泣!一夕之間無數民衆排起獻血長龍,一夕之間無數人士奮不顧身地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一夕之間無數的感動震撼心靈……
或許,很多事,很多人,随着時光的交替被漸漸淡忘了。或許還有那些事情還沒有被人發現,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事情,讓我們感動至深,銘記于心。
一次偶然,在雜志上發現一張照片,一個年輕的女子穿着很樸素,左手拿着教案,右手搭在一個農村女孩的肩上,笑得很開心。這便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樣子。她的笑讓我内心一陣,這來年輕的臉龐面對她不知是怎樣的挑戰,她卻仍然笑眉如花。
她是我們溫州大學的驕傲,我們常青樹上的一片綠葉——李茜茜,面對受災的兄弟姐妹,她選擇與他們一同度過——援助四川的抗震救災行動。她告訴記者:“因為那邊需要老師,就算是天塌下來,孩子們的課是耽誤不得的。他們剛剛失去家園,更不能迷失他們幼小的心靈,所以我必須得過去。”她拿出一張課程表,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周一,從縣城到五村村小;周二,在坨甲村希望小學村小上課…….周五,步行到最偏遠的十四村小學上課。這是李茜茜一周的日程安排,也是她作為一名志願者的服務内容。這張功課表很特殊,她要給五個學校的孩子上課,而且要教整個學校的功課。茜茜的到來也讓這些學校增加一門英語課。
每天早上,她早早地起床,雖然交通不便,山路難行,但她一次也沒有遲到。一次課後,一個小女孩對茜茜說:“老師,我知道我們村很窮,很遠,老師來這裡上課很艱苦,但我們真的真的很想學,老師你能不能不要走?”茜茜聽了,淚流滿面。
遠在溫州的大學生并沒有退縮,因為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我們的母親都是祖國,我們都是母親的子女。母親,你的兩鬓已蒼白,你教給我們很多,我們學會了很多,我們也學會了團結就是力量,我們更學會了常青樹的堅持不屑,努力拼搏的精神。你就是我們心中的那棵常青樹,為我們輸送最寶貴的營養。我愛你,祖國母親!
母親,您比以前更美麗,更漂亮!翻開曆史的相冊,看到一張張母親的相冊,母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曆史記憶中的母親,一片狼藉,那時的房子是低矮破舊的平房,人們的衣服破了又補,補了又穿,不僅群衆也是這個樣子,而且我們的周總理也是如此,他也是非常的儉樸的生活。那時農村裡沒有電視,如果哪裡有放電影,人們都會跑過去看,看電影就是他們唯一的樂趣,大家圍在一起,有說有笑的,非常快樂。
金秋時節,放眼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遍地金黃,繁華似錦,高樓矗立……秋天,總給人們帶來喜慶,帶來詩意,帶來遐想,帶來憧憬,帶來收獲,更帶來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金色的十月非同一般,祖國母親快生日了,她的六十華誕即将到來,我們給祖國母親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健身設施齊全的小區,寬闊平整的柏油馬路,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公園更是人們茶餘飯後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每天晚飯後,我都會和家人上街逛逛,到公園裡玩玩。隻見男女老少,有說有笑,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女孩子在踢毽子,打羽毛球,小朋友們在玩輪滑,蕩秋千,爺爺奶奶們再跳健身操。現在國民的素質大大提高,常常在公園裡看到“漫天飛舞”的垃圾,現在已經不在我們的視線之内:農村的婦女不在那麼懦弱,她們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去抵抗家庭的暴力,一片和諧的景象。
常青樹是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祖國母親就是靠這種精神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無論多大的狂風暴雨,多麼猛烈的地動山搖,隻要常青樹上還有一條枝丫,它就能将生命的贊歌唱到春回大地,重新繁衍生命的奇迹!祖國,母親!願您永葆生機,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