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視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理論學習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溫州日報:跟随文學博士解讀“詩島密碼”

發布日期:2025-03-19 浏覽:

“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這首廣為傳頌的《登江中孤嶼》,正是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筆下的江心嶼。上周六,50名溫州日報小記者在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梁一粟的帶領下,登江心嶼,遊覽江心寺、謝公亭、文天祥祠、浩然樓等名勝,與謝靈運、文天祥、孟浩然等文學巨匠展開對話,共同解碼這座風景秀麗、人文荟萃的“詩之島”。

“當謝靈運離開晉都城金陵,南下永嘉郡城赴任太守的時候,他面對的是被貶的失意和仕途不明朗的境遇。”相傳在孤嶼西山下有一古亭,是謝氏常觀江景之處,後稱“謝公亭”。謝公亭前,梁一粟為小記者逐句“拆解”《登江中孤嶼》背後的故事,“‘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表面上是謝靈運感歎江心嶼空有美景卻無人傳寫的遺憾,其實他也将自己比作美景,以雙關寓意無人欣賞的情緒。”“不愧是山水詩鼻祖,把水天一色、清澈鮮麗的景色寫得美輪美奂。”小記者莊皓宇說。

“有了謝公這位大咖的神來之筆,溫州城的這座小島在文學圈内一炮走紅。” 梁一粟介紹,不少文人墨客或尋迹、或暢想,用詩詞打開了詩之島的成名之路。其中,就有大詩人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的身影。孟浩然在《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裡寫:“衆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李白在《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别》中說:“江亭有孤嶼,千載迹猶存。”杜甫在《送裴二虬作尉永嘉》中寫:“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

那麼,江心嶼上的浩然樓是不是就和孟浩然有關系呢?針對小記者們的提問,梁一粟回答說,浩然樓樓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為紀念孟浩然而建;二是為紀念文天祥,出自他的《正氣歌》“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浩然樓臨江而立,可得瓯潮澎湃、水石相擊之妙,小記者方嘉卉發現此處還是江心十景之一孟樓潮韻的所在。

來到宋文信國公祠,梁一粟還帶領小記者齊聲朗誦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和《北歸宿中川寺》。“‘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興第二碑’,中川寺是江心寺的前身,這首詩是文天祥在江心嶼時所作,表達了他對國家岌岌可危的悲痛和圖謀中興宋室的志向。”在梁一粟的逐字解讀下,小記者李統翊感歎,愛國詩人文天祥把人生活出了價值。

“提起江心寺,除了狀元王十朋的知名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你知道寺裡還藏着一塊古老的礁石嗎?”梁一粟告訴小記者,很久以前,江心嶼由三部分組成,東西兩邊各有一座小島,兩島之間隔着江流,江流中還有一個小島,這便是“孤嶼”。南宋年間,“中川”填塞,兩島合一。随着地勢沉降作用,現如今,“孤嶼”在哪裡呢?梁一粟為大家揭開謎團,根據“孤嶼之椒露于佛殿後”的記載,江心寺内大雄寶殿後的觀音菩薩底下岩石就是當年“孤嶼”頂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