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11-04 浏覽:
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下午1:10在南校教育樓9B-301召開了名師大講堂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了溫州市實驗小學教務處主任,浙江省特級教師吳小蓉老師,主題是圍繞“最大限度地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研究。”活動由小教系主辦,由譚莉老師主持,小教工作室承辦。出席本次活動的有14級全體中文班學生。
講座伊始,吳小蓉老師首先以“學習是怎麼發生的”以及“學習如何得以持續”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來突出學習的發生在于主動嘗試縮短與感興趣的知識之間的差距,并利用有效的學習策略來達到目标使學習得以持續。以此吳老師引出優化學生學習需要思考的問題,圍繞“學什麼”,“怎麼學”和“怎麼評價學生的學”展開叙述,來幫助學生達成目标,得到及時的反饋與評價,促進學習并調整狀态,形成批判性思考。吳老師着重強調新課标對語文的釋義,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從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兩個特征,指出語文的教育目标師培養語言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創造豐富的活動,讓學習外顯化,與實際生活相接軌。其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上需要做到通讀教材,梳理内容,縱觀全局的要求,立足于以學情為依據,文本為依托的單元整體備課策略。吳老師通過列舉《紅領巾真好》、《文成公主進藏》等兩篇文章,展示了如何在任務驅動下進行闆塊式的學習活動。教師需要做到明确任務目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在成塊的自主學習時間下保證學習活動,這才能使得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語言能力。最後老師點明當我們在一個具體情境中發展學生的能力時,學生的才能都得到發展,而事實上也隻有在能力的發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才能也會在反複的運用中得到鞏固提升,因此也就有效避免的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遺忘,使學習的保持率達高。
本次活動圓滿結束。通過吳老師聲情并茂的演講,全體學生都收獲頗多,我們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活動,開發适合的語文資源,拓展語文的的實踐空間,達到綜合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結合。
通訊:徐一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