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5-25 浏覽:
曆時八天的溫州市中學校長教學評價高級研修結束了。這是我來浙江工作後首次參加校長培訓,帶着好奇而來,滿載收獲而歸。八天培訓,組織者精心、授課者用心、學習者專心,帶給我許多啟發。
一、更新理念
評價内容,要指向人的“全面發展”。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學校,在中考依然以甄别功能為主的今天,關注升學質量是必然選擇。但是,有情懷的校長,不僅要關注眼前的苟且,也要關注詩和遠方。萬小峰處長、方張松主任、趙桂芳院長的講座,讓我認識到着眼于人的全面發展來推進教學評價,是核心素養語境下質量評價的應有價值取向。沈啟正研究員也用大數據分析的結論告訴我,一個學校的德育工作質态與文化成績優劣是正相關的。Solo分類評價賦分方式的變化、PISA測試理論的借鑒等變化,也将使各類測試更依賴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即便從更好應對考試的角度,也需要學校管理者更新觀念、提升對質量的認知。
評價主體,要變單一為多元。傳統的質量評價,不僅緯度單一,評價權也基本掌握在班主任、任課老師手中。一些綜合素質評價推進較好的區域和學校,無不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學生本人、同伴甚至家長都吸納進評價主體。這樣的評價,不僅提升了評價結論的客觀性、準确性,而且能把評價的過程變成反思、内省的過程,能糾偏以分數為核心評價依據的現象。對學生的評價如此,其實對教師的評價也是如此。比如,我校對老師的評價就不再是以分數論英雄,而是從“學生喜愛、家長信任、同行佩服、領導賞識、自我認同”五個緯度進行綜合評價。今後,我校将堅持這個方面的探索。
二、彰顯特色
立足校情,清晰思路。走進溫州二十三中校園,視覺上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校園裝飾的中國風、古典範,有很鮮明的個性。聽了趙鳴強校長的介紹、參觀了學校設施先進的綜合樓,現代氣息又撲面而來。兩種元素何以能和諧交融并且相得益彰?我覺得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基于辦學理念和校情,清晰地構思了學校的發展路徑。堅持“六個學會”的辦學追求,這是立足于學校的傳統;把“初小銜接”作為課題,這是立足學校生源結構的精準選擇;大力推進校本課程建設,這是基于先進教育理念與學校硬件條件基礎優越的優勢培育。即便是體育教育特色建設,學校也選擇自行車運動作為最大的亮點,錯峰發展,成績斐然。趙校長和二十三中最大的成功,正是這種先進理念引領下基于校情的發展規劃,目标明晰、步履堅定。
選準角度,彰顯特色。南京新城初級中學、科利華中學的考察,雖然時間短,但信息量大,啟發也很多。韓晖校長的“抱樸守拙”,絕不是因循守舊,而是在紛繁的理念、主張中對自己關于教育及學校管理理解的堅守。用人上的“嚴進寬出”,體現了一個女校長對原則的堅持和灑脫的氣度;對分層教學的探索,從數學、英語學科開始,以兩個班級組員走動,既不急躁冒進,也不固步自封;班主任選聘覆蓋全學科,既分擔了考試學科老師的負擔,也化解了音體美等學科老師很容易産生的被邊緣化的消極情緒,責任共擔、成果共享,更有利校園積極文化的形成;把空間利用權利還給師生,讓校園有流動的風景、創新的氣質。
三、深度管理
管理方略有深度。這次培訓,無論是專家推介的案例,還是幾位校長的現身說法,都讓我深切感受到,作為校長有清晰而正确的治校方略特别重要。首先,價值取向上要“目中有人”,不能見分不見人;其次,在管理策略上要尋求先進理念的引領,要敞開胸懷擁抱時代、呼應時代的追求;同時,要重視質量評價的診斷、引領、矯正作用的發揮,使評價真正促進過程質态的改變,從而獲得水到渠成的成果。
管理過程有深度。南京科利華中學的校本研修讓人印象深刻,高建君校長呈現的豐富案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以教師發展促進學生發展”。科利華中學的校本研修體系科學,保證了研修活動的常态化開展;科利華中學的校本研修的主題接地氣,從教師困惑中生成、在理論追溯中破解、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和檢驗。這樣的研修,讓老師的境界由追求“教會”升華為尋求“會教”;帶動學生的學習追求由滿足“學會”走向尋求“會學”。我還看到,高校長呈現的案例中有不少她參與某個教研組研讨的記錄。反思自己,很多時候我的管理缺少的不是方向、不是路徑,而是對目标的堅守和對過程的深度介入。
一次研修,就是一次破繭的機遇。但能否成蝶,還在于有沒有破繭的行動。度來金針當勤用 繡得藍圖益師生:希望自己能有能力、有毅力把研修過程中的領悟轉化到管理實踐中去;也希望把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不斷拓寬視域,獲得成長。
撰稿:溫州翔宇中學 戚成林
監制:林鹣鹣
美工:李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