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10-23 浏覽:
10月22日,市民許女士向溫都新聞熱線88868886(微信公衆号wd88868886)反映稱,讀初三的女兒的一些作業都是由同學互相批改,這讓她感到困惑:“老師解釋說,交給學生批改的隻是一些簡單的抄寫類作業,而且讓學生批改能培養孩子的糾錯能力、管理能力。”
家長擔憂
互改作業影響教學質量
許女士的女兒在市區一所初中上學。近日,她檢查孩子作業時發現,語文、英語兩科作業的批改筆迹不像是老師的。一問孩子才知道,有的作業是班上同學批改的。
“老師把作業交給學生批改,合适嗎?學生改作業,隻畫個勾和叉,做錯的同學還是不明白錯在哪裡。”許女士擔心,學生能力有限,會影響教學質量,還容易出現濫用職權的現象,甚至還會引發同學之間的矛盾。
據悉,今年9月,平陽某私立學校就發生一起因同學間互相檢查英語口語引發矛盾,最後傷人的惡性事件——在遭到同學取笑後,14歲的男生端起滾燙的熱水,潑向了同班女生,造成其全身多處二級燙傷。
王女士的孩子現在在一所重點高中,其中有部分作業,老師會把答案發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批改或者互相批改。自覺的孩子,能根據答案訂正糾錯并改進。不自覺的孩子,答案抄過算數,根本就不會去訂正,也不求甚解。“可惜我家孩子就是後者,作為家長真的很焦慮,也不知道該怎麼和老師溝通。”
學生反饋
超半數有批改作業經曆
10月22日,記者随機采訪了40多名學生家長。有超過半數的家長表示,孩子有過代老師批改作業或者同學間互改作業的經曆。而批改的作業,多集中在簡單的客觀題,如語文英語的聽默寫,數學的填空和選擇題。
“主觀題,如作文、解答題,就不适合讓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了。”在采訪中,一名家長表示,孩子的老師也會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但隻限于簡單的詞語聽寫和口算。“對閱讀理解、作文、數學解答題,孩子們是沒有能力批改作業的。”
采訪中,約70%的家長說,孩子批改作業比較認真、客觀,都是嚴格按老師的答案來改。也有一些孩子會在批改作業時給同學“放水”。一名小學6年級學生家長齊女士告訴記者:“孩子說,有時候碰到關系要好的同學,怕錯誤太多被老師批評,一些小錯誤就不會改出來,會等改完後再私下告訴他。”
老師觀點
可以促進學習積極性
面對家長的擔憂,不少老師認為,偶爾讓同學們互相批改作業,當一回小老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在于選擇合适的時機。”金老師是一名有30多年教齡的資深班主任。她和同事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語文、英文默寫等測試中,會犯很多錯誤,讓他們自己訂正收效不大。“如果換作批改其他同學試卷,這些孩子就負責多了,一字一句逐字校對、批改。幾張試卷批下來,比直接讓他背幾篇課文的效果好得多。”
在6年級語文老師吳女士看來,畢業複習時,對知識點的反複記憶和練習,有時難免枯燥,而試卷互批不失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方法。不過,吳老師也提醒,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不代表老師可以放手。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老師還需要把孩子們批改完的試卷收上來分析,主觀題和一些需要詳細講解解題過程的題目,老師則不宜“放權”。
專家提醒
實施互評需要“精心設計”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育學系教授周奇表示,教育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特别強調,教師應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這一規定的核心目的在于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确保作業批改的正确規範和評語的恰當性。但她也認為,随着學生年級的升高,适度的作業互評可以作為一種有益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反思和分析,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促進學習,增強自信。互評還能加深學生對課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分析和評估能力,同時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自我反思能力。”
周奇提醒,互評的成功實施需要老師的精心設計和監督,确保評價标準明确、公正,并且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反饋。教師在實施這種策略時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明确的指導和支持,保證這個過程是積極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