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11-02 浏覽:
10月31日下午13:30,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在南9B-303教室開展了名師大講堂系列活動。本次講座邀請到了溫州籀園小學的歐景升老師,16級小教全體學生及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本次講座由小教系主辦,小教工作室承辦,章勤瓊老師主持。
首先,歐老師講述了她的專業成長之路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研習模仿,學做業師”。歐老師最初學習的是幼師,但被分配成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由于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她隻能慢慢摸索,除了充分利用了當時手頭上一切資源,還借閱了大量的書籍,包括當時小學五年全部的教材和向同事借來的中師教材。在開始工作的一年裡,歐老師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些也在她之後的教學生涯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階段:“創造超越,學做經師”。在之後的省教壇新秀培訓班裡,歐老師接觸到了許多名家,他們關于小學教育的理念對她有很大的啟發,她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學活動。這時她對于教材的理解已經從單純的讀懂教材上升到了對于教材的結構化思考。在經曆了多次教材改版後,她的上課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做到了“創造超越,學做經師”。
第三階段:“回歸學生,學做人師”。靜下心來去教學,對于學生的研究成為了她教學的重點。歐老師向我們分享她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是希望我們可以吸取她的經驗教訓,少走一點彎路。
接下來歐老師則重點從上課和備課兩個部分來向我們闡釋了“如何上好一堂課”。上課主要考驗的是教師對于課程的演繹能力,這需要紮實的基本功。除了基礎的三字一畫以外,上課時的教态、表情以及語音語調都十分重要。接着歐老師用一段錄像提出了真實教學環境中會出現的問題,例如:打斷學生發言,忽略其他學生以及走教案等。這就需要教師具有組織調控的能力。歐老師對于如何保持課堂秩序也給出了一些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面部或者語速的變化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可以通過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同學讓其他小朋友安靜。
關于備課,歐老師也分享了一些她的經驗。首先一定要注意教案的格式,像教學目标、課程的重難點這些一定要詳細寫明。教學設計首先要有一個總目标,然後設置一些大環節以及這些大環節需要達到的小目标,再根據這個小目标設置合理的教學小環節。備課内容則主要分為三方面,首先是備教材,需要各個角度通讀教材。然後是備本體性知識,對于教材要有自己的思考,對于知識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最後是備學生,通過一些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哭笑不得的錯題,看到學生在題目理解上的一些“腦洞”。因為隻有了解到學生們真實的想法,教師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學的重難點然後對症下藥。
最後,歐老師引用宋代禅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禅的三重境界形象地表述了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心态的變化:參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形象生動。
歐老師的講座輕松幽默,深入淺出,同學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