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視野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鑒
學院要聞
媒體視野
學術動态
廉政微課
教院掠影
學生公告
系所新聞
班級新聞
學生風采
視頻專區
信息公開
教院榮譽
人才招聘
下載中心

學院首頁

溫州商報:愛孩子的學問

發布日期:2010-12-28 浏覽:

                           



溫州商報:愛孩子的學問

●主講人:周奇,溫州大學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育學系支部書記、副教授,浙江省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會長。十多年來,為全市中小學家長、青少年和教師等講座500餘場。

 

 ●講座内容: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換種方法有時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不是個簡單的問題,愛需要教育,要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如何去體驗愛,如何去真正地愛别人。這是我們一切教育的基礎和核心。

 愛孩子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每天生活在一起,卻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本來是最親最愛的人,卻經常彼此傷害……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19世紀末,美國西部有個壞孩子,他把石頭扔向鄰居的窗戶,把死兔裝進桶裡放到學校的火爐裡燒烤,弄得到處臭氣熏天。9歲那年,他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對繼母說:“你要注意這孩子,他在我們這裡最壞,讓我防不勝防,頭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進孩子,對孩子進行了全面了解後,對丈夫說:“你錯了,親愛的,他不是最壞的孩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隻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繼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導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後來成為美國名人,他就是戴爾·卡耐基。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認為愛不僅是情感,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在弗洛姆看來,愛這門藝術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學習的。愛孩子首先就要關心了解孩子,包括對他們的身體狀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思想品德、勞動觀念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其次,父母與孩子雖然處在家庭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要尊重信任孩子;再者,孩子在成長中總會出現過錯,我們應該寬容理解孩子的過錯,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最後,我們還要嚴格要求孩子,這裡所說的嚴格要求要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因人而異,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合理的、适當的、明确具體的,一旦對孩子提出要求父母還要做好監督工作,有始有終。

 如何恰如其分地愛孩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有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花瓣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稚嫩幼小的心靈。

 愛的關懷要恰到好處。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和教師的關懷,接納和尊重。有個學生語、數成績不太好,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學生的父親很焦慮,有一次暗暗跟蹤孩子,發現他在河邊用泥巴做房子,一氣之下,踩壞了他的泥房子。不久這個父親又将孩子轉到另一所小學。一連好幾天,這個孩子還是上學遲到,手上沾滿泥巴,髒兮兮的,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班主任在河邊找到了這個孩子,發現他把書包甩在一邊,正在聚精會神的用泥巴搭建亭子和樓房。這位班主任并未責怪他,隻是欣賞着他的“傑作”,大加贊賞,使孩子受到了深深的觸動。他說:“老師,隻有你沒有踩壞我的房子。”從此,孩子刻苦學習,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後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建築師。

 愛的要求要恰當合适。真正的愛是理智的,原則問題不可退讓。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尊重孩子,說明做某件事的好處和壞處,及時鼓勵,多表揚激發孩子的上進心。關愛孩子要有分寸,在嚴格中要注入關愛,要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方。關愛就是讓孩子能感覺到親情,感到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此外,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某些規則,如作息表。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學會規劃,并且激發其内心的主動性,促進孩子主動進行學習,自覺養成好習慣。

 愛的有效表達方式

 愛的表達要恰如其分。父母隻有學會恰當地表達愛,才能讓兒女知道他們被愛得多深。學會向孩子表達愛語,并不代表孩子以後就不會叛逆,但至少孩子會知道你愛他,因而使他有安全感和希望,這樣能幫助你把孩子教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人。愛是教養孩子的基礎。

 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我以為有效的主要有四種:

 身體的接觸。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學習進步了,被老師表揚了,父母很高興,就可以用擁抱、親吻、拍拍肩膀、撫摸孩子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激動,内心會更加自豪,激發繼續努力的決心。

 肯定的語言。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否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負信息。經常對孩子說:“我為你驕傲!”“我很開心!”“好樣的!”“不錯!”“你真棒!”這些積極的語言會讓孩子以肯定的态度對待自己,對自己更加自信。

 共享的時光。一家人一起去購物、登山、散步,去書店看書,去參加社區、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外出旅遊……與孩子共享親子幸福時光,讓美好的瞬間永留孩子心底。特别是可以開展一家人親子座談,父母可以談談單位見聞,孩子可以講講校園生活。

 服務的行動。從小到大,父母為孩子做的事數不勝數,我們也應該讓孩子試着為長輩做些什麼。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些家務,學着為父母着想,在父母疲憊回家時端茶送水,在能力範圍内為父母做一些他們想做而未做的事。培養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孩子,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我們父母與老師和孩子共同研讀,和諧、互愛、理解、尊重。這是家庭、學校這兩個社會小單元永遠的真谛。

 小味 整理

信息來源:溫州商報20101226日第10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