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研究生教育 > 碩導介紹 > 專業碩士導師 > 應用心理 > 正文

專業碩士導師

廖傳景

發布日期:2024-09-06 浏覽:









姓名:廖傳景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科:應用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職務:溫州大學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

工作單位:浙江省溫州大學

電話:

電子郵箱cjliao@wzu.edu.cn

通信地址:浙江省溫州市高教園區溫州大學心理健康教研室

郵   編:325035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發展與教育、社會心理學

教育及工作經曆                                          

u 1993.09-1997.06,浙江師範大學教育系,本科,教育學專業

u 2000.09-2004.06,浙江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碩士,課程與教學論專業

u 2011.09-2015.06,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博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u 2015.09-2018.06,蘇州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博士後,教育心理學    

專業及研究領域                                          

u 專業: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u 研究領域: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咨詢與社會心理服務,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大學生、留守兒童、中小學生、農民工、教師、公務員等群體的心理健康,特殊兒童心理教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

學術成果                                                   

一、科研項目

[1] 2022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生代農民工社區心理融合機制及社會心理服務路徑研究(22NDJC142YB),主持。

[2] 2017-2018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社區的心理融合及促進研究2018QN057),主持。

[3]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安全感的視角14YJC840017),主持。

[4] 2014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哲社規劃課題:農民工市民化的心理困境及應對研究14JDNF03YB),主持。

[5] 2020年度蒼南縣決策咨詢與政策研究課題:蒼南縣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調查及對策研究(橫向課題),主持。

[6] 2023年度蒼南縣決策咨詢與政策研究課題:蒼南縣孤獨症兒童社會救助體系優化研究(橫向課題),主持。

[7] 2018年度溫州市決策咨詢與政策研究課題:溫州市機關幹部心理健康調查與對策研究(橫向課題),主持。

[8] 溫州市第五十八中學教師心理發展項目馨師工程(橫向課題),主持。

[9] 2018年度瑞安市決策咨詢與政策研究課題:瑞安市幹部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研究(橫向課題),主持。

[10] 2013年度溫州市決策咨詢與政策研究課題:幸福社區建設新模式研究(橫向課題),主持。

[11]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留守兒童抗逆力生成機制及其社會心理服務路徑研究,參與。

[12] 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民族複興進程中的中國革命文化研究19AKS018),參與。

[13] 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一般項目:新生代農民工婚戀模式與婚姻質量研究15BSH002),參與。

[14] 2020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坐忘體道與心理療愈研究(20LMJX05Z),參與。

[15] 2017-2018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評價制度建構研究2018GH030),參與。

二、代表性論文

[1] Online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Online Altruistic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Chain Mediating Role of Moral Identity and Online Social Suppor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4.09,SSCI

[2] Fostering Resilience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Overseas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Role of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Brain and Behavior, 2024.09,SCIE

[3]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n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Revista de Psicologia del Deporte. 2023.12,SSCI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of overseas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urrent Psychology, 2022.09,SSCI

[5] The Autumn Years: Age Di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Sexually Dimorphic Face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21.11.07,SSCITop期刊)

[6] The impact of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s on childh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2018.1SSCI

[7] Mental Health and Life Events of Overseas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Psychology, 2016. 07

[8] Symptom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The role of marital statu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5.10,SSCI

[9] Measuring the sense of security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China.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4.10, SSCI

[10]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lonelines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Effect of coping style. Health, 2014.06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June 7-9, 2013, Hangzhou, China, Marietta Georgia: The American Scholar Press. CPCI-SSH

[12] 農村留守兒童抗逆力的結構及問卷編制.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4,41(01):101-110.

[1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基于紮根理論的探索. 内蒙古财經大學學報,2024,22(01):67-71.

[14] 高職生睡眠質量群體差異實證研究——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1(06).

[15] 重大突發疫情危機背景下大學生焦慮心理及影響與保護性因素.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46(10)

[16] 疫情背景下大學生心理韌性與焦慮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作用.甯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1,43(06):114-120.

[17 農村初中貧困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兼論心理韌性與自我概念的作用.現代中小學教育, 2021, 37(07):67-72.

[18] 大學生自我意識與時間價值感的關系:特質焦慮和感恩的鍊式中介作用.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46(04):66-72.

[19] 二十年來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1(01):36-41.

[20] 中國革命文化研究熱點與趨勢——基于CNKI573篇核心期刊論文的知識圖譜分析.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 31(01):61-68.

[21] 安全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關系中的調節作用——以内地新疆班為例.心理月刊,2021, 16(03):3-4+7.

[22] 溫州市中小微民營企業家身心健康調查與分析.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20(02):66-73.

[23] 國内父母沖突研究熱點:基于關鍵詞共詞矩陣的知識圖譜分析.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20,8(01):43-49.

[24] 大學生曆史使命感問卷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41(12):101-109.

[25] 21世紀中國軍人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人民軍醫, 2019,62(11):1021-1029.

[26] 中小學教師職業使命感與職業倦怠的比較研究. 甯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9,41(06):115-122.

[27] 2008-2017年我國家庭教育研究熱點. 甯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9,41(01):53-57.

[28] 農民工心理健康研究現狀與趨勢——基于關鍵詞共詞矩陣的知識圖譜分析.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18,20(05):121-126.

[29] 中國返鄉農民工研究現狀與趨勢——基于CNKI505篇核心期刊的知識圖譜分析,内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

[30] 2005-2017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6).

[31] 中小學教師職業使命感群體差異的實證研究.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2, 145-149.

[32] 留守經曆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7, 31(4):326-332.

[33] 壓力性生活事件與幸福感:情緒調節與心理韌性的多重中介模型. 中國特殊教育, 2016(11). 75-81.

[34] 城市農民工生存與發展狀況調查研究——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 浙江工貿學院學報, 2016(3)

[35] 建築業農民工健康狀況及保護研究.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3).

[36] 華僑留守兒童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安全感的作用. 中國衛生統計,2016, (1).

[37] 高校貧困生抑郁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 2016, 9(1).

[38]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研究: 安全感的視角.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 (3).

[39] 留守兒童安全感量表編制及常模建構.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41(2).

[40] 大學生成材使命感的結構與測量.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4)

[41] 農村小學骨幹教師與普通教師職業壓力與工作倦怠比較研究——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 35(1).

[42] “90大學生性别角色類型調查與比較研究, 浙江工貿學院學報, 2015(2).

[43] 青年農民工心理症狀及影響因素:未婚與已婚的比較.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31(3).

[44] 中小學教師職業使命感的結構與測量.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6(3).

[45] 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貧困與否的視角.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 14(2).

[46] 動态決策模型下情緒對風險決策的影響.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 12(2).

[47] 貧困大學生生活事件、抑郁與缺陷感關系實證研究.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4, 9.

[48] 基于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及評價. 高教發展與評估. 2014, 30(5).

[49] 大學生精神信仰及心理韌性現狀及相互關系. 中國公共衛生, 2014, 30(3).

[50] 中小學教師職業使命感與職業承諾的相關調查研究. 教育導刊. 2014, (10).

[51] 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要求的調查研究, 嘉興學院學報, 2014(1).

[52] 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與焦慮, 抑郁:學校适應的作用——以浙江省溫州中學新疆部為例.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8(6).

[53] 農民工社交回避及苦惱與心理症狀的關系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54] 農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相關研究:職業發展的視角. 社會心理研究, 2014(2).

[55]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倦怠與工作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 重慶高教研究, 2013(2).

[56] 農民工社會支持與心理症狀的關系: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 心理研究, 2013, 6(4).

三、學術著作

[1] 專著:《農民工在城市社會的心理融合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 專著:《循證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幹預理論與實踐》,蘭州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3] 專著:《大學生心理與行為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4] 專著:《留守兒童安全感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5] 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6] 教材:《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7] 教輔:《溫州大學校友發展案例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人才工程 /學術兼職                     

u 溫州市新世紀5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2006年)

u 溫州市新世紀5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16年)

u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委員

u 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高校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u 浙江省社會心理學會,理事

u 浙江省心理健康促進會,理事

u 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詢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

u 浙江省婦聯家庭,家教,家風大講壇,特約講師

u 浙江省委黨校特聘心理健康專家

u 溫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u 溫州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

u 溫州市婦女兒童研究會,理事


學術講座及會議                                          

曾受邀在浙江省委黨校、甯波市委黨校、溫州市委黨校、嘉興市委黨校、舟山市委黨校、衢州市委黨校、金華市委黨校、湖州市委黨校、永康市委黨校、慈溪市委黨校、溫嶺市委黨校、溫州市委組織部、溫州市委直屬機關工委、溫州市委政法委、溫州市紀委、溫州市公安局、溫州市檢察院、溫州市财政局、溫州市交通局、溫州市國家安全局、溫州市經濟與信息化局、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市文旅局、中國農業銀行嘉興市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溫州市分行、浙江師範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杭州師範大學、佳木斯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講授職場心理健康課程百餘場。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