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6-22 浏覽:
仍記得2018年9月份與楊老師的初次見面,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整個辦公室裡除了疊放的整整齊齊的書之外,似乎看不到别的雜物,這也足以說明楊老師在做學問方面的踏實。這份踏實勁也是接下來的三年裡一直指引着我向前方進步的不竭動力。接下來我将分别從研一、研二、研三的學習經曆進行簡單的回顧。
研一:
1.入學迷茫期:由于我是一位跨考生,本科專業是與教育技術沒有多大關系經管類專業(國貿),同時我研究生考的是學科英語,調劑到教育技術專業,所以我的基礎很差,無論是對教育理論還是教育技術類的專業課(編程、數據結構與算法等)都不太擅長。正是因為自己身上有這麼多的不足,在剛開學時我很悲觀,我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能幹什麼,對未來也感到十分迷茫。但當你迷茫的時候,一定要與自己的導師溝通與交流,因為你的導師無論是生活經曆、實踐經曆還是科研經曆都比你豐富的多,他給的建議或者方向會相對而言比你自己的簡單判斷要有用的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與自己的碩導展開了第一次溝通,他給我提供了兩個方面,一個是踏踏實實學點技術,畢業後去小學或者初中當信息技術教師,二是踏踏實實搞學術,畢業後最好能升學或者去海外留學。在初次溝通之後,我更傾向于後者,因此也向老師表明了自己的初步想法。
2.科研初體驗:在初步明确自己的學習目标之後,接下來就是與科研相互碰撞的過程啦,這段時間應該是我最煎熬的時間,還記得初次申報溫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的時候,楊老師給我發了很多項目申報書的撰寫模闆,也給我提了很多寫項目書的想法,但是因為本科期間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所以盡管老師給我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很多的想法,對當時的我來說,撰寫一份合格的項目申報書還是十分困難,短短一禮拜,需要看的書很多,需要查閱的資料也很多,熬了幾個晚上勉強把申報書完成了,但結果還是令自己大失所望,我的項目沒有申報上。校級課題的失利給了我很大的打擊,楊老師與我聊了許多,他說,“你的功夫不會白費,好好改你的課題吧,争取申報省級更好的課題。”在他的指導下,我終于成功申報上了浙江省新苗課題和浙江省教育廳課題,兩個課題的成功申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研二:
論文修改期:在前期項目申報的基礎上,我發現自己的文字功底漸漸有了提升,于是我在研一暑假的時候向雜志社投稿了我的第一篇論文,但結果依然令人失望,兩個月後我的論文被拒稿了,拒稿後的失落感與挫敗感是難以避免的,在接受了編輯與各位專家給的相關意見後,我開始了漫長的論文修改期,這段時間也是我收獲最多的時期。在經過半年的論文修改後,我在研二寒假時向雜志社再一次投稿了我的論文。研二的學習生活比較單一,每天的生活經常是看書-寫論文-改論文的循環往複,這樣類似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研三。正如你們想象的那樣,其實做科研是比較漫長和辛苦的過程,可能你努力了很久,但一直出不了成果,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因為确實我們的學術水平和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我建議各位學弟學妹們,在做研究的時候盡量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相關研究,如:小綠是一位新入學的新生,在與導師交流後,他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做“虛拟現實技術在語言學習中的應用”,那未來的研究就集中于這一領域,可以分别圍繞這個主題做綜述、實證研究、教學設計等,盡量不要給自己拎太多不同的研究主題,因為研究生隻有短短2-3年時間,有限的精力隻能做有限的研究!
研二第二學期一直到研三第一學期是我情緒變動比較大的時期,因為一邊要不斷寫論文和改論文,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安慰自己,加油,一定可以的!現在看來,那時候的想法是正确的,在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的審稿後,也就是接近研二快結束的時候,我收到了某核心期刊雜志社的錄稿通知,也正是因為這篇論文,我才在後續申請博士的時候有了與博導交流和拿得出手的材料。
研三:
考博準備期:随着研一研二的成果積累,研三時主要是準備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計劃、撰寫碩士畢業論文并收集相關院校的招生簡章及報考條件。關于報考條件這裡,我需要糾正一些同學的不當想法,專碩與學碩在報考博士時一般不會有差異對待,博導并不會因為你是專碩就不招你,申請博士最重要的是你的學術成果(論文、課題、競賽等),最重要的自然是論文啦!
回想轉瞬即逝的三年時光,有兩個字想送給正在閱讀這篇學習心得的學弟學妹們,那就是“堅持”,也希望現在或者未來可能迷茫的你們一定要堅持下來,詩和遠方都會屬于你們。
最後分享下我研究生三年來的學術成果:
論文情況
已發表/錄用論文 :
Gang Yang, Yu-ting Chen, Xiao-li Zheng, Gwo-Jen Hwang (2021). From experiencing to expressing: A virtual reality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pupils’ descriptive paper writing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behavior engagement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52(02):807-823. (SSCI).
陳雨婷,楊剛,楊健(2020). SVVR支持下的學習參與和寫作學習效果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30(10):57-64. (CSSCI)
楊剛,陳雨婷,方建文,王佑鎂(2021).從虛拟體驗到情感參與:SVVR整合寫作過程的實證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33(02):33-42. (CSSCI).
陳雨婷,楊剛,徐佳穎(2020).國際虛拟現實教育應用演進趨勢與啟示[J].軟件導刊, 19(11):236-240.
陳雨婷,楊剛.國際虛拟現實教育應用的研究熱點透視及未來展望——基于2015-2020年WOS核心數據庫相關文獻分析[J].教師教育學報. 錄用待刊
會議論文:
陳雨婷,楊剛,張銀榮,徐佳豔.(2020).基于場景選擇的SVVR支持學習參與行為對學生寫作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C]. GCCCE大會.
陳雨婷,楊剛,徐佳豔,張銀榮,鄭丹(2020).國外虛拟教育應用的回顧與前瞻[C].教育技術國際論壇.
陳雨婷,楊剛,鄭丹,李倩,鄭曉倩.(2021). SVVR支持小學生寫作學習的實證研究[C]. GCCCE大會.
孫敏敏,楊剛,陳雨婷,鄭曉麗(2019).深度學習視阈下增強現實情景對寫作成績的影響研究[C].教育技術國際論壇.
張銀榮,楊剛,徐佳豔,陳雨婷(2020).可視化編程環境中非認知因素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影響研究——以Python學習活動為例[C].教育技術國際論壇.
鄭丹,楊剛,陳際煥,陳雨婷,李倩(2021).智能時代下教學支架的内涵分析與變革取向[C]. GCCCE大會.
李倩,鄭曉倩,韓苗,陳雨婷,鄭丹(2021). 未來學校實踐探索[C]. GCCCE大會.
鄭曉倩,李倩,韓苗,陳雨婷(2021). 國際上K-12教育技術的核心發展領域及其啟示 ------《The K-1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ndbook》之解析[C]. GCCCE大會.
參與/主持項目
浙江省2019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項目“虛拟現實支持下學習參與度對寫作效果的影響” (主持人)
浙江省2019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VR環境下學習參與行為對寫作效果的影響” (主持人)
浙江省2020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項目“可視化編程教育促進青少年計算思維發展的實證研究”(參與)
溫州市2019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虛拟現實支持下小學寫作教學能提升研究”(參與)
溫州大學2020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SVVR支持學生寫作學習的實證研究” (參與)
競賽與榮譽
2018年12月,參加校研究生合唱團比賽獲得最佳表演獎;
2019年11月,參加第十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獲得優秀論文二等獎;
2020年9月,參加第二十四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獲最佳學生論文獎入圍;
2020年11月,參加第十九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獲得優秀展演論文獎;
2021年3月,參加溫州大學第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一等獎;
2021年5月,參加浙江省第十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一等獎;
2021年5月,獲得溫州大學研究生學術新銳獎;
2021年5月,獲得溫州大學優秀畢業生稱号。
最後的最後附上我的畢業照,也祝各位學弟學妹學業順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