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3-06 浏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促進家校社協同、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間是新時代的重要育人話題。3月2日下午,溫州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學生成長案例研究課題組案例推介研讨活動在浙江省瓯海中學舉行,課題組主要成員、有關學校負責人、特邀嘉賓出席活動。
“努力構建服務地方、服務社會、服務基礎教育的平台機制”。溫大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黨委副書記章園園指出,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成長案例工作,願以“幫助孩子、幫助家長”為初衷,在教育部門支持下,統籌學校資源,為學生、教師和家長等提供個性化支持和專業化分析,有利于促進以德樹人、終身學習和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健全家校社協同共同育人機制,這是關乎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是新時代發展的前提”。溫大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課題組組長周奇教授介紹了課題組的基本情況。周奇教授指出,要加強這些來自發生在同學們身邊的具有溫州特色真實案例的征集、申報、立項。通過加強案例多媒體的普适宣傳、推廣教育和深層研究,助推溫州教育營造“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接地氣的案例越多,借鑒與啟發的價值越大”。課題組副組長丁慧程老師介紹了課題組目前所做事情及今後設想。計劃在2023-2027年,每年重點征集一定數量案例,由課題組統一分析研究,适時舉辦論壇、推出專欄,用感人或難忘的故事,為家長、班主任等提供具有借鑒或啟發性的信息,助力“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丁老師組織課題組成員圍繞“如何獲得更多優質的學生成長案例”做了重點分享與讨論。
“這是一件造福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好事”。全國模範教師、省特級教師鄭小俠以瓯海中學2020屆陳豪等同學為例,講述了發生在我們身邊“不補課也可以上北大”、“從落後生到尖子生”、“父母從小帶到圖書館”的真實案例。鼓勵身邊的孩子通過腳踏實地的紮實向上的努力,在不同領域成為真實的榜樣影響一屆又一屆的學子。
“邊做邊學邊成長,智慧啟發深入人心”。溫州南浦實驗小學(集團)校長李碧以小視頻短平快的特點,在案例素材的整理和新媒體傳播的途徑提出了科學的意見建議。
“在活動中打開心靈,在活動中體驗情誼”。瓯海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傑老師在班主任陪伴、家長陪伴、同伴陪伴等方面指出了“用心用情”的案例能起到示範傳播作用。
“發現教育規律,教育讓生命精彩綻放”。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集團)校長彭來桂指出學生在同伴的付出和引領中走出叛逆和青春的迷離期,都離不開教育的發現。教育要統籌用好各類社會資源作為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發現孩子的真善美和内在潛在能力。
“碎片整合,讓每一位家長和同學都可以‘有路可鑒’”。溫州第八高級中學心理老師陳章偉分享了在校心理活動中的教學經驗,認為學生成長案例研究的研究成果,是一次優秀的面向廣大家長、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網絡公益公開課。
“家長圓桌會議,是很好的一種學生成長案例研究路徑”。溫州市教研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心理教研員李苗苗老師結合一線的心理輔導感悟,用智慧叙事沙龍,構建平等、開放式氛圍,讓家校社在溝通中實現案例的分享與問題化解。
“學生成長是家庭學校的期待,我們強調學生成長,而非學生成功”。溫州市教研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副校長歐陽浩老師指出,這些給孩子、給家長和給學校看的專題案例,可以有效排解部分家庭的焦慮,緩解親子由于過度看重學習成績造成的關系惡化問題。
“好的教育本是就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旅途”。浙師大附屬十五中教育集團副校長夏建軍指出學生成長案例的定位與方向,就像風一樣在引導學家長對孩子實行溫情教育,引導學生與榜樣的互動中擁抱自我。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在議程的最後,與會人員商讨學生成長案例論壇,并共同閱讀浙江省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肖遠軍發來的賀信。肖教授指出,學生成長案例是生活中的代表,也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可以說,研究這個案例并分享傳播,對改變教育觀念,改進育人和生活方式、增添社會和諧色彩等均有現實意義。
相關鍊接: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bYK4xiMu033jKebRMWYNBZUCq2ChGVW61uqOwVN2u2Itfd-_CsaR6r4zqtY1OyKVP?spss=np&recallChannel=searchResult&channelId=&aman=9I858o7a4T832Q708I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