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強化責任擔當 踐行初心使命——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青馬學子領讀團”

發布日期:2019-12-23 浏覽:

曹佳樂,來自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18小教4班,現任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團委學生會青協副部長、校學生事務信息中心辦公室部長。

座右銘:每一天都可以萬事勝意。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并赴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行程結束之際,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發表“展現大國責任擔當,分享中國理念智慧”的講話。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主席從人類曆史進程和國際格局演變的高度,精辟總結中國的成功經驗,提出契合國際社會期待、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中國方案,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引領。字裡行間體現出中國堅持承擔身為大國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親和力和獨特魅力。

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标,它産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責任是一種壓力,選擇承擔責任就是選擇承受壓力;但同時,責任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鐵人王進喜曾言:“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社會在發展,責任内涵也在不斷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賦予責任日益豐富的時代内容——負責任的大國,負責任的政府,負責任的公民,中國以更加鮮明的形象出現在世界面前。

大多數人眼中,青春是熱情張揚的,責任是冷峻約束的。兩者似乎對立,很難聯系到一起。其實不然,陳獨秀說過:“青春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于身。”處在青春年少的我們,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青春是責任所在。五四運動時期,北京的青年學生聽聞段祺瑞在巴黎和會上妥協簽字,義憤填膺,在報刊上對段祺瑞的親日政策口誅筆伐,又包圍曹汝霖等人的家,使這些親日派狼狽鼠竄,最終成功拿回了本屬于中國的權益。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年學生,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敢于據理力争,指引中國一次又一次的前進,不向任何反動勢力妥協,始終堅持鬥争。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講到:“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作為青年的我們,理應強化自身責任擔當的意識,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步伐。初心和使命并不遙遠,對于五四時期的青年學生來說,不委曲求全、為國争權,既是責任,也是初心和使命;對于新時代的青年來說,奮發努力用知識為社會奉獻便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社會如樹,責任為葉,初心和使命為根,社會這棵參天大樹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在今後的時光裡,我們這些年複一年更替的樹葉,理應承擔起愛護它的責任,讓它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