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7-19 浏覽:
7月8日,在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知心姐姐的帶領下,一群來自廣場路小學二(3)班的學生,開啟了探索昆蟲研學之旅。本次活動旨在讓他們通過對動物标本的學習探索和昆蟲發繡作品的欣賞了解,拓展課外知識,體味科學樂趣,寓教于樂,在炎炎夏日中尋找一片科學與藝術的樂園。
炎炎夏日,與你“蟲”逢
小學生們首先來到了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動物标本館,在一罐并不起眼的軟體動物标本面前,講解員姐姐停下了腳步,拿起了它并向求知若渴的孩子們介紹:“這個标本呀,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吃過的人都知道它非常可口呢!我們溫州人叫它蒜泥凍。”孩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歡喜的眼神中帶着幾分不可思議。
“大海裡除了我們熟悉的魚,其實還有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比如門口那隻江豚,它現在是我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生活在長江流域還有沿海的入海口,目前隻剩下1000隻左右。”跟随着講解員姐姐的腳步,他們還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了解了它們的習性和形态。并且,主動激烈地讨論着蝦蟹類生物的構成與分類,還時不時搬上自己在小學科學課堂裡學到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最終得出結論。
最讓他們感興趣的,莫過于昆蟲的探索。對于昆蟲的分類,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在昆蟲展示窗前面,不少的孩子用手指一一比劃着,區分各類昆蟲的不同。他們的觀察非常細緻,會從顔色、大小等多個方面對這些生物進行比較,眼神中的好奇與渴望展露無遺。
以“發”為索,體悟生命
接着,小學生們來到了溫州大學的發繡館。帶着對動物标本的初步認知,移步到了《昆蟲·标本盒子》這一作品之前。這個作品以大自然中微小又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昆蟲為創作物象,以發繡的形式将其記錄在标本盒子裡,向人們展示生命即使微小而短暫,也帶着世間的美好祝福,來歌頌每一個為社會默默奉獻的普通人。發絲的特質和針法的藝術性又可将昆蟲身上的紋理和質感表現的既豐富又不完全寫實,作品獨特的裝裱形式也賦予了它更加特别的形式感和裝飾性。
在逛館的過程中,他們對發繡館内的作品多次發出驚歎。感歎于發繡制作者細膩的手法,驚喜于發繡給他們所帶來的藝術感受。萬升平老師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一幅幅作品的由來,家長和孩子們共同理解交談着,在輕松歡樂的氛圍裡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審美。
本次大手牽小手主題活動,對于小學生們而言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研學經曆。知心姐姐實踐隊願在未來攜手更多的孩子,借助校内的豐富資源,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探索科學的秘密,追尋藝術的源泉。
相關鍊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307/t20230711_428824.html?docId=42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