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普通高校師範類專業認證(一)

發布日期:2018-12-13 浏覽:

為進一步促進專業教學改革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2018年12月9日-12日,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将對小學教育專業開展師範類專業第二級認證進校考查工作。

一、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

小學教育專業

專業代碼

040107

主幹學科

教育學、心理學

學制

基本學制四年,彈性學制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

二、培養目标

本專業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教師教育相關政策要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國,培養政治理想堅定,師德高尚,有教育情懷、“博愛雅藝”師範氣質、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精神,專業知識紮實,實踐能力較強,能勝任小學教育及相關領域工作的專業人才。

五年預期:

1. 堅守教育崗位,愛孩子,愛學校,愛教育,有長遠的專業發展目标,表現出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

2. 能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出發,深入體察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勇于創新,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3. 教學能力突出,信息技術運用熟練,有較強的學科整合意識和能力,積極與同事合作教研、共同發展,能開設優質示範課,成為任職學校的青年教學骨幹。

4. 班級管理能力較強,育人工作得法,取得學生的信任,與家長建立起教育合作夥伴關系,學生愛戴,家長放心。

5. 問題意識較強,勤于反思與積累,緊跟基礎教育改革步伐,能就日常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深入思考,開展研究,成為任職學校的教科研積極分子。

三、畢業要求及分解指标

1. 師德規範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國家觀念,以立德樹人為己任,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和仁愛之心,依法執教,教書育人。

指标點: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國家觀念。

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了解與兒童權利和小學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依照法律規定的教育方針從教,立志成為“四有”好老師。

2.教育情懷

樹立正确的教育觀,對教師工作的意義、價值等有積極的認識和評價,對教師職業保持濃厚的興趣,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有志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指标點:

熱愛教師職業,有真誠的教育理想,有自覺自願的教育擔當,自我感覺能勝任未來的小學教師工作崗位。

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快樂成長。

3.師表氣質

身心健康,儀态氣度溫文爾雅,教學基本功全面紮實,審美情趣高雅,表現出良好的師範生形象。

指标點:

儀容儀表端莊大方,言談舉止文明禮貌,真誠包容,有親和力。

善于傾聽,較好使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與書面語言,普通話标準,規範書寫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

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善于自我調節情結,具備基本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

4.通識素養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學素養和外語能力,關注人類文化的傳統和最新發展。

指标點:

具有一定的人文與科學素養,能夠運用曆史、哲學的知識與方法認識、分析社會現象,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辯能カ、批判精神和科學精神。

具有一門外語的基本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閱讀本專業領域的外文資料,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涉獵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教育教學等各類讀物,豐富自身文化修養。

5.專業知識

了解兒童,熟悉兒童,初步形成解讀兒童表現的專業視角。掌握所修專業方向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理解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多學科知識,了解學科之間的聯系及整合價值,适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對學習理論相關知識能理解并初步運用,并整合形成學科教學知識。

指标點:

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及品行形成的過程。

紮實掌握所修專業方向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和方法,重點理解和掌握學科核心素養内涵,至少掌握所修專業方向學科之外的一門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了解所修專業方向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及與社會實踐、小學生生活實踐的聯系,初步了解學科整合知識及價值,關注基礎教育及學科教學政草的新動态。

6. 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

谙熟所修專業方向學科課程标準,熟悉教材,了解學情,明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理解小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能運用學科教學知識,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多元的學習機會,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指标點:

比較準确地解讀教材,比較全面地了解學情,合理制定教學目标及教學重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過程。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創設适宜的教學情境,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初步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整合運用到教學中。

能初步使用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學業進行評價,給予學生适當的評價和指導。

7. 班級指導與育人能力

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念,了解小學德育原理與方法,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初步掌握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及班級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組織開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學科教學、主題班隊、社團等活動綜合育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指标點:

掌握班集體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懂得建立班級秩序與規則,嘗試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并與學生建立互信關系,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掌握學生發展指導的心理學原理和指導方法,鑒别小學生思想和行為動向,對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困惑、挫折,能通過較科學合理的方法,加以疏導和扶助。

理解小學德育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學德育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在學科教學及主題教育、少先隊活動和社團活動等活動中進行綜合育人。

8.教育研究能力

了解國内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态,掌握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養成反思習慣,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學會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

指标點

關注國内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态,掌握小學教育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對基礎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學會反思,能從自己平時學習和教育實踐經曆中發現問題,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分析問題,經過獨立思考或同伴研習,有效利用學習資源持續學習,解決問題。

9.溝通合作能力

學會與他人特别是小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合作,具備團隊協作的意識,具有組織和參與團隊交流、合作互助、學習研讨的能力。

指标點:

能與小學生、家長和同事等進行有效的溝通。

能組織和參與團隊交流,主動積極地與老師、同學研讨交流,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

10. 專業發展能力

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根據時代與教育發展需求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指标點:

積極做好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專業發展方向明确、措施得力。

了解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專業發展的重點。

那麼什麼又是普通高等學校師範專業認證呢?

1、什麼是師範類專業認證?

師範類專業認證是專門性教育評估認證機構依照認證标準對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狀況實施的一種外部評價過程,旨在證明當前和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内,專業能否達到既定的人才培養質量标準。

認證的核心是保證師範生畢業時的知識能力素質達到标準要求,目的是推動師範類專業注重内涵建設,聚焦師範生能力培養,改革培養體制機制,建立基于産出的持續改進質量保障機制和質量文化,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質量。

2、師範類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師範類專業認證理念為“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是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的行動指針,貫穿師範類專業認證全過程。

(1) 學生中心(Student-Centered,SC):

強調從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向以“學”為中心的新模式轉變,要求遵循師範生成長成才規律,以師範生學習效果和個人發展為中心配置教育資源和安排教學活動,并将師範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作為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2) 産出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聚焦師範生受教育後“學到了什麼”和“能做什麼”,強調明确學習産出标準,對接社會需求,以師範生學習效果為導向,對照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反向設計課程體系與教學環節,配置師資隊伍和資源條件,評價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3) 持續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 :

強調聚焦師範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對師範類專業教學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跟蹤與評價,并将評價結果用于教學改進,形成“評價-反饋-改進”閉環,建立持續改進質量保障機制和追求卓越質量文化,推動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

3、師範類專業認證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師範類專業認證強調在工作中遵循統一體系、省部協同、高校主責、多維評價原則。

(1) 統一體系原則:發布國家認證标準,實施整體規劃,開展機構資質認定,規範認證程序,嚴格結論審議,構建統一認證體系,确保認證過程的規範性及認證結論的一緻性。

(2) 省部協同原則: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專業化教育評估機構的作用,形成整體設計、有效銜接、分工明确、分批實施的協同機制,确保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有序開展。

(3) 高校主責原則:明确高校專業建設的主體責任,引導高校積極開展專業自評,推動建立專業質量持續改進機制,完善内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4) 多維評價原則:采取常态監測與周期性認證相結合、在線監測與進校考查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判斷相結合、學校舉證與專家查證相結合等多種方法,多維度、多視角監測評價專業教學質量狀況。

4、師範類專業認證的體系架構是什麼?

師範類專業認證針對各地各校師範類專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及類型層次複雜多樣現狀和特點,構建橫向三類覆蓋、縱向三級遞進體系架構,推動高校合理定位、特色發展、持續提升師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第一級定位于師範類專業辦學基本要求監測。

第二級定位于師範類專業教學質量合格标準認證。

第三級定位于師範類專業教學質量卓越标準認證。

5、師範類專業認證有什麼基本特征?

師範類專業認證具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征:

(1)中國特色與世界水平相結合。

(2)統一體系與特色發展相結合。

(3)内部保障與外部評價相結合。

(4)學校舉證與專家查證相結合。

(5)常态監測與周期性認證相結合。

6、師範專業認證标準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結構如何?

師範類專業認證标準由中學教育認證标準、小學教育認證标準、學前教育認證标準三類三級構成,三類之間根據不同學段特點各有差異,三級之間相互銜接,逐級遞進。其中,第一級認證标準是國家對師範類專業辦學的基本要求,包括“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四個維度15個核心數據監測指标。

第二級認證标準是國家對師範類專業教學質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養目标”、“畢業要求”、“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質量保障”、“學生發展”8個一級指标和30多個二級指标。

第三級認證标準是國家對師範類專業教學質量的卓越要求,包括“培養目标”、“畢業要求”、“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質量保障”、“學生發展”8個一級指标和40多個二級指标。

認證标準各項指标的邏輯關系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為導向,組織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配備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并通過建立基于産出的内外部質量保障機制保證專業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升,最終使學生培養質量滿足要求。

7、師範類專業認證标準是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

師範類專業認證标準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發展”這一個指标項上,也體現在其他七個指标項中。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遵循師範生成長成才規律,要求師範類專業把培養目标和全體學生的畢業要求達成情況作為評價的核心;培養目标應該圍繞師範生畢業時的要求以及畢業後一段時間所具備的從教能力設定;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等方面的建設均要以有利于師範生達到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為導向;各種質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進師範類專業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高,最終目的是保證師範生培養質量滿足從教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8、師範類專業認證标準

是如何體現産出導向的?

基于産出導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英文縮寫OBE )是目前國際高等教育倡導的一種先進理念,也是新時代我國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師範類專業認證标準正是按照這一理念來設計和制定。

以産出為導向,就是強調以師範生的學習效果為導向,對照師範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評價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關注師範畢業生“學到了什麼” 和“ 能做什麼”,而非僅僅是“教師教了什麼”。要求專業按照“ 反向設計,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求,以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為出發點,設計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采用匹配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配置足夠的軟硬件資源,要求每個教師明确自己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責任,最終通過課程目标、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标的定期評價和持續改進,保證師範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的達成。

9、師範類專業認證标準

是如何體現持續改進的?

師範類專業認證的一大重要特點就是要求專業建立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認證标準指标内容貫穿了質量持續改進理念,強調聚焦師範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對專業人才培養活動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跟蹤與評價,并将評價結果用于人才培養工作改進,形成“評價-反饋-改進”閉環,建立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機制和追求卓越質量文化,推動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一方面,設置了獨立的“質量保障”指标,從保障體系、内部監控、外部評價、持續改進四個方面對“評價培養目标是否達成以及持續改進”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在“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設置“評價”二級指标,在“師資隊伍”部分設置“持續發展”二級指标,要求專業建有的各種機制、制度和措施,最終都要落實到執行、跟蹤、評價與改進。

10、師範類專業認證結果如何使用?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規定,師範類專業認證結果将為政府、高校、社會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經費投入、用人單位招聘、高考志願填報等方面提供服務和決策參考。

通過第二級認證的專業,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組織該專業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工作。通過建立師範畢業生教育實習檔案袋,嚴格程序組織認定該專業師範畢業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視同面試合格。

通過第三級認證的專業,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組織該專業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和面試工作。該專業師範畢業生按照學校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學規定課程并成績合格、達到畢業要求,視同筆試合格;通過建立師範畢業生教育實習檔案袋,嚴格程序組織認定該專業師範畢業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視同面試合格。

11、學校申請師範類專業認證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評建準備是師範類專業認證的基礎工作,原則上參評高校至少在提交認證申請前1年開始評建準備,主要任務是比照認證标準,找出自身存在問題與差距,逐步改進提升,具體包括:

學校層面:以專業認證為抓手,以認證理念推動師範類專業教學改革,引導師範類專業聚焦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培養,建立基于産出的持續改進質量保障機制和質量文化;開廣泛宣傳;建立評建保障機制。

專業層面:對照認證标準開展自查,總結取得成效,梳理問題與不足,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有針對性改進。其中,重點工作是重新審視修訂專業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建立基于産出的質量評價機制,整理教學檔案與佐證材料。

教師層面:認真學習、充分理解認證理念與認證标準,将認證理念和認證标準落實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教學内容及教學方法,持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