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5-04 浏覽:
又是一年“五四”。
雖逾百年,五四精神卻早已根植于中國青年心中,代代相傳。在“卷”文化橫行的當下,溫州青年是如何堅守初心,攜着先輩們的信念砥砺前行?
在五四運動104周年來臨之際,兩個相識15年的好朋友近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們說,雖身處兩座城市,從事兩個職業,但兩人實際秉承着一種精神,做着同樣一件事。
“梁博士”和“星爺”感前路迷茫
決定同赴非洲,登頂乞力馬紮羅
自去年入職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後,朋友對梁一粟的稱呼就從“梁博士”晉升為“梁老師”。而在朱星瑜成為杭州市中醫院腎病科的主治醫師後,“星爺”也鮮被人提及,從此醫學江湖中,多了一位“朱醫生”。
兩人高中均就讀于溫州第二高級中學,是高一時的同班同學。回憶起兩人友誼的開始時,梁一粟這樣說道:“雖然他不合時宜的幽默、無厘頭式耍寶常令老師們捶胸頓足,但卻完美契合我的笑點,此可謂有趣的學霸百裡挑一。後來文理分班,我倆踏上殊途。因對籃球、審美活動的共同愛好,我倆一直以來也算志趣相投的‘soulmate’(靈魂夥伴)。”
朱星瑜工作照
正是這對“soulmate”在2015年做了一個決定:一起去非洲旅行。不過,在做這個決定時的兩人,都遇到了些許迷茫。
“當時打算再攻讀個博士學位之後去當大學教師。以為大學教師主要就是讀讀聖賢書,做做科研,寫寫論文”梁一粟說,一心緻力于自身的世俗功利發展,并沒有成熟地思考過這份職業與學生、社會、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
朱星瑜說,高考後他選擇了長學制(七年制本碩連讀)。在他看來,“厚積”是一段征途,“薄發”卻隻是一個概率,因此包括他在内的不少醫學生都可能萌出過“棄醫從文”的想法。再後來又有了無國界醫生的想法,但他的老師認為醫院崗位上的醫生能做出更多貢獻,他認同這個說法,這個想法也作罷。
于是,他便規規矩矩讀書,但随着中學同學們陸續畢業參加工作,難免焦急甚至浮躁,看到别人立業成家,很難不去懷疑自己。
在這個當下,兩人決定抛開煩惱,趁着年輕一起去非洲,登頂乞力馬紮羅。
見女孩将筆折斷畫眉,他深感教育之意義
目睹疾病與死亡,他感慨生命是禮物
8年前的非洲之行,至今仍讓兩人記憶猶新。
一次,他們騎着駱駝,憧憬着一睹金字塔奇觀。突然有個衣衫褴褛的小女孩風塵仆仆地出現在他們身邊。她一邊伸出手,一邊焦急、反複地說:“Pen,pen, pen.”
再三确認她要的不是錢,而是筆後,梁一粟頓覺心疼,且感動不已,連忙把包中所帶的水筆、馬克筆都收集起來,遞到了小女孩手中。
她微笑着接過筆,真誠道謝,轉身跑開。隻見她沒跑幾步路,就迫不及待地将那些筆一支一支果斷而粗暴地折斷,看得梁一粟目瞪口呆。
向導對他們說,這些生活在沙漠邊緣的孩子并沒有讀書的需求,折斷的黑色水筆隻是被當成畫眉和塗眼睫毛的工具。原來,在她們被規束的狹隘世界裡,化妝與生殖遠比知識要務實。沙漠裡的大多女孩一生都走不出沙漠。
“我從震驚到憤怒再轉向悲哀,最後生出無盡的蒼涼:這裡明明有一大把筆,但在小女孩的眼裡卻沒有筆,她們無法用這些筆來書寫、描繪出遠方、自由和理想。”梁一粟說。
談及旅行中印象深刻的事,朱星瑜說到了在烏幹達首都坎帕拉認識的一個小男孩。這是一位當地大學生,因為年齡相仿,加之他可以說比較流利的英語,所以有了更多交流。
聊天期間,這位男孩很真誠地問朱星瑜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親是誰?這話問得朱星瑜一臉錯愕,“當然知道。”男孩回答說:“這樣真好。”次日,男孩帶着朱星瑜和梁一粟來到了當地的貧民窟,他們見到了許多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有每天都會發生的疾病、搶劫甚至死亡。
“我想,我們遠行去尋找一些不平常的東西,有的竟是重新認識生命裡那些平常到理所應當的事情。”朱星瑜說。
8年前的非洲之行,帶給他們受益一生的思考。
梁一粟工作照
梁一粟坦言,此行讓他近距離目睹:遠方不隻有詩,還有苦難與貧困。物質貧乏隻是貧窮的表象,精神匮乏才往往容易使人真正墜入深淵。自此,他更加深刻理解将來所要從事的這份工作背後的意義。
從非洲回來後,朱星瑜繼續投入到了學業中,畢業後進入到了醫院工作,成為了一名臨床醫生。同樣是面對到健康和生存的問題,現在的他擁有更多武器和辦法,同時他常常告訴患者們:生命本身就是一件禮物,要去珍惜和擁抱。
傳承“五四”精神:
擺脫冷氣向上走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陳寅恪先生所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想是對于五四精神最好的概括”。梁一粟在聊及令人印象深刻的“五四人物”時如此說道。在他看來,這兩句話也點明了大學教育的核心目标——無論學生未來從事什麼工作,首先需要培養其“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課堂裡,梁一粟常鼓勵學生随時質疑、反駁他的觀點。同時也會引導他們:“在審美與解讀文本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有時,老師說的并不一定是真理。試着用你們的邏輯、常情、知識來辨别我說的話,而非全盤接受。”
滄海桑田,時代巨變,五四精神卻從未失去它的價值。他不願過多标榜責任與使命,但他内心清楚:每多點燃一位小教系學生的心靈,那麼将來就可能會有更多的小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愈發光明溫暖的人生。
在被問及同樣一個問題時,朱星瑜提到了李大钊,因為李大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朱星瑜說,百年鉛華洗淨,精神曆久彌新,先哲們矢勤矢勇、不卑不亢,用熱情和生命奔赴出芸芸。正因為他們,所以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且多元的時代,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生命,在時代的氣象萬千中馮虛禦風,方興未艾。但假使有一天這種和平被打破,甚至民族家國八方風雨,他也會奮不顧身地點燃自己,不矜不伐,卻毋怠毋荒。
在采訪的最後,兩人不約而同提到了魯迅及他說過的一句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相關鍊接:https://wap.wendu.cn/article/id/54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