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喜迎十九大——娓娓心聲對黨說(五)

發布日期:2017-10-21 浏覽: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正式成立。中國共産黨的成立,給深受災難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已于十月十八日成功開幕。學院師生們為了更了解黨,靠近黨,老師同學們都自發的研讀了原著,并且寫下了自己的感悟。以下為部分老師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鄭向紅 學《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心得體會

聯系教育實際,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并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導向作用。我應深入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加強集團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快集團化辦園步伐,認真組織實施校園文化創新項目,充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園訓、育人内涵,充分發揮教風、學風的育人作用,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努力營造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

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力求培養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化幼兒教師隊伍是我的目标。并且要貫徹總書記關于教育開放的重要論述,加強同意大利蒙氏教育課程交流合作,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平的現代幼教等。

切實加強黨政領導,作出周密活動部署,強化落實各項措施,堅持學習、宣傳、研究相結合,确保學習活動深入紮實開展起來,确保學習活動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使核心價值觀教育動起來,讓黨員教師在志願服務、社會實踐中去感悟。善于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發揮榜樣人物的帶動作用,做到學有榜樣、比有參照。努力做到學習上有新收獲、認識上有新提高、行動上有新進步。

陸榮 學《把一切交給黨》心得體會

讀了《把一切獻給黨》這本書後,吳運铎的“把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這句震撼心靈的話語,這首無畏奉獻之歌,一直在我耳際蕩漾,使我内心久久未能平靜。

《把一切獻給黨》是我國著名兵器專家吳運铎的自傳。吳運铎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最令我感動的是他那不畏困難、頑強拼搏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動生動地實踐了自己“把一切交給祖國,交給黨”的壯麗誓言。

把一切都獻給黨的吳運铎,堅強、勇敢、奮進不止的動力來源于他對黨的忠誠,來源于對人民的熱愛。在他的靈魂深處镌刻的是黨哺育了他、培養了他、造就了他,故而他堅定了為實現共産主義理想而奮鬥的目标,終日不辍,奮鬥不止。遇到困難,自己努力想辦法解決,視生命于無畏。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如吳運铎的先烈們抛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幸福美好的今天。

讀完此書,掩卷沉思: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不都是黨給帶來的嗎?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黨的哺育,我們的教育離不開黨的關懷……“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立足幼教崗位,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幼教事業的滿意答卷。

站在新起點,我們要樹立遠大目标,努力學習,勤于教學實踐,奮勇向前,擴大範圍結對貧困地區的幼教幫扶、督導,給有困難之園一臂之援,要為祖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引領幼教輻射,盡顯溫大附幼黨員教師風采。有了這種信念,無論在什麼崗位,我們都能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好好教書育人,為我中華添光彩。

  “我的一切都是黨的,我要把一切都獻給黨,全心全意,在所不惜!”吳運铎的這句撼心靈的話語,如一支感人的奉獻之歌,激勵着我們每個人奮勇前進!

黃俏樂 學《批評與自我批評》心得體會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經過一段的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我已經從思想上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提高,結合自我教育教學工作經驗,做如下的自我剖析:

一、理論學習不能放松,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古人雲:“ 活到老,學到老。”,作為黨員教師,要想有先進的思想,就離不開學習。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解決自身矛盾和問題的法寶,是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和模範性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來認識不足從而達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加強模範先進作用,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時時刻刻想着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産黨員,對自己高标準嚴要求,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做任何事情絕對不能放松警惕、放縱行為。即便遇到了困難,也要積極面對、敢于挑戰。

希望通過這次的自我批評,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嚴遵幼兒園的制度,堅持不懈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辦事效率,和大家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顧玲鈴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翻開《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七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更多的是青年的他在這片土地上的點滴故事帶給我的溫情,是年輕的他與人們深深融為一體、一同行走在路上的感動,是在繁重的勞動中堅持讀書與思考的他帶給作為學生的我們的思索,是他在我們這個年紀時“從負數開始”的努力成長給予我們的震撼。

《七年知青歲月》帶給我們的,是開啟不斷奮鬥、紮根土壤大地、與祖國和人民同在的青春歲月的豪邁誓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我們青春答案,為我們樹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樣。廣大青年要像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代那樣,紮根中國大地,洞察國情民情,樹立起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把無悔的青春刻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豐碑上。

淩楚賢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是我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後想到的第一句話。

少年習近平面對知青的艱難困苦,他選擇不妥協,選擇在艱苦的環境下學習,領導老百姓走向光明大道。在我看來,他不僅僅是我們的總書記,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任何困難都是紙老虎。既然選擇遠方,便不顧風雨兼程。我知道我的生活還在繼續,我的青蔥歲月正在進行。但是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神相伴,我相信我會走向真正的光明大道。

邢舒雅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孟子》有言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習近平的知青歲月》一書,向我們生動體現了革命領導人在豐富的人民實踐曆練中成長的曆程,可親可信可敬。

紅色血脈的傳承,促使其在最為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守對信仰的笃定,培育出堅持踏實、頑強不息的革命奮鬥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以領袖魅力鼓舞人心。細節之中見人心,七年知青,終身收益。最是磨難砺初心、令人震撼的并非來自大事件,而是親曆者家常中的點滴,在人民中成長的知青歲月,彌足珍貴。

曆史不會重複,精神卻能穿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學習與應用此書是作為新一代革命接班人的應有追求。在新時代,我們都需要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堅持奮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李鐳蕾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這是一本擁有崇高思想精神魅力的書,這是一本傳遞智慧陶冶情操的書。《習近平的知青歲月》講述了一位人民領袖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使我看到了一位胸懷理想,執着追求奉獻的壯志青年,看到了一位深深紮根于農村紮根于農民的樸實青年。在城市到農村的巨大轉變中,習近平同志開始了他的“第一課”。一次次的磨砺不能夠使其彎腰。他不斷在磨難中學習,不斷在事故中總結經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句“近平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也許就是他順應人心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一職的原因吧,隻有真正設身處地過,才懂得如何去治理改善。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正是這些苦難的經曆,才鑄就了他堅韌不拔,愛人民的領袖魅力,着實令人欽佩。

許雯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20145月,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舞台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這位用自己的言行,為青年樹立了榜樣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

在十九大即将召開之際,我走進了《習近平的知青歲月》這本書,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曆練故事。此書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

習近平總書記15歲至22歲的知青歲月,剛好是大學生的年齡段。這是一面給年輕人的鏡子。總書記的“青年之魂”讓我對“何為青年”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一要“勇”,勇于直面苦難,并通過自己的力量将苦難變為成長。二要“鑽”,書中提到“不管多苦多累,近平能一直拼命幹”,這生動诠釋了他說的那句話:“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三要“學”,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不論何時都要學習并謹記總書記勤奮好學的精神,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态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去謀劃人生,甚至創造曆史,而這樣的機會隻給有準備的人。隻有不斷學習,錘煉意志,才能在機緣來臨之時,抓住它、應對它,形成機遇。作為21世紀的我們會花幾個七年去準備呢?我想我已經有了答案。

朱佳欣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實際,什麼是實事求是,什麼叫群衆。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這是習近平對那七年知青歲月的總結。習總書記“癡迷”讀書,每時每刻都在汲取知識,勞累的勞動之餘也在用書籍來充實自己,不至于荒廢時光。一個熱愛書籍的青年學子,必定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對未來的設想。才有了後來淤地壩修建的想法,可謂是盡心盡力,毫無一絲懈怠。因為在農村插隊,他逐漸形成了這樣的一個意識:要依靠老鄉,要和老鄉好好相處,要盡心盡力為父老鄉親做事。否則,在農村插隊就沒有價值,我們的未來就沒有出路。這是我們青年大學生學習的榜樣:了解民間疾苦,用書籍的力量武裝自己。隻有如此,才會有為人民、為祖國效力的機會。

陳怡彬 融志血于黃土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标,充滿自信。”

“上山下鄉”的那個社會生活匮乏的年代,15歲的習近平主席作為年紀最小的知青,走進梁家河,開始了他的七年知青歲月。在這片閉塞而荒涼的土地上,青年習近平融志血于黃土,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一部分。

習近平主席曾說,在陝北的七年是他一生最寶貴的财富;而這七年更是陝北的人民群衆們一段幸福的時光。青年習近平不畏艱苦,“與群衆坐在一條凳子上”“與群衆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 梁家河原先是貧困村,青黃不接時全村就出去乞讨。習主席來到梁家河後,帶領村民打淤地壩,修沼氣池,打吃水井,開鐵業社、縫紉社,辦掃盲班,一心為民辦實事,讓梁家河人民一步步走出貧困。

15歲,放到現在不過是個衣來伸手的年紀,習主席卻憑超人的廣志和遠見,帶領着一代中華人民,走向了新的生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是習主席始終堅持的态度、責任和追求,更是全體知青們的目标。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證明了中國共産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工作态度。在十九大到來之際,我們黨也必将融志血于黃土的精神延續,心系群衆,帶領中國人民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薛南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了1969年至1975年這七年間習主席艱苦的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而故事的叙述者則是當年與習主席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共29人。其中既有當年同他一起插隊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處的當地民衆。他們分别從不同的視角,對習主席的七年知青歲月進行了原汁原味的再現。在内容上雖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卻有許許多多真實的小細節,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使人熱淚盈眶。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習主席如何曆經艱辛,吃盡苦頭,最後終于由一位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變成一個堅定自信的“黃土地的兒子”,由一位懵懂少年成長為意氣風發的黨的優秀幹部。這本書讓我們體會到了習主席“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情懷和品格。

習主席這種偉大精神令我佩服不已,給我以面對艱險的信心、勇氣和力量,給我以永恒的啟發和滋養。我相信這不僅能堅定黨員幹部們鍛煉黨信的決心,還能讓國際社會更加深入了解習主席,了解我國的繁榮昌盛!

張佩蘭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這本書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真實地還原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來的知青歲月,通過與29位叙述者的對話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國家領袖的成長曆程。

同時,他在如何敢于吃苦、勤于做事、樂于學習、勇于承擔這四個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就取“樂于學習”這點來說吧。書中記錄了在習近平同志在插隊期間,裝滿了兩箱子的書,他在讀書方面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歐陽修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由此可見,讀書之重要性。

在當代的快節奏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關注各種電子設備,卻忽略了一本本好書。殊不知,書才是最寶貴的财富。習總書記以過去的經曆告訴我們要樂于學習,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代共同進步。所以,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以習總書記為榜樣,一起好讀書,讀好書吧!

藍紫尹 青年志向,實幹傳承

“有追求,能吃苦,愛學習,辦實事,敢擔當”這是青年習近平在黃土地上為自己打下的基礎,樹立的青年形象,也正是我們所要學習與追求的青年志向。青年乃國之棟梁,社稷之材,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的經曆傳承實幹精神做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人是環境的産物,但同時又會設法改變環境。習近平總書記以親身經曆很好地诠釋了這句話。在物質和精神極度匮乏的環境中,自我錘煉堅強的意志并在其中得到了精神的升華,用自己的努力為人民群衆開辟了另一番面貌。青年志向應是“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堅持艱苦奮鬥,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前程”。“為老百姓辦實事”,這看似簡單的口号卻成為青年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的奮鬥目标。他以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讓人民服從黨、信黨、愛黨、擁護黨。他從心底裡熱愛人民,這樣的愛民為民情懷孕育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該汲取“實幹精神”發揚實幹作風。

周金瑜 這是一種财富

“樸素的文字,真實的畫面,深深的觸動”,就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感覺。

陝北七年,在延安梁家河插隊鍛煉,習主席的生活艱難困苦。住在窯洞、糧食匮乏、生活不習慣……然而這些種種卻更加激發了習主席的愛民之心。梁家河本來是個貧困村,生活條件極差,習主席就帶領幹部和村民建設村子,打壩、挖井、辦縫紉社,讓村民們逐漸過上好日子。

習主席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的确,這段歲月與習主席之後的建設目标密切相關,甚至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階段。它讓習主席在困境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努力為人民幹實事。這真的是一種寶貴的财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困境隻是磨砺我們的手段。我們要汲取習主席的經驗,以積極努力的态度直面困境,鍛煉自己,為祖國民族複興獻出自己的力量!

鄭心潔 鮮活的教材 生動的範本

不知不覺已是最後一頁,洶湧澎湃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靜。

回望曆史,古老的中華民族經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曆史躍進,今天正昂首闊步走在強起來的大道上。其中少不了我們偉大領袖的帶領。我深切地感受了青年習近平成長的艱辛與不易。遙不可及的大國領袖一下子變得親切具體,可觸可感了;事關長遠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決策部署一下子變得更為清晰明朗,可信可學了。在曆史與現實的隔空對話中,領袖與群衆拉近了心靈的距離。

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勝過一打枯燥刻闆的說教,人民領袖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人。習總書記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為廣大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給養,成為我們走好新長征路、繼續奮鬥,奪取新的勝利的重要法寶。

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當以《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為人生指針,做心靈上的智者,意志上的強者,坦然迎向屬于自己的充實而充滿希望的未來!

呂磊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十一期間偶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感觸頗深。這本書真實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為基層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歲月。《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記錄了很多人,其中既有和習總書記一起的北京知青,也有同他朝夕相處的普通村民,還有當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涵蓋了當時社會中的方方面面,用真實的曆史細節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

縱觀全書,我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曆程中學習領悟到了他的思想曆程,從源頭上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深化了我對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的領袖、人民領袖發自内心的崇敬與愛戴,進一步把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融入血脈、植入靈魂,化為堅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覺行動。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四個意識”,促進我們健康成長。希望我們能多多學習習總書記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光榮複興而不懈奮鬥!

梅楊繁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本講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的采訪實錄,再現了習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經曆。讀完這一篇篇的真實故事,我感受到了心靈上的震撼。習近平總書記身上彰顯的優秀品質,即使是在今天這麼一個高科技的時代裡仍然值得并且也需要每個人認真學習。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習總書記與青年學生座談時曾講過30裡借書,30裡讨書”的故事。對比他當年那個為了獲取知識都需要想方設法不辭辛勞的清貧年代,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信息數據都來得太過輕易以緻于我們逐漸地養成了惰性思維,也變得“健忘”,缺乏毅力和定力。在這個大數據如潮水般奔湧而來的快節奏時代裡,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偶爾放慢腳步,靜下心來,重新撿拾起閱讀的習慣,重新恢複起求學的興緻。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成熟健朗。

施純蕾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不僅是記錄習近平總書記知青往事的紀實著作,也是一部極具曆史和現實意義的史料經典,更是一部叫人感念曆史、催人奮進的生動教材。書中以鮮活的案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畫面感很強,語言生動樸實。書中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可讀性強,感染力強。很多故事讓人身臨其境,展示了青年習近平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堅強不屈的奮鬥精神、至真質樸的為民情懷、無私無畏的曆史擔當,給人以深刻啟發和寶貴教益。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曆,潤物無聲,讓人不知不覺從中受到教育,讓讀者覺得可親可敬可信可學。曆史不能重複,偉人不可複制,但偉大的精神卻能穿越時空,給人以面對艱險的信心、勇氣和力量,給人以永恒的啟發和滋養。

錢烨波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時光中,習大大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當梁家河的群衆們需要增加糧食産量時,習主席主動和社員交流,給當地人做思想工作。他努力修壩、修梯田,切實解決了村裡百姓的生活需要。而在梁家河學習了七年之後,他放棄了在國務院、軍隊工作的機會,主動回到基層,從縣到市到地區到省到中央……真正诠釋了什麼叫從基層做起。從他身上,我明白了什麼叫“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基層群衆需要什麼,想怎麼辦,幹部就要帶着大家怎麼辦。并且在梁家河那段艱苦的日子裡,習主席一直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他下鄉時所攜帶的行李很重,後來人們才知道那裡面全是書。我想他那作為共産黨人所擁有的深邃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讀書生活中積澱下來的。認真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後,我對我們的習主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衷心的敬佩。我堅信在習主席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會更繁榮,更強大!

徐未希 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在看這些文章之前,我對我們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并沒有什麼了解,隻是電視上那個有點小肚子的領導人罷了。讀完之後,深感慚愧。高中曆史曾讀過十年文革的黑暗歲月,而我們的主席習近平同志就是在那時下鄉。七年的時光,為他以後得領導生涯奠定了基礎。人們常說苦難是人生的試金石,相信這七年艱苦歲月是他人生中難忘的記憶。也正是因為這七年,近平同志鍛煉了體魄,磨練了意志,感受到了百姓疾苦,成就了愛民情懷。讀着讀着,被他的堅忍打動,被他的好學打動,被他的淳樸打動……給習大大打call!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近平同志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無疑為我們千千萬萬的中國同胞做了最好的榜樣。願祖國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早日實現偉大的複興夢!

金穗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有感

習近平總書記将漫漫七年歲月,奉獻給梁家河,奉獻給黨和國家,讓尚處青春年華的自己具備了成為一名合格的黨的接班人的條件。不管生活條件多麼艱辛,入黨有多麼困難,都抵擋不住習總書記對國家和黨的熱愛。在梁家河的七年,從對大壩、拉土、農忙、收麥的陌生,到紮根于梁家河,深入農家生活,每一步、每個腳印,習總書記都在為梁家河的更好明天做出努力。而且正是因為如此,習總書記才能夠更加直觀地解讀人民群衆的渴求,了解民生,為農村基本建設出謀劃策。他對書本的熱愛,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他對農村生活的了解,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礎;他對黨和人民的熱愛,為他的公職事業提供無限的動力。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品讀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對成為黨的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學院師生們認真積極收看了十九大開幕式,聽取了黨的十九大對未來的規劃,讓我們對實現美好生活更加有信心了。今天,我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将要走向的是一個國家強大、民族複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