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11-26 浏覽: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積極回應人民群衆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11月12日下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育系副教授、浙江省教育學分會副會長、溫州大學家庭家教家風講師團團長周奇參加溫州晚報公益道德講壇并作主題講座。本次講壇由市婦聯、溫州晚報雪君工作室、溫州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主辦,溫州道德館承辦,溫州市健身舞協會協辦。
“家庭是孩子的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成長隻有一次,很難回爐重造,做父母也是一門‘必修課’。”講座上,周奇結合《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台,向大家介紹了成為智慧父母的“秘訣”。周奇說,了解孩子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前提,是引導孩子成長的重要橋梁,也是建立良好親子情感聯結的保障。而了解孩子有三個原則,一是陪伴,二是溝通,三是尊重。
周奇說,還有些家長雖然跟孩子同處一室,但是有時候會陷入“隐性失陪”的狀态。什麼叫隐性失陪呢?就是說,家長是有時間陪孩子但是缺乏溝通。比如孩子在一旁搭積木,媽媽卻低頭專注于手機。當孩子完成積木作品,希望媽媽能表揚時,媽媽也隻是很敷衍地說,不錯,孩子,你去玩吧。換句話來說,父母和孩子雖然同處一個房間,但隻是身體共在,精神并沒有相遇。“有研究發現,對于3到11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力,而有效的親子陪伴,給予孩子更多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孩子今後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周奇還介紹了父母需要和孩子多溝通互動,尊重孩子獨立性和差異性等方面的内容。她特别指出,很多父母愛拿“别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家的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甚至影響親子關系。周奇建議父母尊重差異,應該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跟“過去的自己”比。
講座上,周奇還圍繞“立德樹人”談了自己的見解。她說,近年來,大家在新聞上會看到很多令人痛心的青少年輕生案例,我們的教育,其實應該從珍惜、尊重、敬畏生命開始,教導人性向善,有開闊的胸襟。她提及電影《少年的你》中所關注的青少年淩霸問題,這背後反映了原生家庭對生命教育、品格教育的缺失,以緻于青少年沒有樹立正确的生命觀、價值觀、道德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周奇還提到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要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教會孩子熱愛祖國,立志長大後報效祖國。
講座最後,周奇總結道,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的,希望在“雙減”和《家庭促進法》之後,我們把孩子從作業題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俯下身去嗅一嗅花草的芳香,讓他們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強身健體,讓他們有時間去奇思妙想;也希望我們的家長都能不斷學習,成為孩子成長的示範者、幫助者、傾聽者、陪伴者,成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據悉,自疫情以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育系黨支部書記工作室服務基層,在多地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宣揚家庭家教家風,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相關鍊接:http://www.peopledaily.eu/jy/20211126_7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