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我院青馬班舉行“經典好書 你我分享”圖書分享會——青馬工程

發布日期:2019-12-19 浏覽:

捧好書,誦經典,品鉛墨文字裡思想瑰寶,可通暢是非,育德立身,拓寬思想政治視野,借書中箴言明青年責任。12月18日下午,溫州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生骨幹)培養學院教育分院第四期成員們于9B305開展舉行“經典好書,你我分享”圖書分享會,會上大家共同分享了所讀書籍中的名篇名句和自己的所思所想。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可陶冶性情、開闊眼界,增長自身見識、提升思想修為,是與名家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一次深度交流。

《我與地壇》《我與地壇》一書詳細描繪了史鐵生先生在年輕之時卻經曆雙腿殘疾,在惡劣悲慘的境遇中沉澱思想,包容生命的缺憾、尋找生命之美的故事。通過錢文靜、胡潘棟、吳心怡與周希涵四位同學的講述,在場其他學員都更深刻地感受到史鐵生先生在挫折之後重新找到方向振翅高飛,在壓抑之中仍保留對于生命的渴望熱愛與對美的追求向往的人格魅力。

錢文靜:作者從自己與古園的緣分寫到古園本身,寫到自己在這裡的思考以及從思考中得到的對生命的感悟。這座古園映照了作者的生活,能夠感受作者内心的苦痛,理解作者迷茫的心情,也使作者從中受到生命的啟示。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戰勝了消極頹廢的思想,促使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堅定地邁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吳心怡:史鐵生對自身經曆酸甜苦辣和人生命運複雜多變的種種感受。正是因為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暫和艱難。小小的園子,卻是作者人生中絕大部分的坐标,随後引出的就是那一句意味深長的“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20歲的我們,享受着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更要珍惜命運,為自己的前途奮鬥。

《邊城》在邊城小鎮茶峒之中,則留存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相處的和諧純淨之美。沈從文先生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寫成了《邊城》,沈源、許列萍、徐瑩瑩與鄭伊璇四位同學将邊城小鎮茶峒中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娓娓道來,帶領大家走入茶峒,體會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體驗自然的純粹明淨和人性的善良美好。

薛彬茹:《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遠離“邊城”而作于都市的夢。這本書不僅蘊含着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作者還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邊城》是一曲描寫湘西人們人性美的“牧歌”,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鄭伊璇: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茶峒的人雖然物質生活并不豐富,但是人們的精神世界的崇高的。反觀當下的社會,人民的生活日漸提升,但人們的精神世界似乎并沒有同步提升。近年來如列車霸座、貨車翻車哄搶物資等新聞不絕于耳。沈從文喜歡原始的未經污染的人性,原始的自然純樸的生活,我們應該反思:在高速發展的當代,人們的精神文明如何才能與物質文明共進。

《我們仨》楊绛先生的《我們仨》是相聚離别的人間悲歡。《我們仨》一書以樸實、生活化的筆法描繪了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曆。周勝男、袁藝、林雨萱與周绮陽四位同學為我們講述了楊绛先生一家三口的溫馨而充滿愛的日常生活,書中的字字句句飽含作者楊绛對于已故的丈夫與女兒的思念之情,言辭真摯、感人肺腑,讓各位學員們感觸頗深。

林雨萱:一個溫馨的家庭,一段綿遠久長的回憶,一個尋尋覓覓的長夢,楊绛一個人思念他們仨。第一個片段我們倆老了是《我們仨》的開篇,不到六百字的篇幅,描繪的隻是一個夢。在夢中,我能感受楊绛先生對家的感情,還有對锺書的愛——有他在的地方才是家。哪怕有一天,我們記不清這本書的内容,也絕對不會忘記這種真摯的感情。

袁藝:即使是平凡簡單的生活日常,也值得懷以感恩之心銘記。在楊绛先生的筆下,也顯得格外有趣生動。童心未泯的丈夫、活潑可愛的女兒,這是令人豔羨的家庭。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父女相鬧的幽默畫面,可見作者文字背後的功力之深,也讓我們對這份可貴的親情頗為感動。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筆觸靈動活潑,為我們展現了撒哈拉沙漠浪漫而濃情的異域情調。三毛将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交織寫成了《撒哈拉的故事》。她背着行囊走進了荒涼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葉萍萍、王超潔、薛彬茹與曹佳樂四位同學的講述,展現了一個潇灑、獨立、自由的三毛,更向其他學員們傳遞了三毛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面對挫折時的可貴勇氣。

曹佳樂:三毛是一個個性非常獨立、有思想的女性。在三毛那個年代,中東,亞洲東南地區的人或許對男女平等沒有概念,三毛在書中對相關風俗十分痛惡。在今天,有不少人勇敢站出來反對侵犯女性的行為,各方勢力為女性發聲。如今大多數地區女性可以正常上班、學習,生活一點點步入正軌。可見,時代在進步!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學習三毛,成為三毛!

王超潔:撒哈拉遠離寰宇,與世隔絕,然而在三毛的筆下卻是充滿詩意的。三毛的文字裡,她将自己的熱情和善良播撒在這片沙地上,把這片無垠廣袤的荒涼地變成了詩意盎然的伊甸園。三毛的自由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從台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都在追尋精神的自由,她說自己是一匹黑羊,不肯好好在上帝為每個人做好的圈子裡生活,一定要跳出去,做一個異鄉人,她要在“撒哈拉自由地飛翔”。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青馬班的學員們将在閱讀中不斷思考深入,拓寬自身的眼界與格局,與書籍攜手共行,讓書本裡的知識拓寬生命的厚度,走入書中的情感世界,領略不同的人生之苦樂。在今後的生活中,學員們會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