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思政 > 黨建動态 > 正文
組織機構
黨務知識
黨建公開
黨建動态
學習專欄
專題教育

黨建思政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青馬學子領讀團”:傳承中國精神 彰顯大國氣度

發布日期:2020-01-21 浏覽:

李大钊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說過:“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何以我泱泱中華得以綿延五千年而不絕息?全都源于那生生不息、一脈相承的中國精神。

1840年的那一聲炮響,打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也讓中國走進了屈辱的近代史。回望過去,多少曆史人物在曆史湯湯洪流中浮沉,但總有一些“中國的脊梁”堅毅不屈,他們獻身于那段黑色與紅色交織着的苦難歲月中,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為主權、為國民、為自由,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他們呼喊着科學民主;他們奮筆在報刊書社,他們呼喚着國民覺醒。他們從未低下那高傲的頭顱,也未曾折腰屈服于壓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争和三年内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硬是用汗水和血肉把自己屈辱的雙膝拔離出來,堂堂正正地站了起來。那破碎山河傷勢重重,那滿目瘡痍遍地哀鴻。殘忍的戰争削去了中國人民的一層皮肉,但我們的脊梁、我們的主心骨——中國精神卻在血色洗刷中更顯難掩的鋒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沒有愛國精神,國家如何長存?沒有國家榮譽感和歸屬感的人是可悲的,他們一生追逐的不過是自我的名利功德,這些不過是給他們自私的靈魂鍍上了一層鎏金,當命運回擊他們時,隻會發出沉悶破敗的聲音。他們終将迷茫在社會,徘徊于人群。愛國精神應像冰層下的激流,一直存在。我國古有辛棄疾、文天祥、林則徐的激昂愛國熱情,現有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鐘揚的苦心鑽研和無私奉獻。正是因為他們以及以他們為代表的無數愛國者才能使得愛國精神不斷綿延傳承,國家才能長久生存。

沒有改革創新,國家如何發展?每個時代彰顯獨有的時代精神,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岡山精神到跨越過二萬五千裡的長征精神;從熱愛祖國勇于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到四個特别能的載人航天精神。各個時代精神激勵人民朝着既定目标奮步前進。要改革,就是要有勇氣去推翻已經不适用的舊規矩舊形式,2019年12月中國改革十大年度案例出爐,浙江省溫州市以創建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改革案例成功上榜,它以先行先試、勇于突破體現着新時代要求新手段展開新篇章的主旨;要創新,就是要在世界競争日益激烈的當下,積極鑽研掌握核心科技,華為公司對5G的鑽研和芯片的自主研發引發個别國家的獨立抵制事件就是對世界強國圍繞科技隐形競争的有力說明。時代召喚人才,人才建設時代。

中國,世界五大古文明發源地之一,而這五大文明傳承中我們是獨獨沒有斷絕過的。即使是在最為窘迫的年代,中華民族依然能夠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根本就在于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傳承中華精神,彰顯大國氣度。在中國不斷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當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