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12-15 浏覽: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一個人對國家最質樸的情感,也是一個人對國家應盡的責任。12月11日下午,溫州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生骨幹)培養學院教育分院第四期成員們于9C401開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紀錄片分享會,會上大家觀看了愛國主義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
《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這部紀錄片從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國外知名人士的視角切入,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在這個人類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在紀錄片中,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專注體現人民關懷的情感,為人民謀幸福,是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不懈奮鬥,是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關注人民的需求,把人民的事放在心上,從人民所關注的實事做起,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為人民謀利益,為社會做貢獻,将人民情懷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今中國,對精準扶貧、醫改、教育、高鐵建設等民生領域采取全方面改革,集中闡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并通過講述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案例,表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新時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依靠創新這個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争力的關鍵因素,重視國家的科技創新,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走創新型國家之路,是中國提升綜合國力和赢得競争主動權必須要走的發展道路,也是當代大學生應該要具備的專業素養之一。
紀錄片的一幕幕鏡頭都展現着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中國人民正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強大,中國夢也在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精神下逐漸接近現實。在場青馬班的全體學員皆贊歎不已,無不流露出濃濃的愛國之情。
觀影結束後,青馬班的學員們在分享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新面貌、新發展的自豪之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視頻中十八洞村裡的石爬專老人,務農、沒有收入,日子過得很苦。針對這種仍存在的貧苦家庭,我國實行了精準扶貧,最終實現自我脫貧。精準扶貧并非簡單的發放福利,而是帶領農民們拼搏、樹立目标、追求夢想,扶貧先扶志,發揮農民的自主性及能動性。習近平總書記說“同步前進,一個也不能少”,在國家繁榮的同時,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戰略,是以民生論英雄的體現。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也是個人的夢。
——錢文靜
對群衆來說,暫時的貧窮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匮乏、精神委頓。通過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接納新觀念,堅定脫貧的決心、樹立緻富的信心,個人才能用自己的力量搬走貧窮的大山。精準扶貧絕不是花錢那麼簡單,絕不僅僅是轉移支付。扶貧靠的不是政府直接的經濟支持,而是要在政府的幫助下,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一條緻富的道路。
——葉萍萍
視頻中出現了如今中國的很多關鍵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一個也不能少”、“不以GDP論英雄,以民生論英雄”…我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衆始終懷抱着一腔熱血和一份深情,而國家的政策也正在實打實地扶貧。習近平總書記用他的知青歲月告訴我們:每一個青年幹部,都應學習在實踐鍛煉中激發自己的潛能,積累工作經驗,不斷磨砺意志、增長才幹,打牢成長的根基。
——周绮陽
中國夢的實現一方面來源于國家政府,另一方面來源于個人。在國家政府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戰略,除了精準扶貧,還大力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措施,這就是對中國夢實現的最大的保障。在個人層面,如視頻中提到的婁阿姨、張醫生、有足球夢的小女孩、音樂家董穎等,這一個個有夢想的中國人,他們的夢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他們夢想的實現,也讓中國夢的實現跨出了一大步。
—— 周希涵
身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唯有不斷學習、踏實工作、虛心請教,才能用愛國之心、奮鬥之熱血、青春之力量去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相信我院青馬班的學子們也将不忘初心,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努力追求青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