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05-11 浏覽:
“1+9”新政讓民校吸引力倍增民校專場招聘會畢業生增了兩倍多2012-05-11
|
|
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_ue_custom_node_="true">本報記者 葉小靜“真是沒想到,今年應聘學生的素質這麼好,一些非師範類的畢業生也都有教師資格證。”看着80來位應聘者的材料,實驗中學龍港校區的校長鄭爾強笑了。去年他四處招才,結果篩選下來隻有七、八個合适,今年原先計劃招聘12個崗位,發現人才挺多,估計要增加到15個。第六屆民辦學校專場招聘會4月底在溫州大學舉行,這是我市推出民辦教育改革“1+9”新政後,首次專門針對民辦學校舉辦的招聘會。育英國際實驗學校等110多家民辦學校、幼兒園與培訓機構入場設攤,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和前幾年乏人問津的場面相反,“新政”解讀會上,容納2000人的教室座無虛席,連走廊都站滿了人;招聘現場也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不少攤位前排起了長隊。“之前由于學生都不大喜歡去民辦學校,所以招聘會一年比一年冷清。”溫大就業工作處綜合科科長應中告訴記者,去年隻有25家單位入場招聘,提供崗位300多。某校負責招聘的同志灰心地說:“都來了三四年,一個人也沒招到。”據了解,前兩年招聘會許多單位都是“顆粒無收”。為什麼一年之間,民校招聘會出現如此冷、熱兩重天的現象?在溫大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學生科科長章志圖看來,關鍵是去年我市出台了民辦教育改革“1+9”新政。“這個新政讓學生的就業觀念起了很大變化。”章志圖說,過去由于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教師待遇存在很大差異,很多師範類畢業生都從心理上排斥去民辦學校,把此作為最後的選擇。新政出台後,民辦學校不僅工資待遇、社會保障、職稱評定等都和公辦一樣,而且師資還可以和公辦學校流動,這給大學畢業生進入民辦學校吃了定心丸。據溫大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統計,該學院今年342名師範類畢業生中,有30%以上的學生将就業目标設定為民辦學校,比去年不到10%增加了兩倍多。畢業生楊培培已經向5所民校投出了簡曆,她坦言,公辦學校競争十分激烈,既然民辦學校待遇保障都和公辦差不多,她願意選擇民校,發展空間可能更大。“招聘會的新氣象是新政的一種市場反映。”市教育局民辦教育辦公室主任薛昭說,此次“1+9”新政改革創新力度前所未有,在全國都引起強烈反響。許多民辦學校舉辦者認為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必須把握機遇,所以無論是資金投入、師資建設還是招生規模上,都加大了力度。同樣,畢業生也看到了新政帶來的種種優惠,不再歧視民辦學校,自然就業興趣和意願都增強了。
|
信息來源:《溫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