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0-04-02 浏覽:
高校開展“助跑”行動,讓畢業生——
自信地與“就業寒冬”過招
□阚興韻
201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規模将達630餘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對于這些即将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學校的幫助和支持是他們順利就業的堅強後盾。學生找工作,學校怎麼幫?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随着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越來越突出,各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也都在積極行動,采取種種措施來應對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有母校“助跑”的支持,畢業生們将自信地度過一個“就業寒冬”。
“内功”深厚 畢業生都成“香饽饽”
宏觀數據是嚴峻的。從勞動力供求方面看,全國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力将達到15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将超過630萬人,而全年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約為1200萬個,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銳。
但校園招聘會上我們卻分明感受到一些暖意。
當我們看到下面一組統計數字,就會相信校方的心态并不是一種故作輕松:該校今年有116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而僅這場招聘會就來了20多家公辦幼兒園和省一、二級民辦幼兒園,共提供100餘個幼教崗位。
116名畢業生都是“香饽饽”。瑞安市春蕾·安陽中心幼兒園的董事長在招聘會現場不停地招呼着:“你們畢業後全來我們都要!五險一金,最低年薪4萬元,特别優秀的晉升副園長,年薪最低6萬元。”他對記者解釋說,他這次過來招聘,對畢業生完全不提要求,“溫大幼教專業是塊響當當的牌子,專業素養肯定不錯”。樂清全托藝術幼兒園的招聘廣告上打着“需求招聘帶班老師若幹名”的字樣。老師告訴記者,他們今年并不十分缺人,但也過來廣納賢才,“期望能招到至少5個帶班老師。這些畢業生過去都是先帶工資培訓兩個月,我們是不計代價儲備人才!”
“這幾年我們的學生很緊俏。”溫大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學生科長章志圖介紹說,這樣樂觀的就業形勢要歸因于“品牌”效應。溫大是浙南地區唯一培養高層次幼教人才的高校,這種領先優勢已漸成品牌。招聘會現場就有畢業生才藝表演,群舞、器樂、聲樂,學生樣樣都拿得出來。專業功底好的學生,常常直接就被用人單位搶走了。
巧妙“推銷” “人才庫”廣而告之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就業率名列全省第一,在推動畢業生就業工作上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
首先是大張旗鼓的“推銷運動”。學校别出心裁,花兩萬多元,在溫州50多幢寫字樓100多間電梯裡,打上了“歡迎企業來參加招聘專場”的廣告。廣告的效果非常顯著,一個月間就有600多家企業打電話來學校“要人”,300多家企業走進學校設攤招聘專業技能人才。
溫州千萬間房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克就是被這個電梯招聘廣告所吸引來的。前段時間他正愁着上哪兒去找幾個房産專業的營銷人員,沒想到自己公司寫字樓的電梯裡就有“張榜賣才”的。這張招聘廣告上滿是溫職學院召開各類招聘會的時間以及各個專業畢業生的人數和招聘各類技能人才的聯系方式。看到該院房地産經營與估價專業還是全國重點專業後,更是喜出望外。他馬上聯系了該學院招生就業處,一個電話直達“人才庫”。
溫職院還有一個拿手的“人才推銷”工具,就是現代網絡技術。該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金建孟介紹說,學校建立了反應快速、容量豐富的人才需求網絡,不僅建立了4000多家用人單位就業信息管理庫,還對一些用人需求量大的單位進行了走訪,把收集到的就業信息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實行專人進行分類管理,采取差異化的服務方式,使就業工作更有針對性、有效性。
另外,還有一張就業服務網絡。專場招聘會、行業協會和校友資源、人才基地建設和工作站、網絡平台和信息化技術,共同架構了較為完善的學生自主就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擇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還建立了就業“後服務”網絡體系,充分掌握和及時整理畢業生就業後的流動、發展、薪酬、待遇和社會反映等信息,這樣很多在就業後遇到困難的畢業生,仍可以向學校申請幫助和指導。
審時度勢 主動适應社會需求
多年來,中職教育被看成是無奈的選擇,中職學生也常常感覺“低人一等”。但根據國家教育部近幾年公布的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從2005年開始,全國中職就業率連續四年達到95%以上。接受職業教育,同樣有美好的發展空間。
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實訓就業處主任楊睿介紹說,該校每年就業率都達到99%以上,其中的數控專業、電子專業、幼師專業更是供不應求。“中職學校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就業率?一是社會有需求,二是中職教育适應了需求。中職學校的職業指導,是從一入學就做起,不是放到畢業的時候再搞。”
中職的優勢往往在于實踐技能。楊睿說,學校破解就業難題的絕招之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從高一專業認知到高二的專業體驗,再到高三的頂崗實習,這就是中等職業教育高就業率的秘訣。“最後一年,他已經在企業裡工作了,企業對他有很全面的了解,能留下來工作就留下來了。在此期間,我們給每個實習班級都安排了專職的實習班主任,定期走訪,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和企業反饋情況。所以,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中等職業教育的就業率也沒有降下 來”。
“訂單培養”是中職的另一個特色。中職學校裡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在就讀時就已經有“婆家”了,是按照企業“訂單”招來的。
職工衛校就業指導處老師說,中職畢業生可塑性大,敬業精神較強,薪酬期望較理性也是他們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因素。近幾年該校抓住醫療改革帶來的新契機,針對溫州基層醫療衛生市場對中職生的需求,及時調整了學生的就業方向,增設了社區護理方面的課程,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素質。還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講座,提高學生的基層就業意識。
事實證明,這樣的審時度勢是明智的。該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在民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業的人數占了畢業總人數相當大的比重。今年,新單位來學校招聘不斷增多,而職工衛校有足夠的準備應對越來越多元化的招聘單位。
就業援助 特殊群體畢業生的“定心丸”
有調查表明,家境越好的學生越有信心找到理想工作。在“尋碗” 大軍中,家庭特别困難的高校畢業生處于相對弱勢,他們在求職的過程中面臨着比普通畢業生更大的壓力。
對特殊群體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是一項艱巨而又充滿人性關懷的任務。我市各校都實施了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關愛行動計劃,并将之列為就業工作重點。
溫州大學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關愛行動計劃,關鍵詞是“全程協助”與“一對一”。該校就業工作處陳坤黨老師介紹說,學校不僅安排這些畢業生接受就業指導培訓,還充分拓展社會資源,建立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關愛聯盟”與“愛心企業庫”,設立“關愛基金”。 并給他們配備了“愛心導師”,甄選企業内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力資源專家及一線骨幹,相關政府部門從事人才開發工作人員,以及學校推薦的優秀教師擔任就業關愛計劃專兼職指導教師。
這些援助都是實實在在的。在這個個體協助機制中,學校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與培訓,如開設“簡曆會診”工作坊、“模拟面試”工作坊等幫助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引導、調整他們的就業心态,激發其就業主動性;定期發布“愛心企業庫”,提供的就業崗位信息,并針對特殊群體畢業生優先提供面試機會;就業創業“愛心導師”向特殊群體畢業生提供面對面的職業咨詢,保證每個特殊群體畢業生都能享有咨詢服務的機會,提升他們就業能力;此外還建立了黨員“1+
無論如何,外因通過内因起作用。最終在就業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還将是畢業生自己。年年“冬天”年年“過”,相信今年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們同樣能走過又一個“就業寒冬”。
■延伸閱讀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問答
1.在校期間高校畢業生可以獲得哪些就業指導和服務?
答: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可以到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等部門獲得就業咨詢、用人單位招聘及實習實訓信息、求職技巧及實用技能培訓、職業生涯輔導、畢業生推薦、實習實踐能力培訓和就業手續辦理等多項就業指導和服務。
2.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答:浏覽各類就業信息網站;參加各類招聘和雙向選擇活動;參與校企合作實習;查閱媒體廣告;他人推薦;主動到單位求職自薦等。
3.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包括哪些?
答: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是指來自城鎮低保家庭、低保邊緣戶家庭、農村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家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
4.離校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獲得相應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答:回到原戶籍所在地報到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能夠享受當地政府部門所屬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内容包括:就業政策法規咨詢、職業崗位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職業培訓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等。
信息來源:《溫州晚報》2010年4月2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