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0-14 浏覽:
2017年10月18日,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将在北京召開。即将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十九大來臨之際,學院研究生黨員們讀原著,學精神,述感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感觸頗深。
潘龍飛 《擺脫貧困》讀後感之困難讓我更堅強
《擺脫貧困》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習近平擔任中共甯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緻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一系列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第一部個人專著,真實記錄了他在甯德地區工作期間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探索,展現了他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體現了他堅定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彰顯了他堅持群衆觀點、踐行群衆路線的一貫作風和情懷,具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全書思想豐富、深刻,文風生動、親切,對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學習貫徹向廣度深度拓展,對于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這本書,引起了我對于貧困的探讨。
我是一個來自湖北的農村娃,我深知貧困對我而言意味着什麼,讀書又對我意味着什麼。于我而言,怎樣看待貧困不重要,怎樣對待才重要。貧窮并不可怕,隻要以積極的心态去面對,完全可以擺脫貧窮。使用什麼來衡量自己是否貧窮呢,僅僅是從經濟上來麼?其實,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去衡量,而你應珍惜那些富有的方面。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窮而不争。人生的起點一出娘胎就已經基本注定了,與其憤世嫉俗,不如留點時間考慮自己要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上升到另外一個高度!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人。漢朝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受宮刑之辱後,曾想到自殺。為了偉大的事業——《史記》的寫作,他鼓起勇氣,藏起痛苦,拿起筆來,曆經十九年終于寫成了《史記》這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偉大著作。困難是磨砺人生的基石,隻有在困難面前毫無怯意,經過艱苦的磨練,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而那些面對困難膽怯、畏縮、逃避的人,是不會有所建樹的,更談不上有何驚人的業績了。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堅強的毅力,百倍的信心,充足的勇氣,坦然地迎接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做一個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攀登者”!
錢凱麗 學習《之江新語》有感
利用國慶節與中秋節的8天假期,我學習了習總書記的這本書。《之江新語》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03年至2007年任浙江省委書記和人大主任期間以“哲欣”為筆名撰寫的232篇實事短評文稿。“誦讀我們的經典”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财富。誦讀經典實際就是讀書學習的過程。“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習近平同志曾說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現代領導活動與讀書學習的密切關系,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态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樸實而深刻的“之江新語”,源自于、根基于習總書記的善于讀書和勤于思考,“領導幹部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僅使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精神财富,對自身來講也是對精神的充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人性會得到升華。我們在短暫的一生中,需要突顯自己的價值。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學是為了補充空洞的心靈;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因此,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是一種大智慧。
邱金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感
1982年,我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實施的三十多年來,我們國家一直秉持着依法治國的理念,深刻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經曆的多次修改,讓我深刻明白了黨時刻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憲法也需要與人民的實際情況和切實需求相聯系,在憲法的穩定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緊跟時代前進步伐,不斷與之俱進。
在以後的歲月裡,更要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時,堅持黨的領導。
我想對黨說的是:感謝您,讓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于穩定。這樣一個和諧盛世,讓人沉醉。
邵丹 學習《擺脫貧困》有感之精神文明不能落下
我讀了習近平主席所著的《擺脫貧困》一書,對《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章深有體會,以下便是自己的一些感悟。
我們所認為的“脫貧緻富”是創造物質文明的實踐活動,是貧困地區人民最關心的問題。從物質上使老百姓富裕起來似乎是貧困地區最最要緊的任務,從而我們忘了社會發展不僅僅是物質文明的單一存在,更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社會發展史告訴人們:人類生活需求有兩個方面,即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人類為自身的生活需要,從兩個方面開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即物質生産活動和精神生産活動。我們所知道的,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進步的内在驅動力。
正如習主席所講:“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産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試想光有物質文明——人民兜裡滿揣錢,卻沒有科學的發展觀,隻會成為當今典型的土豪。各方面觀念跟不上,沒有相應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那麼一時的脫貧緻富隻是一時,發展則是不可持續的。隻有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把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緻富。
田佳星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感
國慶節假日期間,作為我們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一名預備黨員,我積極響應并參與了黨組織所舉辦的活動,在假期裡認真研讀了我們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通過這次深入閱讀,我對我們習書記的治國理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對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前途充滿了信心。這本著作共分為十八章,習書記從十八個方面闡述了國家發展的方向。其中我對第十章《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深有感觸。結合近來發生的新聞事件,我對那些蓄意分裂祖國的“港獨”、“台獨”分子更加深惡痛絕,但同時也思考了造成這些事件的深刻原因。作為中共黨員我們更應積極努力地維護祖國統一,在平時的生活中、網絡上,更要堅持積極的正能量輿論,嚴厲打擊企圖破壞祖國統一的不法分子,積極宣傳有關祖國統一的相關知識,同時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王喬喬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有感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随着文化的曆史性進步。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夢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的閱讀,我深刻認識到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工作作為社會建設的兩大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十九大即将召開之際,相信中華民族會有更長遠、更輝煌的發展。
王茹新 學習《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有感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著的《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一書。該書展現了習總書記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彰顯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精深的政治素養。讀後收獲頗豐,也引發了我深刻的思考。
“幹在實處”就是要以“抓鐵留痕,踏石留印”抓落實。提到幹在實處,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要腳踏實地,認真進行學術研究,努力做好自己内的工作,提高自身政治素養。
“走在前列”就是要敢于和同事比工作勁頭、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績,在比較中不斷獲取前行的動力。作為一名溫大學子,“求學問是,敢為人先”是學校學生對“走在前列”的深刻理解和表達。
黨員幹部要作“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榜樣,謀得實、幹得正,提升“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能力,努力為走在前列做出應有貢獻。
王豔茹 學習《知之深愛之切》有感
通過學習《知之深愛之切》這部著作,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習近平同志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和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學到了許多為政處事的學問和原則。雖然今天所處的環境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我們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遠非昔日可比,我們當前形勢下所遇到的問題也比往日更加複雜多變,但是《知之深愛之切》這本書給我們揭示的道理和在其中汲取的無窮的政治智慧與精神動力仍然給我們提供有利的幫助和依靠。
習近平同志有着高尚的政治品質。他在書中多次強調要堅定共産主義信念,振奮革命精神,滿腔熱忱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在今天紛繁複雜的國内外形勢下,這種理想信念尤為可貴,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堅強品質,不為一些錯誤的思想所幹擾,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個方面的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來,不變的是為民情懷和高尚情操。他帶領全國人民奮發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知之深,愛之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一名研究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的執政為民理念需要我不斷學習和敬仰,他的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和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将不斷推進我的進步。作為一名正式黨員要向黨組織靠攏,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楊義 學習《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有感
讀習近平總書記的《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這本書,我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幹在實處”是習近平同志的一貫主張和政治品格。這在他工作的各個時期都有體現。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看到他在福建提出的進一步改進領導作風,具體化為“四下基層”。他曾步行兩個多小時,深入甯德偏遠山區壽甯縣下黨鄉調研,現場解決發展難題。當時路險坡陡,荊棘叢生,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的楊奕周同志在前面用柴刀開路,正可謂“披荊斬棘”。他在工作中不主張多提口号,提倡行動至上、馬上就辦。關于“馬上就辦”,還有一個小插曲:1990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針對馬尾開發區的辦事效率,明确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之後不久,“馬上就辦”四個大字挂在福州市委大院,時刻提醒廣大幹部注重效率。真可謂是“言必行,行必果”!我們作為在校大學生,更應該學習這種品質,無論艱難困苦,都能夠堅守心中的操守,腳踏實地,勇敢前行!
楊懿 學習《知之深愛之切》有感
《知之深愛之切》一書收錄了習近平主席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書信等共37篇。閱讀了這本書,習總書記“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的系統思維讓我學會從全局角度,以系統思維看待問題。書中所提出的“戰略視野”讓我謹記: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視野和胸襟,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端。同時,習總書記對中國這片土地濃濃的情感也讓我感受到一個國家領導人對于國家的大愛無疆,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讓我為之動容。在《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中習總書記對于正定這片土地的熱愛,表達的是對人民,對國家的深厚情感。
讀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國家領導人的精神也是在黨的生活中形成的。要向這些偉大的同志學習,我的每一步也會堅實地跟着黨走。
袁嬌 學習《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有感
習近平總書記所著的《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一書,主要輯錄了習近平同志在2002年至2006年擔任中國共産黨浙江省省委書記期間的重要報告、講話、文章和批示。
幹在實處是方法與要求,走在前列是目标與尋求;幹在實處是走在前列的基礎與條件,走在前列是幹在實處的反映與體現。隻有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要想走在前列,必須幹在實處。“幹在實處”就是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謙虛不驕傲、誠實不做假,真正做到不唯書不唯上隻為實的樸素作風。充分運用多種形式,深入實踐進行調研,做到理論知識從實踐中來并運用到實踐中去。強調實幹、注重落實,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也是一名合格黨員幹部的基本素質。在我國現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開展群衆路線教育實踐、落實“八項規定”以及一系列重要講話等都表達了中央領導以實幹托舉中國夢的決心。
走在前列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積極進取、隻争朝夕。要有“落到實處”的緊迫感,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無為懈怠,就會喪失寶貴的發展機遇。每一項出台的改革措施都鉚足了勁往前推,才不至于成為拖後腿的環節;每一個地區、行業和部門都要積極作為,事事有着落,招招見實效,才能為未來赢得主動。拿出隻争朝夕的不懈幹勁、馬上就辦的雷厲風行,将每一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人民在看着我們,曆史在看着我們。
加強黨性鍛煉,端正道德品行,提升“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修養。幹部修養,事關形象,事關成敗。加強黨性鍛煉和修養,是共産黨員必須終身實踐的基礎性課題。共産黨員的黨性修養,指的是在共産黨員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知識技能等方面,按照黨性原則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過程,主要包括理論修養、政治修養、思想道德修養、文化技能修養、作風修養、組織紀律修養等方面。
駕馭發展大局,講求發展實效,提高“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能力。有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智慧,還需有“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能力。要有駕馭大局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推動落實的能力。要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善于立足一域謀全局,把握形勢謀大事,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和胸襟,“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總之,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争做好幹部,就是要做實事出實效。我理解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提不切實際的口号,恪守正直善良為人本分,立足崗位盡職盡責,抓好落實看成效。從汗水型幹部到智慧型幹部,從業務骨幹到管理高手,從意氣用事到建設性解決問題,切實通過作風轉變,提升服務水平,讓群衆得實惠。
張思宇 學習《擺脫貧困》有感
隻要一個人有堅持的毅力,那麼不論什麼事情總會被他解決。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标一緻,矢志不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擺脫貧困》中的水滴石穿不僅僅強調了水滴的堅持,更是強調了水滴的勇于奉獻。“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于穿石的成功之中。”這也體現了我們要進行經濟建設,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進行巨變,而是在每時每刻腳踏實地做事,經過長久的積累才可以看到結果。我們所需要的是堅持不懈地走已堅定好的道路,而不是在短時期沒有看到成效就感覺到迷茫想換其他道路。正是因為有黨的帶領,有一個個黨員的無私奉獻,我們才可以放心的跟在其後。當然作為一名黨員,我也會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勇敢的站出來,仿佛自己也是那一滴滴水珠,為了穿石而奉獻自我。
趙波 “芝麻官”千鈞擔
習主席講到,在國家發展進步的道路上,雖然地方基層幹部職位很低,但是他們發揮的作用确實不容小觑。因為任何政令、法令的落實無不依靠他們的力量。這告訴我們,雖然我們可能隻是祖國建設大業和富強道路上的一枚小螺絲,但是我們卻不可自怨自艾,要明确自身的職責,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另外,身為黨員或即将成為黨員的我們,可能無官位在身,但是一直以來,黨員後面都會跟有“幹部”兩字。我們應該在群衆中發揮自己的模範帶頭作用,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也要為建設出一份力。
朱苗苗 學習《擺脫貧困》有感
黨的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中,在貴州黨代會的現場,投下莊嚴一票的貴州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羅甯代表說:“當前,貴州正處于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參選,這是全省廣大黨員的光榮,是對貴州各級黨組織的極大信任,是對貴州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是對貴州脫貧攻堅的巨大激勵。”
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在貴州參加十九大代表的選舉?從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當選十九大代表,到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當選十九大代表,仔細梳理他們的參選單位:有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雲南、湖南;有“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廣西、陝西;有邊疆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内蒙古、新疆。與以往多在原籍、曾經工作地或工作單位參選的情況不同,這次十九大代表選舉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參選單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樣的變化,越發讓我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迫在眉睫。中國的穩定、繁榮和富強都離不開貧困地區的脫貧與脫困。因為我們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便要在補短闆上下足功夫,讓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春風。
過去的幾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和重大方針政策,各族人民心心相連,神州大地碩果累累。而此次閱讀活動,學生黨員們收獲頗豐。他們将努力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理想,有目标,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對周圍的人關心愛護,這也是教院學子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