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卿侖 攝
日前,在市區黎明東路的一處出租房裡,溫大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大二學生溫小歐在為■江小學五年級學生邰運夫輔導功課。邰運夫的父母來自安徽,父親在做散工,母親則是鐘點工,平時都比較忙碌。邰運夫的功課并不差,但是有些方面需要鞏固,所以溫大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學生溫小歐和商陽如今每周周末都會輪流過來給他免費輔導功課。
 本報專刊部和溫大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聯合舉辦的“百戶家庭愛心家教活動”自上月中旬啟動以來,200餘名優秀大學生走進百戶困難家庭,為他們無償提供家教服務,他們的善舉赢得了一片感激和贊揚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些大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家教日記之一 令人感動的一家 ( 壽芳琴)今天終于開始了我的義務家教。自啟動儀式後,我和我的搭檔就聯系了學院安排給我們的學生,我們聯系到的是學生的姑姑,在電話裡我們初步了解了地址和學生的情況,并确定了第一次家教的時間。學生的姑姑對我們很熱情,電話裡她告訴了我們詳細的地址,該怎麼走,她甚至特意上網查了茶山到她們那裡的公交路線,還比較了公交車的時間長短,她還把地點從原來的學生家改在學生的奶奶家。盡管我們說沒事的,不用這麼麻煩,但她總是盡可能節省我們的時間給我們方便。這很讓我們感動。第一次家教,我們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熟悉一下環境。下了車,學生的姑姑就在那裡等我們了,從她那裡了解到,這個學生六年級了,成績也還行,中等偏上些,但是語文和英語有些不大好。他家屬于低保戶,爸爸是個啞巴,媽媽是個農民,不識幾個字,所以學生時常會住在奶奶家。因此,他姑姑成了他的家長代表,時常會去參加他的家長會,也常常會督促他學習,解疑答難。但也許是現在的小學課程越來越新穎了,他姑姑笑說她有時也會答不出來。走進學生的奶奶家,映入眼中的是一個有點胖的,戴黑邊眼鏡的小男生,不怕生,與我想象中的有些出入,我原先覺得他會是那種害羞的乖乖男生。我們讓小男生拿出他的一些教材和作業,并坐下來和他聊了他的學習情況,他挺開朗,挺自信的,他知道自己哪裡不懂,比如說他的語文閱讀不好,英語也還不行;他也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他喜歡自然科學,喜歡推理,自己評價邏輯思維蠻不錯的。看到他雖然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但是依然這麼樂觀,我挺為他高興的。這還是我第一次教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大學期間我有過兩份家教,但都是高中生,學生的學習也不是很好。教高中生我更容易找到我和學生的定位,而且我對于高中的課程也比較擅長。現在要教小學生,對于我來說有點難度,現在的教育強調的是發散思維和動手能力,而我們那時候就是單純的讀書。所以在和他的聊天中,我會有些不知所措,看着他的語文試卷,說實話,一些創新題對于我這個大二的理科生來說也有些難度,我時常提醒自己他是一個小學生,教他的方式和以往的高中生是不一樣的,無論在語氣上還是語言的運用上,都應該是比較通俗易懂才行。幸好我的搭檔特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而我似乎有些過于“嚴肅”,所以在這方面我還是有待提升的。我覺得他是六年級了,應該有針對性地對過去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所以我跟他說要把語文和英語的教材都整理出來,并時常去看,去複習。離開的時候,他奶奶硬要我們把飲料帶上,他的姑姑硬要把錢給我們,說是付車費,我們極力地謝絕了,告訴她們我們隻是盡我們所能。這樣幾次後,她們沒再堅持,但還是一個勁地說真是謝謝我們了。其實對于我們來說,聽到這些、看到這些就已經很滿足,很開心了,我們隻是利用了我們的特長,盡我們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家教日記之二 是師生 也是朋友(鐘岚)我雖然已經大三,卻從沒做過家教。在動員大會上,看到那位家長代表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再也說不出話來,我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愛心義務家教足以感動那麼多家庭和那麼多需要關懷與幫助的孩子,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完成這次義務家教活動。這次家教,我和瓊霞一組。當我們撥通左阿都家裡的電話時,左奶奶親切的話語讓我們感動,我們很快就協商好了家教時間。而且左奶奶怕我們迷路,和我們說了好久,比如要怎麼坐車,有什麼樣的标志性建築物等等。所以後來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他們家。阿都一家很樸實,很善良,那個小小的空間,讓我覺得格外親切和自然,每次走進那小小的家,迎接我的是阿都腼腆的笑臉,左奶奶親切的問候,我感覺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第一次家教時,我們向左奶奶和左爺爺了解了一下阿都的情況。原來阿都的父親10年前在國外遇害了,媽媽出走了,他從7個月大時就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也許因為這些原因,阿都的個性比較内向,他一般都呆在家裡,不怎麼出去玩,體育也不怎麼好。不過他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他很節儉,不會亂花錢。于是我和瓊霞兩人分工合作,她負責阿都的數學、科學,我負責阿都的語文、英語,尤其是他最薄弱的環節——語文閱讀理解和文言文。阿都現在上初一。初中是很關鍵的時期,因此我和瓊霞不敢怠慢,常常想一些能提高他學習成績的辦法。我們每次都是一起去,因為這樣可以全面顧及到他學習的方方面面。每次一到阿都家, 我們先檢查阿都的作業,查漏補缺,并提醒他以後要注意那些常見的犯錯點。如果他完成得很好,我會表揚他,鼓勵他再接再厲;然後再詢問他本周的學習情況。在教的過程中,我發現阿都不是不理解文章的内容,每次說大意他都說得很好,可是題目就不會做了,于是我十分重視教給他做閱讀理解的方法,讓他反複訓練。阿都其實挺聰明的,通常我隻輕輕一點,他就能自行理解或領悟出來,能夠寫出解答方案,思路也挺清晰。但是左奶奶也說了,他特别粗心,老是出錯,而且我發現他的字寫得不好,于是我從寝室裡找了份字帖帶給他,讓他好好練字。一開始,阿都對我們還不是很熱情,現在他和我們熟悉了,會和我們聊天。我們的關系既是師生,更是朋友。我覺得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僅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态,品德修養。先會做人,才會學習。我們要扮演的不隻是老師的角色,還要适當地做好朋友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溝通,才能增進彼此的了解。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作為老師要有一桶水。我知道,我的水桶還未滿,我的内涵還不夠深,所以我也在努力充實自己,希望自己能教會阿都更多。同時,我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也收獲着:我的責任心和洞察力增強了,我的知識面也廣了……信息來源:《溫州日報》2009年5月25日第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