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視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廉政微課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浙江新聞客戶端:平陽太平钿剪紙進高校課堂 85歲的非遺傳人講述指尖上的藝術

發布日期:2022-11-18 浏覽:

“紅色剪紙上四個祝福的字,中間是個銅錢,有‘太平’還要有錢,就是太平钿,是老百姓對于生活最美好的祝福。”11月9日,85歲的省級非遺太平钿剪紙傳承人柯娟娥走進溫州大學的課堂,通過“線上+線下”共研共學的方式,帶領1000多名學生感受指尖上的藝術傳承。

數十個樣式複雜、玲珑巧思的剪紙在講堂上一字擺開,引來學生們的陣陣驚歎。據了解,太平钿剪紙從南北朝時期起便在平陽代代相傳,最大的特色就是銅錢樣紋和祝福字樣,承載着當地百姓最質樸、最純真的生活願望,也蘊含着豐富的民風民俗。

“過去周歲、婚嫁、喬遷都會用到太平钿,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或是家中有喜事,大家常把太平钿圖案放在賀禮物品上,表示慶賀和祝福……”課堂上,柯娟娥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太平钿剪紙的來源、藝術風格和文化曆史内涵,将自己與太平钿剪紙的淵源娓娓道來。

方寸間有着許多巧思和創意,看起來十分複雜的太平钿要怎麼剪呢?柯娟娥老師的徒弟姜雲從構圖、裁紙、疊紙裝訂、剪刻、分紙等方面向大家講解剪紙技巧。“每件非遺作品背後都蘊含有‘人’的故事。”姜雲說道。

非遺傳人的匠人品質難能可貴,這場“藝起”藝術思政大講堂暨勞動精神教育講座,也讓學生們在傾聽和體驗中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大思政課”。

“這次太平钿剪紙講座将校地合作、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三項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是學生思政教育形式的一次創新。”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黨委副書記章園園介紹,以文化人,以藝通心,非遺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載體。

此前,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就已經成立了太平钿剪紙學生社團,接下來将聘請以柯娟娥老師為核心的非遺傳承人團隊進行授課,開展剪紙系列教學活動,實現非遺文化與高校專業課程相融合,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

“溫州大學開設太平钿剪紙課程,我們非常高興,我和徒弟們也将繼續擴大太平钿剪紙的影響力,希望能夠在互動實踐中激發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熱愛,加強他們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信心。”柯娟娥老人說道。

相關鍊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956113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