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視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廉政微課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潮新聞:科學教育這道“加法”題 溫州的做法讓每個孩子異想天開

發布日期:2024-11-18 浏覽:

在瓯海區第四幼兒園看孩子們為小蝌蚪打造的生态缸;在國科第一小學看小學生通過實驗認知葉片;在溫州市實驗中學集新校區看中學生們用AI技術為校慶添彩……11月15日至16日,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研讨會在溫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科學教育專家、領導走進當地中小學、幼兒園,發現過去“千篇一律”的中小學科學教育,如今已有了許許多多新的“打開方式”。

在科學教育“加法”改革中,激發出充滿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青少年,正逐步從“隻要會解題就好”轉向通過探究實踐學習“解決問題”。

引更多資源彙入校園

在15日舉行的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研讨會開幕式上,82名科學教育領域專家受聘成為溫州市中小學科學教育首席導師。在未來的三年聘期内,導師團将分小組指導溫州各縣(市、區)開展科學教育的研究、咨詢、評估等工作。

就在一年前,溫州出台推動科學教育相關辦法——《新時代溫州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方案》,聘請百名科研工作者擔任溫州百所學校科學副校長,讓各類科研工作者走進中小學課堂、教研會議以及學校實驗室中。

為什麼要持續不斷引導各類科學教育資源走進校園?目的指向建立全社會參與和覆蓋的科學教育體系。

科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娃娃的科學教育要從認識科學家、崇拜科學家抓起,中小學科學教育要從弘揚科學家精神抓起。實現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拉近學生與科學之間的距離。

近年來,科學家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浙江各個中小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龍樂豪在杭州市四季青中學帶來一場火箭主題的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走進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和同學們探讨“科學家精神”;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走進溫州市蒲鞋市小學,為小學生們上了一堂《傳承科學家精神 做健康中國追夢人》的課程……“當前,浙江已經建立起由12個部門聯席的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會議機制,并組建包括施一公等10名院士在内、1000多名科技專家組成的團隊,為全省6500多所中小學講授開學第一課,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白紅霞在交流中介紹。

科學家和科技專家的到來會給學生帶去什麼?溫州大學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葉新東,此次受聘成為溫州市中小學科學教育首席導師。“下一步計劃将高校的科學實驗室資源、碩博生資源向中小學開放,喚醒孩子科學思維和意識的同時,也讓高校科學教育者真正了解中小學生需要什麼樣的科學教育。”葉新東表示,這些經驗将會用于研究制定區域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有關政策文件、項目規劃、實施方案中,為各地各校創建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提供支持與指導,助力溫州科學教師開展素養提升“萬人行動”培養培訓,跟蹤培養溫州市“小科學家”“小工程師”,賦能溫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讓科學教育無邊界生長

如果把植物倒立生長,它們會怎樣呢?溫州學生邱天從“摔了一個倒栽蔥”這句俚語中發現了這個科學課題。

随後,他把植物關進“小黑屋”,發現植物在黑暗中像是失去了方向,相互纏繞成團,但向上生長;讓植物“蕩秋千”,“做運動”的植物明顯比不動的長得快且高,但根系明顯更加脆弱。“所以我們要多運動快成長,學習要腳踏實地才能打好根基呀!”邱天通過1000多天的家庭實驗培育出一個“植物雜技團”,收獲了深刻的體會。

研讨會上,邱天的分享讓與會專家非常感興趣。此次會議期間,一批熱愛科學的學生和他們展示的科研成果,成為科學教育探索中的一抹亮色。

3D打印的固體燃料火箭,精準滴灌的植物澆水系統,能認出害蟲的“蟲臉”識别系統……這些科學課題的研究,和邱天的“植物雜技團”一樣,都是在學生的家庭實驗室中進行的。

溫州首創的“家庭實驗室”科學教育載體,以“重實踐”為特色,有效整合校内外科創資源,引導孩子們主動去觀察、實驗、探索,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為了讓散落在各個地區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習者、學習部落聚集在一起,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溫州又創新打造“科學部落格”平台,讓研究成果上傳至網絡,引發更多學生加入讨論。截至目前,科學部落格已經彙聚了幾千個學習部落,網絡訪問、讨論量超過千萬。

今年,在溫州走過18個年頭的科學部落格,聯合上海、江蘇、四川、湖北、新疆、甯夏等地區的 56所學校成立了全國科學部落格聯盟校,至此科學部落格能在更大範圍内成為學生交流、學習、展示科學探索的廣闊舞台。

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副院長施昌魏表示,當下科學教學過于注重“教”,學生很難有機會體會科學發現的“樂趣”和“榮耀”。家庭實驗室和科學部落格最大的魅力,在于通過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真正動手解決科學問題。這恰恰破解了過去對科學教育的一些誤區。科學教育不是科學知識的簡單傳授,也不局限于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而是要注重科學思維方式的習得。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現場點贊:科學部落格,讓科學教育無邊界生長;家庭實驗室,讓每個孩子能異想天開。

培養更多專業科學教師

科學素養的提升,需要科學教育方式的變革,而這其中培養專職優秀的科學教師尤為關鍵。

“專職教師的多少,會明顯影響科學教育的質量。”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喻伯軍介紹,由于編制限制和重視程度的影響,全國小學科學專職教師比例不到30%,浙江小學科學教師專職比例約47.1%,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加上初中科學教師、高中理化生教師配備比較到位,因此擁有更好的科學教育基礎。

喻伯軍也坦言,我省小學科學專職教師配備目前還存在地區之間不平衡。以溫州為例,城市中心區專職科學教師比例較高,一些偏遠山區比例較低。針對這一問題,溫州提出“鄉村科學教育點亮行動”,通過“鄉村學校科學資源建設”“城鄉科學教育校際聯盟”等,提升鄉村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能力,推進科學教育共富。

“能夠成為科學家的徒弟,是我不曾想象過的幸福,這将是我專業成長的加速器。未來,我會盡力為科學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久前,洞頭區霓嶼濱海實驗學校科學教師張玲豔與國科溫州研究院研究員胡秋紅博士結為師徒。胡秋紅作為學校的科學家副校長,将以自身的科研經曆和知識背景,對學校的科學教師進行幫帶。

名師資源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人才隊伍培養力量。溫州通過市域聯動,引導優質名師工作室資源下沉,以鄉村科學課公益送教形式做到山區縣全覆蓋。平陽縣鳌江鎮第四中學科學教師吳宇潔的名師工作室,近年來培養出41位優秀青年教師,工作室獲全國、省市級榮譽近50項。“如今他們都成為了鄉村科學教育的骨幹力量,陸續成立自己的名師工作室,為鄉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吳宇潔介紹。

除直接培養一線專職教師之外,與會專家提出,還需要培養一批緻力于基礎研究的科研隊伍,積累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培養一批把基礎研究轉化為教學應用的學術團隊、課程開發團隊等,通過多方合力形成多而優的科學教師隊伍,推動科學課程與教學發展。

相關鍊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957834&source=weixin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