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6-04 浏覽:
2013年5月30日上午,11小教中文班在北校3幢405教室舉行了本學期的第十二次班級讀書會。此次讀書會由王帆乃同學擔任主講。
今天,王帆乃同學給大家帶來的故事是由英國著名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創作的小說《島》。小說的封面上寫着這樣一段話“在這個浮華的時代,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為一個書中故事潸然淚下了?這個風靡歐洲的故事,哀婉悲傷,令人禁不住淚流滿目……”帆乃告訴我們,就是這句話在刹那間吸引了她的眼球:是的,我有多久沒有為一個故事感動過了?
故事發生在一座荒涼小島上。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二戰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烽火連天,硝煙四起。戰争,毀滅,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臘的愛琴海邊,與陸地僅一水之隔的斯皮納龍格島上,荒涼竟也平和,仿若與世隔絕的另一個世界。這裡有濃郁的地中海風情,有深厚的克裡特島文化,還有“麻風病人”這一特殊群體的複雜處境,更有夫妻、姐妹、母女、戀人之間的深情厚愛。
帆乃說,這本書中,她最欣賞的是吉奧吉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男人!他深沉、内斂,作為唯一一個往返并知曉島上與陸上狀況的擺渡人,他将這一切痛苦和無奈深藏心底。他親手把患了麻風病的妻子和女兒瑪利亞送上了斯皮納龍格島。盡管表現地很平靜,可又有誰知道他内心的辛酸與無奈。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悲無言……他和餘華筆下的福貴一樣,堅忍地活着,艱難地活着。
《島》講述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哪怕“在最悲涼的情節裡,也始終能看到希望”,這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
或許正如韓寒說的那樣,人生而是為了老死。雖然過程中有很多意外,我們也要為這個目标不懈努力。不要對生活有過多的責難,不要故作抑郁,不要怨天尤人。找到一個喜歡,一個事業,一個事情,一個東西,一個女人,一個男人,并且搞定。萬一沒搞定,那就再去找到一個喜歡。你可以對世界悲觀,但要對生活樂觀;你可以對人生悲觀,但要對生活樂觀。
(通訊員:黃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