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6-10 浏覽:
6月9日,著名學前教育家、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早期音樂舞蹈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學前藝術教育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許卓娅教授應邀為溫州大學承辦的溫州市“十四五”第一期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班的學員和溫大學前系師生作學術報告。
上午的報告由溫州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專業負責人李娟教授主持。許教授通過衆多經典案例,遊戲式音樂現場教學示範,讓老師們在操作中體驗,領悟藝術教育的魅力。
本次活動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進行。首先,許教授以梵高的《月夜星空》為切入點,向我們展現了流體畫、顆粒畫、漩渦筆觸的藝術表達形式,從創造性審美教學的角度反思現在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教師們對“教學中的範與例”有了新的思考。許教授結合臨摹老師範畫、“盧浮宮臨摹”等事例,向大家說明了“臨摹範畫”不是扼殺想象力的事情,而是積累思路、積累語彙的重要方式。日本著名繪畫大師宮崎駿創造的“移動城堡”“日式古建築”、鄭闆橋的“竹”,正是在臨摹、組合的基礎上産生的。這就是“有中生有”。南京市的幼兒教師在幼兒作“村居”時提供不同的背景圖紙、作“月夜星空”時提供“小小畢加索”範畫都有一個共同的思路,引發幼兒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思考,從而舉一反三。此外,老師們通過簡單的熱身遊戲“蘋果”,對“所有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所有的創造必定建立在人類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後,許教授從繼承中華美育的優良傳統出發,和大家分享2018年去海南支教的心得。“同樣的歌詞可以用任何曲調來演唱,同樣的曲調可以用來演唱任何歌詞”,這是非遺傳人的“金句”,更是原生态民間歌舞傳承的精髓。許教授以“黎族祝酒歌”為例,向大家講解如何“一A建庫”。并提出局部替換的排比句模式教學思路。上午的活動在歡聲笑語中結束,老師們受益匪淺。
下午的報告由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藝術教育中心主任陳恩清副教授主持,這是一場關于民族音樂“創造”的盛宴。活動伊始,許教授先對上午的活動進行小結:故事和動作模式給了學生一個“創作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學生可以“在強有力的支持下”自由發揮。随後以布魯姆的“學習理論”為基礎,提出模仿——理解——運用——創造——分析的奧爾夫經典“學習階梯”說。接着,以維族婚禮歌曲“小白兔”、蒙古族歌曲“遠方的爸爸”、森林中的“布谷鳥”為例,讓大家在參與中感受創造的樂趣。“小怪物來了”更是生動有趣,許教授将繪畫、語言、規則、互動相結合,完整展示了教學的智慧,令人歎服。并提出“先減後加、打散重組”的新模式,老師們在許教授指導下嘗試了不同版本的經典歌曲“小星星”,這種“換衣”遊戲既充滿樂趣又充滿挑戰,大家不僅體會到了音樂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在有趣的“土豆絲”“巧克啦呔”“老師辛苦”“學以緻用”的同伴遊戲中,老師們學會了另外一種模式:整體替換。活動最後,許教授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老師們在體驗中領悟藝術教育的魅力。奧爾夫音樂——“皮諾曹要做真孩子”更是将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此次活動豐富且深入!相信在場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在聽了精彩的講座後,不僅僅是醍醐灌頂,更能保持童心、與時俱進、努力踐行!
撰稿:李妍
拍攝:胡鑄鑫 李妍
審稿:李娟 龔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