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7-23 浏覽: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紅動研途”實踐隊依托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以“雲創課 研學行”導研團隊為主體力量,以研帶本,本研協同,挖掘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旅行課程活動”入選“溫州市20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十件實事項目”。實踐隊全體成員努力用教育專業力量,為全市青少年設計紅色研學線路,開發紅色研學課程,讓全市100萬中小學生在行萬裡路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2020年7月5日,“紅動研途”實踐隊在浙江省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副主任鄧純考副教授以及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育系主任折延東教授的帶領下,繼續參觀了甯波象山石浦古城,品味了漁港曆經滄桑巨變的文化氣息。
剛進入古城,便為其的古色古香、獨特建築感到驚歎。石浦古城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人稱“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頭連着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谷地,城牆依據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鎮”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
實踐隊一行人走在古城老街,通過這些老宅、古迹,感受着漁港先人留下生活印迹。通過導遊的講解,我們了解到石浦漁港古城是遵循“恢複曆史風貌,做到整舊如舊”。城内的一牆一門,一街一巷,一鋪一廊,無不散發着濃郁的漁商氣息,依史重新修建的港城滄桑、耕海牧漁、宏章綢莊、大皆春藥房、侍郎府、亞洲飛人館等12個特色場館,簡約而不簡單,典雅而不呆闆。我們依次進行了參觀學習。
港城滄桑:在這裡了解到整個古城的曆史概況以及名人事迹。數千年來以海為家,以漁為生的石浦,沉積了深厚的海洋文化、漁文化,釀造出了具有濃厚傳統氣息的現代節慶。如春有精彩紛呈的“三月三踏沙灘”,夏有“國際海豹節”,秋有“中國開漁節”,冬有“海鮮節”,将一方百姓的人生願望、生活習俗、勞作風情表現的淋漓盡緻。
耕海牧漁:這裡展示的是漁民勞作文化,用實景反映捕魚捉蟹的技巧,頗有趣味性,展示千百年前的魚骨和現代的捕撈及養殖、海螺等景象,是衆多作業中最具特色的景點。
宏章綢莊:在這裡下層通過海運碼頭卸貨宏大場面,用模型較全面地反映了海上絲綢貿易在石浦的興旺;而上層則别出心裁地用綢緞制作600餘種,1000多個"中國扣"。
大皆春藥房:接下來,大家走進大皆春藥店,這是在老宅基礎上依原樣恢複的,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古老傳統的中藥鋪,仿佛讓人沉浸在那個時代的撮藥看病的情景,讓我們領略了不一樣的"大宅門"藥文化。
侍郎府:這裡原為明代五朝重臣、刑部侍郎俞士吉的故居,除了展示俞士吉一生為官的主要功績,還通過完整的明清朝服補子(胸前繡品)陳列,讓遊人對古代官品制度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亞洲飛人館:最後,我們參觀了亞洲飛人館。該館是為紀念柯受良不平凡的一生而建。館内陳列的是亞洲飛人柯受良的相關珍貴影像資料。其中包括柯受良1992年飛越長城,1997年飛越黃河,2002年飛越布達拉宮等事迹。此外,這裡還陳列着與柯受良并肩作戰,創下輝煌成績的戰車和戰衣。
走過了古城,看過了漁文化,聽過了這裡發生的事迹,我們的古城之旅也結束了。參觀這些場館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作為“紅動研途”暑期實踐隊,我們應因地制宜地利用這些場館文化,挖掘這裡的紅色資源來進行課程的設計,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中小學生在行萬裡路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這些都是我們接下來要為之行動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