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公告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溯初緻遠·教育論壇】鄭信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找準切入點——兼談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培育氣質,追求卓越”

發布日期:2013-09-22 浏覽:

開欄的話

 

 “溯水萦洄,小築竟成千古秀;初基鞏固,深謀端樹百年人”。自1933年黃溯初先生捐資辦學以來,一代代溫大人秉承“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的崇高精神,慕效先賢,勵精圖治,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

  風雨砥砺,薪火相傳。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我校優良的辦學傳統,不斷譜寫我校建設發展的錦繡華章,在當前踐行群衆路線,推動學校内涵式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中華兒女同追“中國夢”的大背景下,溫州大學報特别開設“溯初緻遠——教育論壇”專欄,邀請校黨委副書記林娟娟教授擔任欄目主持人。專欄将刊發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探索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成果及心得。敬請大家對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等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期待您不吝賜稿。

                               溫州大學校報編輯部

  本期作者:鄭信軍(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院長、教授)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找準切入點

                   ——兼談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培育氣質,追求卓越”的人才培養理念

  當前,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推動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的戰略共識。然而,如何切實提高,如何有效推進,則需要辦學者在“合規定性”、“合需要性”、“合發展性”等三種質量要求的基礎上尋求切入點。所謂合規定性,即通過某種專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符合專業或行業的技術标準,或者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标所預期的質量規格;所謂合需要性,是指人才培養質量在符合國家、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家庭與個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廣度和期望程度;所謂合發展性,則意為培養的人才能主動适應社會并最終超越适應,通過個人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隻有立足基本規格,滿足多方需要,前瞻未來發展,才能找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隻有結合專業類别特點,基于學生利益訴求,赢得教師共識擁護,才能使這個切入點在實踐中順利推進、深化。
  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在辦學實踐中,把握師範類人才培養和發展規律,以“師範氣質”為切入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培育氣質,追求卓越”的人才培養理念。所謂“師範氣質”,是師範類學生在教師教育與培訓基礎上形成的、明顯而又獨特的教師專業素養和職業傾向性的外在化表現,以此為筋骨、魂魄和神韻,影響并支撐着他們今後的職業發展。在全院師生廣泛讨論,多方征求校外教育專家、校長和一線教師意見的基礎上,我們将“師範氣質”的核心要素理解為師識、師德、師表和師能等四個方面,并濃縮為博、愛、雅、藝四個核心詞彙。博,代表着為師者應有的好學精神和包容态度,不僅應廣泛涉獵知識,而且應有博大的胸懷與涵養;愛,即以師愛為師德核心,熱愛兒童,熱愛事業,熱愛生活;雅,代表溫文爾雅的儀态氣度,淡定豁達的精神境界;藝,代表多才多藝的師範技能,創意無限的教育潛能。在我們看來,培育“師範氣質”,是師範類人才培養中兼具合規定性、合需要性、合發展性要求的一個契合點和切入點。

  以“師範氣質”作為提高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首先是合規定性的。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正是師識、師德、師表和師能的具體表現,“師範氣質”的提出,不僅将這種人才培養規格形象化、生動化、立體化,而且還能使其具有高顯示度和辨識度,作為一種精神綱領引領師範類專業的人才培養。

  以“師範氣質”作為提高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也是合需要性的。首先,師範生在就業競争中,不僅需要硬技能,而且也需要軟實力。在各種教師招考中,這種軟實力正是通過不經意表現出的博學廣聞、謙恭文雅、淡定從容、張弛有度、機智應變,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決定了去留。考官們口中經常提及的“教師胚”正是這種“師範氣質”的形象诠釋。其次,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職業形象提出更高的要求。溫家寶同志在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确提出“師範教育的目标絕不是造就‘教書匠’,而是要造就具有未來教師氣質的教育家”,而在2011年10月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中也明确提出“加強教師養成教育。注重未來教師氣質的培養,營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圍,激發師範生的教育實踐興趣,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信念”。從另一個側面說,在教師知識權威形象被逐步消解,教師崇高社會形象被不斷懷疑的微博(信)時代,高等師範教育必須正視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培養這種兼具博、愛、雅、藝“師範氣質”的未來教師,向社會傳遞未來教師群體的正能量。第三,溫州大學的教師教育傳統需要通過“師範氣質”這一精神綱領來承繼和弘揚。迄今為止,溫州大學曆史上培養的師範畢業生,占溫州市教學名師總數的55%,占溫州名校長總數的72%,占溫州特級教師總數的53%,占溫州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總數的50%。在綜合性大學辦學背景下背負這樣的榮譽,迫使我們需要追問:未來,有多少溫州大學的師範生能在各地教師招聘中勝出?有多少溫州的優質中小學願意吸納溫大師範生成為其中的一員?有多少溫大師範生能成長為溫州未來的教學名師、名校長和特級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凝煉和培育“師範氣質”,有利于全校各師範類專業統一思想,重塑師範傳統,鍛造高品質未來教師,從而提高溫州大學辦學的社會認可度與美譽度。

  以“師範氣質”作為提高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更是合發展性的。不同特點的卓越教師往往有着某種相似的成長規律,而這種成長規律又往往建立在師範教育階段所奠定的某種共同特質。這種可以稱之為“師範氣質”的共同特質無論是表現為堅定的事業心,還是表現為理解與熱愛兒童的同情心,或是淡看功名利祿的從容心,或是熱情開朗的人文情懷,都将推動着他們積極、上進,使自己的專業發展不斷邁向新的高度。當我們以未來卓越教師為人才培養目标時,必須看到這種“師範氣質”在教師貫穿一生的專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事實上,即便學生在就業或今後的職業發展中選擇了不同的職業道路,這種由内而外的“師範氣質”依然能濡養他們的外在氣度和精神境界,終其一生,受益無窮。
  一個好的人才培養切入點,不僅要有先進的理念,更要有可操作、可實施的方案,并帶動教育教學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培育“師範氣質”,不應隻停留在一句響亮的口号或純粹的精神綱領上,而是要通過“四維三層、一體兩翼、多方協同、三‘機’護航”逐步推進和落實。所謂四維三層,是指“師範氣質”在博、愛、雅、藝的四維培養規格和個人氣質、專業氣質、學院氣質的三層互動回饋。所謂一體兩翼,是指以教學為根本,以團學活動和文化建設為助翼的基本思路。從教學方面的具體舉措來看,逐步實施以培育“師範氣質”為核心的院内跨專業選修課、特色課,建設“師範氣質”精品課程群,學生參與設計和展示的課堂教學改革,培優普惠的師範技能訓練-競賽體系,基礎教育名師系列講壇等将使這項工作紮根于最核心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從團學工作和文化建設方面來看,以博學堂、儒雅堂、愛藝堂、潤愛堂等命名的學生特色社團組織,師生共建、百花齊放的師範工作坊,一年一度的“師範氣質節”,知心姐姐、兒童劇、藝術之春等傳統品牌建設,學院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上的師範特色營造,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努力将學院打造成書香學院、愛心學院、禮儀學院和創藝學院。所謂多方協同,是指各師範類專業之間的資源共享與協同、行動研究與教學活動的協同、學院與地方基礎教育的協同、師生及師師之間的協同。所謂的三“機”護航,一是指以改進教師工作業績考核辦法為核心的激勵機制,二是指實施“師範氣質”養成的成長檔案袋評價和改革學生獎學金評定辦法相配合的學生評價機制,三是指完善兼職專業負責人、兼職導師和兼職教師的院地協同共育制度、圍繞“師範氣質”培育的教改預研項目制度、“師範氣質”學術研究獎勵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

  一個好的人才培養切入點,還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帶來高顯示度的人才培養成果與人才培養研究成果,能夠對同類或相似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能夠對非同類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輻射和借鑒作用。我們希望經過在“師範氣質”培育上的若幹年紮實努力,不僅能使師範類專業學生在就業質量、職業與人生發展上廣泛受益,而且還能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和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溫州大學的人才培養争取更高的榮譽。
   (溫州大學報 2013年9月15日 第1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