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5-10 浏覽:
5月8日上午,溫州大學溯初大講壇面向基礎教育論壇活動在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隆重召開。活動由金麗芳教授主持,浙江省小學數學教研員斯苗兒老師作指導講座,溫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雷子東老師、浙江省特級教師謝作長、陳加倉、林彬老師悉數到場,活動吸引了300餘位數學老師趕赴會場聽課。
此次論壇活動不僅有名師精心準備的課堂,還有特級教師、市名師臨場生成的藝術課堂,更有省教研員獨樹一幟的評課之道,活動别開生面、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呼過瘾。
溫州市實驗小學蘇娜老師以學生前測的0.2+0.5 0.8+0.6 1.5-0.9 25.7-1.3 4.7+6五道題目展開教學,通過解釋0.8+0.6為什麼等于1.4而不等于0.14理解簡單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課堂上學生的發言精彩紛呈:有運用元角分知識、長度單位、利用整數筆算遷移到小數筆算,有利用小數的意義來理解的。最後通過運用計算方法解決4.7+6從而突破難點。她的課讓現場的老師深深感受到什麼樣的課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大氣、開放、靈動。課後現場打分,全班孩子對蘇老師給出了滿分五分的好評!
浙江省教壇新秀、溫州市名師符玲利老師執教三下《排列問題》。符老師一開始從二年級的1、2、3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導入,有效回顧了“固定十位法”、“固定個位法”以及“交換法”。接着符老師請學生試着用1、2、3、□組成不重複的兩位數,通過讨論不同填法會有幾個兩位數,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符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寫算式方式計算兩位數的個數開拓學生的思維。将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足思考與練寫,數理思維水到渠成。
課堂完美收官後,斯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多層次多角度提出犀利的問題:“你認為怎樣的算式容易出錯?”、“如果讓蘇老師去另外一個班級上課,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如果讓你給老師上課打分,你覺得可以打幾分?”、“扣分扣在哪裡了?”、“如果沒上這節課就讓你思考這個問題,你會怎麼想?”連珠炮式的高質量提問讓課堂點評環節變成了有趣且實用的師生對話,每一個問題字字珠玑,讓老師們聽得津津有味。
斯老師對展示課的兩位老師在嘉許中更帶有期望,随即,特級教師陳加倉老師和溫州市名師季迅群老師臨時“受命”——“即興”同課異構課堂。這需要“考”的是兩位特級名師深厚的内功,在場教師們無不瞪大眼睛,期待下午更精彩的課堂演繹。
下午,陳加倉特級教師僅用一份簡單的素材支撐起整節課的教學:用“1、2、3、□”組成不重複的兩位數,你覺得有多少個兩位數?9個的是怎樣的?12個的是怎樣的?這裡陳校長的處理可謂細膩:他将關于“0”的先放前面,而将更複雜的“12”的情況放在了後面,通過思考“□”中有幾種不同填法會有12個兩位數,從而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變中不變的本質要素。
季迅群名師在學生還沒有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以及“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前提下就接了這節“簡單小數加減法”的任務,真可謂是藝高膽大!整節課,季老師很好的诠釋了如何運用學生的已有經驗來直觀建構數學知識。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相關的上位知識,但是學生卻也能運用生活中的元、角、分的知識以及遷移整數筆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課後,省教研員斯苗兒老師對下午兩位老師課給出高度的表揚。
随後,斯老師做了有關“磨課磨人——基于教師成長聊聊課例研究”的觀點報告。
首先斯老師與在場老師分享了從“一位新手教師的逆襲談起”,高屋建瓴性的談了如何幫助新教師在最初三年的規劃與高速發展。生動形象的案例不斷鼓舞着我們的内心,讓我們不斷的思考,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該如何更好的抓住最初的那份熱忱、激情而奮進。然後斯老師一個問題“怎樣的活動受教師歡迎?”直指教研活動應指向不僅僅局限于學科教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包括了自身的人格完善。緊接着斯老師又抛出“怎樣才算是集體備課”、“怎樣組織集體備課活動”、“如何在磨課中把握上課的要領”、“怎樣的課是好課”,這一串串犀利的問題讓教師們陷入了沉思,如此幹練的斯老師讓我們領略了她作為省教研員獨有的魅力與魄力!同時斯老師在肯定溫州教育取得的成果時,又指出教師的成長始終要相信團隊的力量,高度呼籲“一個人可以走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教師需要在不斷受刺激中才能不斷磨練、不斷奮進、不斷成長!
斯老師的觀點報告在幽默中帶着“鋒利”、在趣味橫生中引領着我們沉思、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展現着她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全場的笑聲、贊許聲、掌聲無不顯露着我們對斯苗兒老師的敬仰之情。
活動最後,金老師對一天活動進行了高度概括、引人思考: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在哪裡,他們遇到了哪些問題,可以怎麼去幫扶?作為教師,需要靜下心來聽一聽孩子内心的聲音。專業成長的路上,我們的教師在哪裡,他們遇到了哪些問題,可以怎麼去幫扶?教研活動,要基于教師的成長。斯老師的深刻、幽默、風趣、犀利都是基于一個大寫的“人”字,她的點評與講座需要我們靜心去感悟,值得我們更深入的去品茗。
撰稿:伍淵潑、季純純
攝影:伍淵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