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12-22 浏覽:
本報記者 金葉
通訊員 楊剛 實習生 鄧宇軒
如何有效助推校長的專業成長?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該如何形成教育教學共同體?大學教師該如何走出象牙塔為孩子們和家長服務?把小學生帶進大學校園,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影響?在孩子們心裡種下藝術的種子,能讓他們收獲什麼?多年來,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一直緻力于服務地方基礎教育,與全市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實現資源共享。
培訓在職骨幹教師
助力優秀校長成長
“課改之後,學校在積極整合、開發課程,如果大學教授們能來給中學生開選修課和大學先修課程,那就更好了。”——在近日由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承辦的溫州市“十三五”首期中學校長培訓班的沙龍活動中,校長們在分享他們為課改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的同時,也表達了與高校深度對接的願望。
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教授也參加了這次沙龍活動,他寄願溫大與溫州基礎教育加強聯動,攜手共進。
除了承擔溫州市中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還承擔了浙江省幼兒園園長培訓、溫州市中小學校長提高培訓、溫州市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浙江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溫州市中學一級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以及浙江省中小學(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項目等師訓幹訓任務。從之前的“菜單式”課程的開發、“模塊化”培訓體系建構,到現在的“角色帶入”式的培訓理念的執行,培訓方式越來越科學、接地氣。
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起,溫州大學就開始舉辦校(園)長任職資格培訓班,至今共為溫州市基礎教育培育培訓校長和園長共6000餘名, “十二五”期間溫州大學共完成基礎教育師資培訓1884個班級,培訓人次達到77225,所涉及的培訓内容包含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基礎教育所有學科。
持續開展公演活動
創建公益服務品牌
1月22日是今年最冷的日子,然而在浙江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卻一片火熱,全國家庭教育研究員、浙江省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周奇副教授在這裡錄制了關于“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的視頻講座,該視頻在浙江時代先鋒網和杭州19樓網站播出之後,在短短20天裡點擊播放次數達832452人次,着實“火”了一把。
像這樣在電視電台、報紙雜志、圖書館等媒體、場所開展的公益講座和公益宣傳,利用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為社會提供技術型服務,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每年都要開展近百次。
為了孩子們的笑臉,溫大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組建了童欣兒童劇團,堅持八年為全市兒童公益演出兒童劇。“知心姐姐”志願服務隊風雨兼程20年幫助中小學生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碰到的困惑。學院牽頭的“心翼”暑期社會實踐隊為流浪兒童等開展心理輔導、文化補習、生活指導等社會服務活動。近年來,學院還面向環衛工人子女、社區兒童、青年教工子女等開展實驗室開放體驗活動30多次,接待人數達800餘人次。
此外,學院還作為溫州市心理學會、溫州市家庭和諧文化研究會的挂靠單位,承接了瓯海區民政局新“三百”項目,開展包括百名單親家庭子女、百名問題青少年、百名困難家庭的困難幫扶、送醫送藥、心理援助、家庭教育及技能培訓指導等公益服務。
搭建校地聯合橋梁
共享教育資源平台
走進洞頭區實驗小學,舉辦“教育信息化提升項目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專業講座,受到全縣來自不同小學的100餘位骨幹教師、學科領頭人的“熱捧”;與洞頭區城關二小和東屏鎮小的學生們互動,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通過遊戲、音樂的方式讓他們放松心情,感受團隊力量。
這些是溫州大學與洞頭區人民政府合作開展的 “溫州大學·洞頭區人民政府基礎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内容之一,該行動計劃包括特色學校培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行動計劃等5個子計劃16個具體項目。
除了與地方政府合作,學院還承接“溫州大學面向基礎課題”的項目立項與管理工作。迄今為止,溫州大學共投入120萬元,立項課題340項,由高校教師、研究生指導參與基礎教育課題研究,有力促進了溫大教育科研力量和地方基礎教育的聯動與融合,在此基礎上取得的許多教科研成果獲得浙江省基礎教育成果獎、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等獎勵。由學院承辦的《現代教育》雜志,及時刊登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為溫州市教科研成果的交流與推廣搭建了平台。此外,學院還積極投入附屬小學、附屬幼兒園、教師發展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努力構建由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共同體,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
作為浙江省首批幼兒園園長培訓基地、首批教師教育基地、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機構、教師培養基地重點項目和“十二五”省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點建設項目承擔單位,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始終以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為己任。“十三五”期間,學院将秉承溫州大學教師教育辦學傳統,進一步為地方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基礎性、共享式與體驗式、技術性和創新性服務,構建教師教育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