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5-15 浏覽:
根據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辦理結婚、離婚登記均無須再出示戶口簿。申請結婚登記的内地居民出具本人居民身份證、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内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等,即可申請結婚登記,同時不受地區限制,實現“全國通辦”。
5月12日是新條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工作日。當天上午,記者走訪鹿城區婚姻登記處,見證新政帶給新人的便利。
新人點贊新政帶來的便利
當天上午,鹿城區婚姻登記處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幾乎都是打來咨詢婚姻登記的,大多數人問辦理結婚證要不要戶口簿,因為很多年輕人都是外地人,戶口簿不在身邊。”鹿城區婚姻登記處負責人曾獻忠介紹。
上午9時10分,一對年輕人滿臉笑容地走進辦事大廳。陳先生來自廣東珠海,姜女士來自溫州鹿城,是新政後鹿城區首批來申請婚姻登記的新人。坐在登記台旁,兩人提交了3張兩寸免冠合照和身份證,并簽署“婚姻登記審查處理表”等文件,随後等待工作人員制證,整個過程非常順暢。
“起初,我還擔心可能會遇到不順暢的情況,畢竟是新政實施的第一個工作日,于是讓家裡人先将戶口簿寄過來,以防萬一。事實上,這次登記流程非常順利,我的戶口簿用不上。”說話間,陳先生拿出裝在口袋裡的戶口簿,打開之後才發現,他居然拿錯了證件。
“得虧新政已經實施,要不然還得再跑一趟。”姜女士輕拍陳先生手臂,“埋怨”了幾聲。
據悉,補領補辦業務也納入通辦。鹿城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姜之群介紹,上午有一對來自重慶的夫婦前來咨詢補領結婚證事宜,“這項業務以前根本辦不了,現在數據渠道打通了,我們可以通過異地調檔獲取當事人婚姻登記電子檔案。取得婚姻登記檔案證明材料後,就可以補領證件。”
專家呼籲家庭溝通别缺位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婚姻登記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取消當事人需要出具戶口簿的規定,為當事人特别是省外辦理婚姻登記的群衆提供極大便利,“這意味着婚姻登記這一高頻公共服務真正實現‘事随人走’,當事人不用再‘為愛奔波’。”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有市民對此表達了擔憂。其中一個讨論較多的觀點是:取消戶口簿的要求會削弱家庭對婚姻的監督,年輕人經驗不足,考慮不夠周全,尤其是涉及遠距離或跨國的婚姻,容易受情緒左右而沖動結婚。
對此,浙江嘉瑞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級律師詹海霞表示,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是數字政府建設賦能行政體制變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務人性化水平的有力實踐。當今社會人口流動性強,異地戀是一種常态,結婚登記取消戶口本讓結婚登記更便捷,同時也減少了家庭對自由婚姻的幹預,真正實現“我的婚姻我做主”,體現個人的自主權。當然,不管婚姻登記制度如何便民,對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來說,取得父母等長輩對自己婚姻的支持與祝福是美滿婚姻的基礎。為此建議,年輕人在前往婚姻登記機關之前,告知并征求長輩的意見。
“這是數字時代與傳統倫理的一次碰撞。”溫州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周奇教授表示,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政策的實施,告别了戶籍限制與繁瑣流程,這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一項便民舉措。期望子女獲得幸福的婚姻,作為長輩不能執着于戶籍等“傳統手段”,而是要聚焦婚戀教育的精神内核構建,通過建立開放包容的對話機制,引導青年在擇偶标準、生育決策、家庭責任等維度形成理性認知,将家庭關系的構建從“被動傳承”轉向“主動共建”。她建議家長學習政策法規,消解因信息差産生的認知焦慮;鼓勵與子女就婚姻計劃充分交流,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引發矛盾。當年輕一代在平等尊重的代際互動中,建立起對婚姻本質的深刻理解,自然會産生主動分享婚戀進展的情感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