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溫大小教學子:說說我對疫情的感受(三)

發布日期:2020-02-12 浏覽:

親愛的陌生人(18小教2班許燕吉)

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

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春天變得格外漫長,往日繁華的城市街道變得異常冷清,昔日的萬人空巷變成了萬巷皆空……突然很想念,曾經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首頁,曬曬美食、美景,講講近日發生的趣事,可如今,面對的卻是滿屏的有關疫情的消息,日漸增長的數字。然而在這些疫情新聞中,偶爾會蹦出幾個陌生的名字,那幾個親愛的陌生人。

你們是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

17年前就奔走在非典抗擊的第一線,如今已經84歲的您,又走在了疫情最前沿,在高鐵餐車上閉目休息的您讓國人心疼,卻又因您的出現讓多少人放下了擔憂的心;身患漸凍症的你,拄着拐杖行走在病房間。你說你必須要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你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你用你漸凍的身軀,托起了病人們的信心與希望;你是疫情的吹哨人,最早向身邊人發出預警,甚至因此被訓誡。在被感染了之後,你還不想當逃兵,你說等你恢複了以後還要上一線,可你卻永遠沒等來這一天,倒在了元宵節來臨的前夜;還有英勇犧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你們,将永遠被我們銘記;無數個仍在一線奮戰的你們,不計報酬,不畏生死,仍在為國人們無私奉獻着。關鍵時刻,你,你們是讓國人能夠依靠的一座山。

你們是捐贈了物資的愛心人士。

“老人到村委會捐款9000元用于防控疫情,因心疼她撿垃圾賺的錢,村幹部不同意捐款”,“87歲老人為抗疫捐出20萬”這樣的新聞在這段日子裡頻頻出現。你們省吃儉用,隻想為這場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喪失了妻子和兒女的你,仍未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悄悄捐了5000個口罩,身上依然泛着最溫暖的光;追星女孩們也團結起來發起募捐,你們用最炙熱的心追星,也用最熱血的心公益。

你們是呆在家裡不出門,努力不為國家添亂的普通人。

你們自覺響應國家的每一條政策,你們是“悶”死病毒的戰士。隔絕病毒卻不隔絕愛,在你們自發約定的大合唱裡,在《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裡我聽到了你們對祖國深沉的愛。

天災人禍面前,我們無法否認人類的渺小,但一次次的勝利,我們更加堅定生命的頑強。疫情終會過去,春天終将到來。親愛的陌生人,等熬過了這段日子,我們也算是一起經曆過生死了,那麼也一定要記住我們的約定,在今後的日子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的領域祝福着彼此......

小人物,大情懷(18小教4班曹佳樂)

康熙十八年(1679年),山東高密一帶鬧饑荒,棄嬰随處可見。有一個叫秃梁的乞丐心懷善意,把遇到的棄嬰裝滿兩大筐,每天用扁擔挑着,四處乞讨喂養它們,直到饑荒過去。

1938年7月7日,抗日戰争一周年爆發,武漢岌岌可危。武漢各界發起愛國捐獻活動,國民政府官員本以為局勢動蕩,無人捐贈。結果武漢人民踴躍捐獻,其中不乏衣食無着的乞丐。

2008年5月15日,一位名叫徐超的乞丐老人來到南京為汶川地震捐款的募捐點,從口袋裡掏了五塊錢捐進去。後來又去銀行将乞讨來的零錢換成一張一百元捐進募捐箱。

2020開年,全中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舉國陷入備戰狀态。不少老人、小孩,甚至貧困戶都捐出多年積蓄。“貧士肯濟人,才是性天中惠澤。”貧窮的人肯給予幫助,才是真正的宅心仁厚。一個國家有小人物獻出仁愛,足以可見這個人的大情懷,這個國家的大情懷。

在疫情初始,多數人仍是不重視的态度,忙着辭舊迎新,張羅家中宴席。可是時間證明了一切,全國人民為了華南海鮮市場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從事不關己到閉門不出,從漠不關心到伸出援手,在這将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看到了人性的黑暗與人性的閃耀。這一次的疫情,最初的端倪該是在12月,可為何到了1月中旬才被重視,這背後有太多複雜的因素,政府、媒體、人民,各執一詞,我隻覺得身處沒有盡頭的迷宮中,但好在世界仍然發光。

有身處武漢不能和家人團聚而被困在家中,因為焦慮而連喝水這麼簡單的事都不能做到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家門,絕望中敲開鄰居的門,幸好鄰居整日陪伴閑聊,緩解了不安,等待疫情過去;有感染了病毒卻因為沒有ECMO而離開人世的醫院小賣部老闆;有瞞着父母來到前線醫院,和父母視頻時怕哭花護目鏡而強忍淚水的年輕醫護人員;有參與雷神山醫院建設,回鄉後自行在面包車上隔離15天的建築工人……

你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在發光,不論身份高低賤貴。如果國家拟人化,他們或許是腳底泥。如果民族有脊梁,他們一定是頂梁骨。

他們都是小人物。

但他們卻有大情懷。

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默默接受,默默付出。無論身處何地,都用中華民族的血脈親情溫暖支撐着疫情中的每一個人。

小人物的品格從古至今代代相傳,我相信不論中國發展到什麼水平,這樣的人仍然會存在。但同時我也真摯希冀,類似将人民陷于痛苦中的事件,少一點再少一點。不必前有古人,後必有再來者。

因為,這樣好的中國公民,不該被辜負,而值得被銘記。

新冠啟示錄(18小教劉雅潔)

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疫,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恐慌。道路阻斷,停業休市,國家仿佛陷入了“停擺”。在全民抗“疫”,靜待家中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扪心自問,是否步履太過匆忙以至于丢失了靈魂,是否對生命缺乏敬畏之心。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審視飲食習慣。血的教訓太過深刻,希望以生命為代價的訓誡能夠讓我們重新正視生命。

翻開人類的疫病史,你會發現曆史是何其的相似。黑死病、天花、瘧疾、流感、霍亂,這些傳染病無一例外都源于動物的病原體演化。2003年肆虐全國的SARS病毒,在十幾年後被科學家證實來自菊頭蝠;在非洲爆發的埃博拉病毒,果蝠被證實為宿主。這些被“封印”的病毒,本與宿主共生,各自相安無事,然而人類卻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破壞了隔絕病毒的生态屏障,導緻病毒出現跨物種的傳播。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也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訓誡,我們理應從中獲得教訓與啟示。

人類來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隻有人與自然保持和諧共存,才能推動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然而,千百年來,尤其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卻沒有盡到保護的義務。為了經濟的發展,無視自然的客觀規律,過度開發各種資源。也有很多人将各類野生動物當做美味,擺上餐桌。他們受利益驅使,對野生動物濫捕濫殺,從而導緻了生态平衡的破壞,潘多拉魔盒中的“惡魔”被釋放。

病毒是一種重新平衡物質世界的存在,人作為生命的一種物質載體,天然受到病毒重新平衡的制約。有報道稱,新型冠狀病毒和從穿山甲身上提取的冠狀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再結合華南海鮮市場售賣野生動物的事實,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或許不是一個偶然事件,更像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次報複。

據悉,全世界一半的胃癌患者是中國人,現代中國人的病,除了環境污染,多半是吃出來的。解放軍軍事科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秦鄂德教授說:“盡管許多疾病來源于野生動物,但真正的肇事者不是野生動物,而恰恰是人類自己”現階段雖沒有确鑿的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從自然界來到人類社會,但僅以現知且被科學家證明的SARS病毒而言,确實是吃出來的災難。果子狸作為病毒中轉站,在偶然情況下感染了病毒,因其栖息地位于深山林地,本沒有機會将病毒傳染給人類,卻因為人類的私欲而遭受捕殺、販賣,從而導緻傳染病的傳播。果子狸之死,死得何其冤。

以上基本事實啟示我們,萬物生命皆有其規律,人類對自然界中相生相克的認知猶如蠡測管窺。人與自然、與動物的關系,應該是共生共存的。人類應該意識到自己是一種對自然具有依賴性的的物種,要學會放下自大與放縱,多一點尊重和自律,多一點對生命的敬畏。保護人類健康免受病毒的侵襲,根本在于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因此,應當下定決心取締一切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同時,作為個體的我們也要自覺承擔起這份責任,不購買、不食用野生動物,看到一起舉報一起,讓這類非法交易無立錐之地,從而在根本上切斷病源從野生動物向人類傳播的途徑。此外,對于飼養野生動物,應謹慎對待,畢竟與飼養帶來的疾病危險和應對疾病的代價相比,收益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一直是現代人類追求理想的目标,而人類違背自然規律的改造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在享受現代社會的便利的同時,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在急劇惡化:2020年伊始,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一篇研究論文正式宣布:長江白鲟滅絕。我們猛然發現,世界上的物種正快速從我們的身邊消失,對地球物種多樣性構成挑戰,嚴重威脅生态平衡。目前,全球變暖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全球變暖不僅危害自然生态系統的平衡,還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科學家預測,随着全球變暖,兩極凍結多年的冰雪正在融化,長期沉睡在兩極的遠古病毒和細菌或随着冰雪的融化而蘇醒,将對人類免疫系統構成嚴峻考驗。

生态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以破壞生态平衡發展經濟,必然會受到大自然的報複,危及子孫後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實現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還要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邁向更加文明的方向的一步,構建和諧統一的生态關系。人類習慣了征服自然的社會,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不容易,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潛心學習,學會敬畏生命,就如同《生命教育》中所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大教室,不隻是孩子,包括我們自己,都應該聽聽生命怎麼說。

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曆經這次災難,反思我們的錯誤,從摒棄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開始,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從這次災難中汲取的寶貴财富。過程确實會有陣痛,但是化繭成蝶才能獲得新生,不是嗎?

願我們更加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願病毒遠離,願國泰民安。

疫情中見真情(18小教1黃曉彤)

我居住于平陽縣昆陽鎮,這是一個小城。我們的小城不大,人們的生活不算富裕。這裡既沒有燈紅酒綠,亦沒有山川秀美,一切普普通通,尋尋常常。然而,即使平凡,我在這兒已經待了20年足有。

00:00,當新年的鐘聲敲響,與以往不同,我的耳中隻有電視機中正在播放的春晚的歌舞聲、歡笑聲,其他任何聲響,我幾乎聽不到。與現實的冷清相比,電視所發出的聲音太過吵鬧。二零二零年的春節不是春節,曾經喧嚣熱鬧的氛圍不複存在,曾經别具特色的習俗不再上演。二零二零年的春節是大人對小孩嚴厲的禁足,人們不能放鞭炮,不能走親訪友,所有人都窩在家裡,過着吃了睡,睡了吃,右手撐着頭,左手撓着背的慵懶生活。媽媽說,她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這樣的春節,讓人直想歎氣,這到底是怎麼了?

2019年12月以來,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病毒性肺炎病例若幹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部感染。一時間,恐慌、懼怕、不安……種種負面情緒襲卷而來,籠罩着整個中國大陸。不斷增加的确證病例,不斷惡化的疫情,似在向人們安穩的生活宣戰,宣告這種安逸的停止。全中國人民被迫卷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戰鬥悄然進行。在國家和政府的引領下,人們浴血奮戰。奈何敵人看不見、摸不着、又有殺傷力,實在強大,我們的戰士一個個都倒在了醫院的病床上。

元月2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在各方面采取了些強硬措施。人們聽從政府命令,盡量不出家門,出門戴上口罩,不去人多雜亂的場所等等。二零二零年的春節,或許隻有挂在牆上的日曆表和手機上的日期能表明确是春節。國難當頭,關乎生死,2020的庚子年,注定将成為人們記憶中的“災難”之年。

還好,危難關頭,危急時刻,中國沒有放棄,人民沒有放棄!那些告誡我們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安心待在家中千萬别出門的人,也正是逆流而上,不畏病毒,昂首站在抗疫一線的人——區委及幹部,縣委及幹部,省委及幹部……難道他們太傻,不知道這病毒有多麼可怕?難道他們個個身強體壯,不會被感染傳染?還是說,他們有兩條、三條甚至更多的生命?不,都不是。誰的生命不是隻有一次,他們亦不是銅牆鐵壁,百毒不侵之身,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會經曆病苦,能感知生死,他們也有家人,有朋友,有關心他們的人。我想,他們與我們不同的,或許隻是對任何人(無論認不認識)都懷有無私的愛,或許隻是我們身上沒有的擔子和責任感,或許隻是心中對中國共産黨的堅信不疑。

沙堤分理處的櫃員陳自蓮女士同時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的妻子,一個身患重度腦炎的孩子的母親。她平日生活艱苦,然而疫情期間,卻第一時間主動申請春節值班。她說:“困難誰家都有,我有一種身份,叫黨員。”

永定支行三岔分理處的符辰全年事已高,再過一年就要退休。然而抗疫期間,原本整個春節期間不用上班的他,主動請纓,獨自一人,吃在網點,住在網點,将網點的消毒清潔工作義無反顧地攬在肩上。“疫情嚴峻,防疫人人有責,我作為一名老同志,盡一點綿薄之力是應該的。”

春節期間,懷孕9個月的湯利挺着肚子,在寶塔崗分理處值班。雖總行有規定疫情期間不安排孕婦和哺乳期女員工上班,同事們也勸她早點休産假,她卻說:“網點人員緊張,我現在多上一天班,我休假後你們就輕松一點。非常時期,能和你們一起堅守,一起戰鬥,我特有成就感。”

困難愈大,災難愈深,愈能顯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命力。不止陳自蓮、符辰全、湯利,還有許許多多的平凡人,毅然決然奔赴疫戰一線,做着不平凡的事。他們身上閃爍着耀眼的光芒,那光芒有另外的名字——希望。

在抗擊疫情中,政府要求:停運一切公共交通車輛、關閉娛樂飲食行業、對所有公共場所全面消毒……由上而下,構成了一張層層聯動、嚴實合縫的龐大的安全網。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聽從政府的安排,盡量呆在家裡,不給工作人員添麻煩。有時,信任和守候,也能成為超乎想象的強大的力量。

現如今的中國已經變得強大,有那麼多的人愛着這片土地,不惜性命一同開創的未來,必定會美麗非常。這場戰争終會過去,我們的家鄉會恢複原樣。或許,在某個風平浪靜的明天,我會對我的孩子訴說着這場災難,訴說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不管有多少苦難,不管苦難有多深,我們一定會大步躍進,去争取,去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冬将盡,春可期(18小教1班柴晨慧)

2019的年關将近,阖家歡樂的熱鬧氣息還未熱火朝天,便被“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澆得一個措手不及。踩着2019年的尾巴,武漢被爆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型肺炎,在2020年的新月人數猛增,當鐘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狀病毒會出現人傳人現象時,冬天更冷了。 冬天的冷,寒意刺骨。處于重災區的湖北武漢突然陷入了恐慌,一時間部分位于武漢的市民自發地上演了一場武漢出逃記。在武漢封城的前一天,約有500萬人離開疫區回到故鄉,即使是在被封城後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險,高價租車從小路逃離武漢。除了出逃記,各地區的青年人與老年人出現了大同小異的争辯,青年人費勁口舌向老年人講述新型肺炎的嚴重性和戴口罩的重要性,老年人置若罔聞,向孩子們講述菩薩有多靈驗。寒風肆虐地刮着,讓原本入冬的世界感到更冷了。随着确診人數與日逐增,各地接連爆出新型肺炎的确診病例并出現了死亡病例後,許多市民開始自亂陣腳了。非典盛行的2003年,對自己而言似是浮光掠影,印象寥寥無幾;2020年的今天,口罩價格水漲船高,即使日産百萬許多地區仍是“千金難求”。一句“雙黃連有抵抗新型病毒的作用”,讓各地區市民心甘情願在呼嘯的疾風中縮着脖子排隊購藥,有的人甚至買斷了獸用的雙黃連,瘋狂程度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口中03年非典搶鹽時的趨之若鹜。長時間的恐慌也讓人心開始動搖,售賣天價蔬菜,倒賣劣質口罩,歧視湖北人民,惡意封村等等,嚴冬的寒意如針穿透皮膚滲入心靈似要把那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打倒。嚴冬雖刺骨,抵不過大公雞心裡上億顆赤誠之心聚成的火炬武漢病了,各地的醫生齊聚武漢為他治病,微博的熱搜前十基本都與新型肺炎有關,大家時刻關注着疫情的動向,嚴格踐行鐘南山院士提出的建議,不出門,勤洗手。匿名捐款,過檢口抛口罩,“大義滅親”舉報聚衆打牌,自覺隔離并每日上報情況……大家都在為中國的康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個溫暖的舉動都在安撫那些過度焦慮和緊張的人們相信中國。雖然我住在一個較為偏遠的山村,但大家的防範意識都非常強烈。每天都有裝備齊全的醫護人員對街道進行消毒,在疑似病例出現後,醫院院長與村幹部挨家挨戶對附近居民進行走訪排查,不厭其煩地強調注意事項。每個村都進行了支道封路措施,人員流動都必須從本村主路離開,每個家庭憑家庭票兩天允許一位家庭成員出門一次且要接受體溫測量,這些嚴謹的措施是我以前從未在這個小村莊裡遇到過的,不僅幹部用心,每一位柴家村村民也都在用心。爸爸主動報名參加了村裡的志願者排查隊,他是晚班,每天下午5點在家裡扒了幾口飯便急匆匆地跑到街道口開始自己的排查任務,每天晚上10點多凍着紅通通的鼻子回到家。媽媽說自從爸爸成為了志願者每天回到家倒頭就睡,鼾聲震天動地,她還特意把爸爸的鼾聲錄下來給我們聽,聽着那鼾聲,我是又心酸又自豪,也跟着爸爸加入了志願者排查隊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爸爸是一個普通人,他并不是什麼黨員或者村幹部,但他在村裡招募志願者時,是搶着去報名的。在村裡,與爸爸類似的人還有許多,他們都是平凡人,卻在這個期間成為了保衛村莊的勇士。此外,還有許多人,他們自發地将多餘的口罩進行免費的贈送,讓沒有口罩的人們多了保障,多了暖意。在這場抗擊新型肺炎的戰役中,正如魯迅所希望的,中國青年人都擺脫了冷氣,隻是向上走,不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立春已過,冬天将近,人心熾熱,對抗新型肺炎的研究日漸明朗,何愁不能驅跑這場寒冬,迎接自由歡樂的春天!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18小教1何淑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在邁入2020年的時,卻爆發了“新冠肺炎”。

其實,早在一月初,新冠肺炎就已經出現在微博熱搜上,進入大家的視野中了。但可能那時候大衆都以為這就跟普通的流感一樣,過一段時間就會沒事了,所以沒有引起太大注意,這條熱搜也就很快就下降了。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從剛開始的一人發病發展到了去過華南海鮮市場的人陸續發病,這一情況使得華南海鮮市場一度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大家都對這突如其來的疾病有各種猜測,但也都隻是在網上高談闊論一番,抒發完自己的見解後,也就不再關注了。後來武漢的各大高校陸續放假,許多上班族也都回家過年,春運開始了。人們不知道,有一場考驗正悄然而至。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從武漢離開,湧向全國各地。由于人口流動量太大,在一月下旬,“新冠肺炎”全面爆發了。武漢地區有許多人都被确診,許多從武漢回家的人也被确診,這時候人們才認識到這并不是簡單的流感,而是一種類似于2003年發生的“非典”的傳染病——“新冠肺炎”。

從此,各大媒體都對此進行報道,有關新聞鋪天蓋地地向人們撲來,社會的焦點都聚焦在“新冠肺炎”身上,大家都積極地了解着這個給社會造成嚴重困擾的“壞家夥”。之後的每一天,都會有疫情的最新情況發布。每天早上起床,拿起手機,看到微博熱搜上都是新增病例:武漢新增病例,湖南新增病例,浙江新增病例……看着這些數據每天不斷更新,确診人數不斷攀升,全國疫情分布圖中從武漢開始擴展到全國,而且顔色一天比一天深。我的心就好像被千斤重的石頭壓着,喘不過氣來。我多麼希望這一切都隻是一場夢,多麼希望每天打開手機看到的第一條信息是好消息……

在疫情剛開始時,對我們這裡的影響還不是很大。所以導緻這時候你對人們說:現在已經爆發了“新冠肺炎”,還是少串門,少聚餐比較好。他們卻不以為然,告訴你說你想多了,我們這裡沒事的,放心吧。繼續像以前一樣走親訪友。人們态度的轉變是由于距離我們不遠的地區傳來了确診病例,他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停止了走親訪友,聚會喝酒的活動。

後來,開始封路了。對于進出的人都要嚴格排查,量體溫。過了一天後,就開始不讓外面的人進來,隻讓裡面的人出去。再過幾天後,就全面封鎖了。裡面的人出去後想要回來就要隔離之後才能進了。事态一天天嚴重,措施一天天嚴格,許多人就都待在家,盡量不出門,不給社會添麻煩。一向愛熱鬧的的爸爸也減少了跟朋友聚會聊天喝酒的次數,媽媽每次洗碗的時候都會對餐具進行全面消毒,弟弟每次出門倒垃圾時都會戴上口罩……

确診人數還在不斷上升,有些醫護人員在前線倒下了,由于疫情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搶米,搶生活用品,搶酒精、口罩,搶“雙黃連”…這都讓人感覺到就像經曆着凜冬,陣陣寒風十分刺骨。但是我們始終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病毒植株的成功分離,治愈人數不斷增加,死亡病例不斷減少,新增病例逐漸減少……這一個個的好消息無不預示着我們凜冬即将過去,春天即将到來。我們相信,隻要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上下一心,舉國之力,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再難的關卡都能戰勝!等到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再一起相約武漢看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