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4-27 浏覽:
當梧田老街的磚瓦檐角與青山實業的鋼鐵脈絡遇見攝影技術,一場關于文化與經濟的雙軌複興正通過鏡頭悄然展開。日前,作為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城市學領域最高學術獎)獲得者,中國圖象圖形學會數字文化遺産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少年攝影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胡鑄鑫副教授,應邀分别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青山實業“青山學苑”與梧田街道總工會開展攝影講座。他以攝影學人的專業視角,構建起影像賦能城市發展的理論坐标系,科普傳播攝影知識,發掘新質“視覺生産力”。
“攝影不僅是記錄,更是發現與重塑的力量。當攝影技術融入地方發展,它便成為了一種‘視覺生産力’。”胡鑄鑫認為,攝影遠不止于簡單記錄特色景點或企業風貌,而是通過鏡頭語言提煉城市與産業的靈魂,傳承古建文化,切實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赢。
在“青山學苑”的《企業新聞攝影的瞬間捕捉與叙事密碼》講座中,胡鑄鑫将“視覺生産力”理論具象為企業的攝影傳播能力。他解碼新聞影像内容的正向價值傳播規律,引導在場學員認識到,攝影可以發揮“視覺轉換器”的作用,為冰冷的鋼鐵加入視覺叙事的溫度,通過品牌形象升級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綠色智造的躍遷。
“當每個青山人都成為品牌視覺官,世界将透過我們的鏡頭見證中國制造的偉大進化。大家作為青山實業的一員,應熟悉拍攝技巧與設備,講好青山故事。”胡鑄鑫說。講座現場不時掌聲雷動,企業員工皆受益匪淺。
在面向梧田街道總工會開展的攝影培訓中,“視覺生産力”呈現為對地域文化的創造性解碼。胡老師帶領學員們走進梧田老街。白牆黛瓦間展現構圖美學、橋梁縱橫承載捕捉光線角度的妙招,這些攝影作品成為了激活文化基因的媒介。活動不僅提升工會會員的攝影水平,也以視覺叙事賦能文化經濟。
在胡鑄鑫的專業視角下,攝影影像串聯起溫州的往昔與将來、文化與經濟。一直以來,他積極探索将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動力:開設攝影工作坊以美育點亮校園,以“小鏡頭”助力溫瑞塘河古建築的文化傳承……讓每一個鏡頭背後的觀察者,都能成為“視覺生産力”的共推者。
相關鍊接:https://3g.k.sohu.com/t/n884721863?serialId=17a81ff18818265a075d97140d751d4f&showType=&shp1=NzE1OTgwNjY5MDM4NzgxOTM1OQ%3D%3D__s1&sf_a=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