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5-12 浏覽:
5月的康乃馨香氣彌漫,溫州市殘疾人康複指導中心的教室裡,幾位孤獨症兒童母親的身影忙碌着。她們有的仔細聽講記錄筆記,有的積極參與讨論交流經驗,有的用相機記錄孩子亟待改進的行為,向負責老師請教。今年的母親節對她們而言有些特殊——媽媽們以愛為舟,載着“星星的孩子”穿越溝通的迷霧,駛向成長的彼岸。
據了解,溫州大學孤獨症兒童教育與康複研究中心與溫州市殘疾人康複指導中心合作,發起了“星光計劃”公益項目,通過每周1次線下家長工作坊和每周一次一對一家庭幹預指導,幫助家長掌握孤獨症兒童的科學幹預方法。
精準分級輔導
讓幹預融入日常生活
面對孤獨症兒童家庭差異化的需求,“星光計劃”團隊創新推出“動态分級”輔導模式,依據兒童語言發展階段和家長溝通特點,将家庭精準劃分為7個小組,實現“一類一策”。課程中,25項關鍵幹預行為被拆解為生活化場景:超市購物時的物品指認、餐桌旁的互動遊戲、洗碗時的誇張表情互動……抽象的理論化作觸手可及的日常行動。
為降低家庭實踐門檻,團隊自主研發“工具包”“策略口訣”等系列工具。其中,“每日打卡表”讓進步可視化,“親子兒歌”将複雜策略編成朗朗上口的旋律。數據顯示,使用工具包的家庭中,89%的家長表示“幹預壓力顯著減輕”,親子互動時長同比提升40%,幹預效率提高37%。“過去總覺得幹預是項‘任務’,現在連逛超市都能變成孩子的學習課堂。”一位母親感慨道。
從焦慮迷茫到從容堅定
母親們迎來蛻變
每周驅車兩小時跨區參與課程的張女士,辭去工作全心陪伴孩子的李媽媽,同時關注三個孩子教育的全職媽媽曾女士……這些身影構成了“星光計劃”最動人的群像。項目初期調研顯示,大部分母親長期承受較大的情緒壓力。為此,團隊同步推出“心理綠洲”計劃:每周一對一為母親們開展“情緒調節”,課後“微格診斷”逐幀分析親子互動視頻,為母親們定制個性化調整方向。
項目開展四周以來,母親們的堅持換來驚人的改變——孩子們的眼神接觸頻率提升58%,主動語言量大大增長,而母親們的情緒穩定度評分從3.5分躍升至7.8分(滿分10分)。越來越多的母親在輔導過程中坦言,當自己學會在細微進步中尋找答案,孩子反而給了她們更多驚喜。
每一顆星星的閃耀,都需要整片星空的守護。在這個母親節,“星光計劃”以實踐印證:科學之光照亮前路,社會溫情消融堅冰,母親的堅韌與跋涉,終将讓每一顆“星星”綻放獨特光芒。
相關鍊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86350976717656221&t=1746932736759&showmenu=fals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186350976717656221&ref_read_id=f6ac15dc-f249-4030-8cbc-91e61ad67d36_174701032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