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視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廉政微課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央廣網:浙江探索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規範管理機制 課程有了官方指南,學生如何從中獲益?

發布日期:2024-07-28 浏覽: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每逢假期,全國各大高校、博物館、科技館裡,都活躍着“研學隊伍”的身影。不少研學旅行因與傳統文化元素挂鈎,受到許多家長和孩子的青睐,成為熱門選擇。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良莠不齊、價格虛高、貨不對闆等問題。

近日,《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印發,對研學旅行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标、課程規劃實施等都作出了明确規定。根據《指南》,研學旅行覆蓋小學四至六年級,初中一、二年級,高中一、二年級共3個學段,其餘學段視條件和具體情況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指南(試行)》的通知(官網截圖)

當研學旅行有了官方标準,“行走的課堂”能否讓學生真正收獲體驗與成長?研學旅行市場如何進一步規範?

研學旅行參與的主體是中小學生,搭配集體旅行生活的形式,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走出去”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是研學旅行的一大特點,課程設置是開展研學旅行的關鍵。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鄧純考介紹,浙江省啟動研學旅行以來,教育廳非常重視研學旅行的規範化和專業化發展。

鄧純考介紹:“2019年依托溫州大學成立了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委托省研學中心編制浙江省的研學旅行課程,曆時5年。課程指南的編制過程中,我們開展了多次全省性的調研,當前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國家層面的課程指南,在這樣的情況下,浙江省研學旅行課程指南其實是全國第一個省域層面的課程指南。”

鄧純考說,《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指南(試行)》明确了研學旅行課程突出教育性、體驗性、綜合性、現場性。“本《指南》闡述了性質、理念和特征,并對課程目标、内容、實施和評價進行了詳細的表述,為把握研學旅行課程提供了依據,為科學開發研學旅行課程提供了模闆,應當有助于遏制當前設計與實施當中的亂象。”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授葉新東表示,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存在亂象的根本原因,是将“旅行”隻是方式,“研學”才是目的,本末倒置。

“現在絕大部分的研學項目其實就是一個旅行,把導遊的導遊詞增加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我們的研學《指南》就偏重于在旅行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注重學生的感受,脫離書本以後到一個空間當中的體驗。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動手,而不是走馬觀花式旅行的形式。我們希望研學旅行是作為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而存在,玩也很重要,要深度結合起來,通過活動、項目連接起來。”葉新東說。

研學偏學,旅行偏玩,學和玩之間如何平衡?浙江大學國家高端智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分中心執行主任阙明坤表示,研學旅行重點不應該放在旅行,而是應該借助“旅行”的趣味性,來實現“研學”教育性和實踐性的目的。“讓學生走出課堂去經風雨、長見識、增才幹非常有必要。開展研學旅行可以緩解教育焦慮,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既讀萬卷書,又行萬裡路,促進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研學旅行讓學生從教室的“小課堂”走向社會的“大課堂”,在獲取知識方面存在差異。阙明坤說,研學旅行是學校和自然之間的“橋梁”,課程知識能夠在具體的實踐中具象化。

“學習的地點以前固定是以教師、教材、教師為中心,現在變成了廣闊的大天地。學習的内容也不同,以前是書本間接獲得的知識,缺少形象的感知。真正要加深認識,必須在真實的場景中去了解,通過研學旅行的方式,學生學到‘活生生’的現實内容來驗證書本上的知識,讓學生可以親近自然,了解社會,避免出現‘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現象。”阙明坤說。

僅有課程規範化還遠遠不夠,如何考察學習成果?葉新東表示,評價體系是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指南》的出台也正是提供了一個官方的參考。“無論對指導老師能力的評價或者培養,其實都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内,但是必須要有《指南》出來,大家有這個概念以後,按照《指南》去實施。教育廳也認為《指南》發布是比較大的事,因為營地基地在評選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他們最薄弱的不是硬件設施,而是課程建設方面,或者是他們沒有課程的概念。”

鄧純考補充,評價是當前面臨的難題,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指南》從促進評價體系科學化和有效性等方面做了創新。他說:“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指南》提出了不同評價的内容維度,體現了差異化。在小學階段,側重于評價博物緻知、自我管理、溝通共處等目标是否達成;在初中階段側重于評價具身認知、實踐解決、個性創意等目标是否達成;高中階段側重考察服務社會、思維物化、創新發展等目标是否達成。”

研學旅行課程有了明确的官方指南,後續如何更好落地?阙明坤建議,讓研學旅行回歸育人本質,多方合力完善評價體系,才能讓研學旅行更科學、更嚴謹。

阙明坤認為:“相關部門要制定研學旅行實施的基準,要分地區、年級對研學旅行的時間、費用、實施方向等作出明确規定。同時還要對研學旅行的活動、指導老師、應急管理進行全方位的審核,在細節上确保研學旅行的制度化、規範化。研學旅行需要拓展教育資源和場地,要統籌教育、文旅、科技、宣傳等多部門齊抓共管,資源共享,形成合力,促進文化旅遊景區、科普場館、紅色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向中小學生開放。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明确研學旅行的收費标準。探讨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一方面要注重文化成績的評價,另外一方面還要注重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隻有将它納入評價體系,才能讓研學實踐真正落地。”

相關鍊接:https://china.cnr.cn/yaowen/20240710/t20240710_526786009.shtml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