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10-29 浏覽:
10月25日,秋風漸起,霜降初過,在小教系李梁主任、劉海霞書記、施春晖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文學編創坊的16位成員開啟了瑞安文化之行。
溫州瑞安市文聯主席李刃老師熱情地接待了工作坊師生,悉心地介紹瑞安的曆史文化特色并贈予相關書刊:“溫州有句民諺‘平陽出戲子,瑞安出才子’,瑞安的儒家文化底蘊深厚,有‘東南小鄒魯’之稱,是一片文化沃土。什麼是文化?《說文解字》雲,文而化之。”李刃主席認為,對文化的闡釋自古有諸多觀點,文而化之最為貼切,把文化做好,心中有堅守,是一個文化人的擔當和使命。而這亦是我們這群未來教師的重擔。李刃主席勉勵我們教育好孩子,傳播好文化,擔負起我們肩上的使命。
介紹交流之後,我們一同抵達玉海樓,李刃主席親自為我們文學編創坊成員講述孫氏藏書樓-——玉海樓的文化背景。玉海樓,取“玉成桃李,海湧波瀾”之意,是晚清樸學大師孫诒讓先生晚年藏書、讀書、交遊、研學的場所。它坐落在瑞安古城東北隅,是中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也是一個文化坐标。這座古建築,因承載了曆史而在沉默中發光,書海浩瀚,人世遷動,曆史浮沉,在這裡曾經走出了多少名動天下的能人才子。
經過玉海樓頤園時,其門聯雲:“退思補過,時還讀書。”李刃主席笑道,今日與你們文化交流切磋,我占了上風,同學們回去該退思補過了。三分談笑,實則是頗具苦心的教誨。同學們與李刃主席交流文化,深感自己的文化積澱薄弱,功力不足,此次遊曆之後,應當退思補過。
午間與李刃主席共餐,師生們用鮮花水果略表謝意,感激此番同行,就此别過。午後按計劃到訪孫诒讓先生祖居。先生祖居隐于瑞安郊區的天地山野之間,田間阡陌,雜草盛長,幾番輾轉才尋得道路。黛瓦白牆,木頭結構,一百七十多年的古老宅院,尚在修繕,新木接合舊木,仍可見歲月滄桑痕迹。院中青苔點點,似乎無人問津已久,可喜如今重得修葺,雖尚空無一物,卻已可見其内斂大氣之韻。不由感慨,文化需要保護與傳承。
回程路上經過弘一法師紀念館,雖然錯過了原定的開放時間,寺廟中的大和尚和善地為我們開了門。弘一法師風骨清雅,絕世出塵,展出的書畫作品也令同學們眼前一亮,揣摩良久。
此次瑞安文化之行,工作坊師生尋着文化的足迹一路前行,不論是與文聯主席的交流,還是參觀古建築,都讓我們獲益匪淺,帶來深思。宇宙之間,人何其渺小而微弱,而人創造的文化又何其偉大而恒久,超越生命,亘古閃耀。這是文化人内心對于文化的堅守,以及對于文化傳承與發揚使命的承當。而我們,都肩負重擔。
通訊員 陳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