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視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廉政微課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人民日報歐洲網:“數”見名家,踐以拓教——《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課程思政實踐課

發布日期:2022-05-05 浏覽:

2020年5月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将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高校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這一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着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着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着民族複興和國家崛起。我們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将顯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為了響應國家這一号召,我們思考并挖掘《學前兒童數學教育》這門課程的思政元素。我們制定了這門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之一——傳承科學精神:課程中融入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家的故事和精神,培養學生求真、嚴謹、質疑、進取、奉獻的科學精神。為了達成這一思政目标,2022年4月27日,溫州大學學前教育系李娟教授和曹娟老師帶領溫州大學20學前教育本科班的同學前往溫州數學家名人館瞻仰。

“數學家之鄉”,溫州數學緣起

溫州數學名人館依托于溫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谷宅布展而成,溫州數學名人的故事便在這間幽深意境的宅院裡開始說起。谷宅系著名數學家谷超豪祖居,谷超豪少年時曾生活于此。落步其間,同學們歎于典型的溫州傳統居民宅院建築。

數學名人館選取了29名溫州各個時期較為代表性的數學家,以溫籍數學名人塑像、發繡、視頻等内容,全面展示溫州數學家之鄉的特點和風采。

亦學亦采撷,實踐在場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數學”,溫州的溫度和溫州的深度盡在感受中。解說員娓娓動聽地介紹各位傑出的溫籍數學名人:數學代代相傳,從簡單數字到微積分,從一個平面到空間幾何,它的火焰不會熄滅。李娟教授和同學們亦師亦友,一齊觀摩,互相探讨。在實踐中,我們邊學邊采撷,想象那個年代溫籍數學家的鑽研精神,感受作為溫州學子的那份自豪!


我思抒我感,攜手教育之路

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小管同學:我們得以了解的隻不過是他們累累碩果的冰山一隅。數學代表着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也代表着一種凝結在數學家群體身上求索未知、擔當使命的精神。作為溫州學子,我們任重而道遠。

小戴同學:庭中閑坐的三位數學家銅像笑嘻嘻地讨論,似乎在跟我們說:“學數學,任何時候都要專心緻志,不怕艱難。”觀看一排排溫州數學家艱辛的過去、輝煌的成就,感受到了數學的傳承和不斷的發展。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以後的幼兒教師更要将學數學刻在心裡,給每一個孩子都種下愛數學的種子。

小陳同學:這些數學家在數學知識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推動了中國數學的發展。他們在學成以後,如蘇步青先生曾任溫州大學校長,培養出了谷超豪這樣優秀的弟子;谷超豪又培養出了6個院士,他們無私地将知識傳遞給下一代,這種奉獻精神和對祖國家鄉的回報行為讓我印象深刻。參觀之餘,我不僅感受到了數學家的學術精神,還體悟到了溫州這個城市的深度。

小範同學:“數學知識是最純粹的邏輯思維活動,以及最高級智能活力美學體現。”現在的我覺得數學也可以很浪漫,它是百藏匿在白鹿洲公園中的數學家名人館。而參觀過程,一句“溫州人很是聰明”萦繞在我的耳邊。其中最打動我的大概是并不是老一輩數學家的豐功偉績有多麼耀眼,而是他們身上必然都有嚴謹踏實,刻苦勤奮的品性,因為每一位将熱愛做到極緻,将嚴謹落于實處之人都值得崇敬。今日已盡,下筆于此,我發現數學可不是浪漫二字可以匆匆帶過,“韌性,理性”大抵是現在我對它的理解。

“數”見新秀,踐以拓教,我們在溫州數學名人館中亦學亦采撷:感受着溫州的魅力,體悟着數學的風采,感動着數學家們的精神,思考着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何把數學的精神和魅力傳遞給我們的幼兒......此次打破大學圍牆的學習,讓我們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與思想相結合,深化了我們作為未來幼兒園教師的氣韻與内涵。

相關鍊接:http://www.peopledaily.eu/zgxw/20220505_83617.html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