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1-14 浏覽:
11月9日,省級非遺太平钿剪紙傳承人柯娟娥及其徒弟姜雲走進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課堂,開展“藝起”藝術思政大講堂暨勞動精神教育講座,通過“線上+線下”共研共學的方式,帶領1000多名學生感受指尖上的藝術傳承,在傾聽和體驗中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大思政課”。
據了解,太平钿剪紙以銅錢祥紋和四周圍繞的吉祥文字而得名,從南北朝時期起便在平陽代代相傳,其中承載着平陽百姓最質樸、最純真的生活願望,也蘊含豐富的民風民俗知識。
“過去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或是家中有喜事時,人們常把太平钿圖案放在賀禮之物上,以示慶賀和祝福……”課堂上,柯娟娥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太平钿剪紙的來源、藝術風格、文化曆史内涵等,将自己與太平钿剪紙的淵源娓娓道來。随後,姜雲老師從構圖、裁紙、疊紙裝訂、剪刻、分紙等方面向大家講解了剪紙的常用技巧。通過現場示範和互動環節,同學們也漸漸認識到,每件非遺作品背後都蘊含有“人”的故事,匠人品質值得學習,工匠精神在新時代更是難能可貴。
以文化人,以藝通心。非遺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載體。“這次太平钿剪紙講座将校地合作、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三項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是學生思政教育形式的一次創新。”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黨委副書記章園園介紹道。此前,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就已經初步成立了太平钿剪紙學生社團,接下來将聘請以柯娟娥老師為核心的非遺傳承人團隊進行授課,開展剪紙系列教學活動,實現非遺文化與高校專業課程相融合,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在教育。“我們師徒幾人會将積極推動太平钿剪紙在溫州大學開設課程,繼續擴大太平钿剪紙的影響力,希望能夠在實踐中激發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熱愛,加強他們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的信心和決心。” 柯娟娥老師說道。
相關鍊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2269319/rmh3226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