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小教系名師大講堂系列】基于兒童思維,拓展學生數學能力

發布日期:2018-10-30 浏覽:

 10月24日下午,台灣國立嘉義大學劉祥通教授在溫州大學附屬小學報告廳就《基于兒童思維,拓展學生數學能力》這一議題開設講座。本次講座為基于兩岸比較的小學數學連貫性教學探讨的一個環節。溫州大學17級小教系的全體同學聆聽了本次講座。

 劉教授是嘉義大學數理教育所專任教師,此前曾多次參與溫州大學發起的兩岸教學交流活動,如在溫州大學育英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開設講座,參與溫州金麗芳名師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動,與溫州的當地的小學一線教師進行面對面互動交流。

 首先劉教授由小學生的例題切入,分析一名小學生在沒有分數除法意識時的解題思路。他指出,學生多次運用線段來分析數學題、表征數學意義,這就是學生創造與自發性的解法。接着,他抛出錯題作為範例,分析錯誤出現的具體原因,并邀請聽取講座的同學和老師指出具體錯誤和錯誤表象後的原因。在之後的講座過程中,他還提出引導學生破開錯誤理解的有效方法——提問法,即通過提問不斷抓住學生認知中的錯誤理解,造成認知失衡,從而破開迷瘴,走向正确的思維。

 以例題分析和錯題分析為基礎,劉教授提出三種數學的概念,即“3/2÷1/4=6(計算式,符号語言)”,“3/2是1/4的6倍(數學語言)”以及“兒童語言(情景語言,相當于應用題)”。劉教授認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幫助孩子将應用問題與計算式連結起來,構建數學的概念。

之後劉祥通教授從本體論(過程vs結果)、認識論(主體vs客體)、教育論(個人認知vs社會情境)三個方面探讨具體教學過

程。劉教授又進一步提出概念定義(定義性的概念)和概念心像(描述性概念),即用數學語言定義的概念和基于個人的理解表達的概念,指出要注重這兩個概念的輸入和輸出。

        講座最後,他提出兩個理念:一是發展解題創造力的數學教學模型:解題,連結,說理與溝通,評估,再表現創造的六芒星結       構。二是安排有效教學的對話的5個步驟:預期,監督,選擇,排序,連結。                                

      整場講座過程中,劉教授始終将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所包含的數學思想,貫穿講座始終。(通訊員:17小教1班 婁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