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0-01-01 浏覽:
小嚴 巫丹
教師教育培養模式陳舊單一、師範生教學技能下滑明顯、教師職業忠誠度不高、師範生與非師範生相比專業優勢不再明顯……在全國高校辦學日趨綜合化的大背景下,教師教育工作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和困難。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日前,溫州大學正式啟動了“教師教育溯初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着力打造師範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使溫州大學成為溫州地區名師培養的搖籃,
前天下午,溫州大學第一期“教師教育溯初班”舉行了開班典禮,40名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優秀大三學生成為首屆“溯初班”學員。
“溯初班”實行校内外雙導師制,學制兩年。學員在按原專業培養計劃學習的同時,修讀“溯初班”輔修專業課程,在學期間實行過程淘汰制。學校聘請了陳作棉、關晔等15名溫州地區中小學教學名師為班級校外指導師,對學生的學習、科研、實驗、實踐等進行全程指導,每位學員擁有2位校内外導師。學校采用專家講座、名師引領、模拟演練、課堂實踐、名校考察、案例研讨等方式進行教學,強化學生的教師技能,全面提高學員的教學能力與研究創新能力。由“溯初班”結業的學員,學校将向用人單位優先推薦。
據悉,“溯初班”的命名源于溫州近代實業家、溫州大學創辦人之一黃溯初先生,以黃先生的名字命名該實驗班,意在追慕先輩,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
溫州市教育局高教處處長應元漲認為:“‘溯初班'的開辦,是我市師範教育新的舉措,對培養當代優秀教師必将産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已經不再是緻勝的法寶,更多的是需要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新穎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強技能、重實戰、善創新、重個性。”首批學員代表、溫大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07教育技術專業的餘丹春同學表示,能成為“溯初班”首批學員,擁有一個充分展示自我、深入實踐的平台,感到十分激動。
“這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崗位前的有效培訓,更是學生實習的一個很必要的補充。”校外指導師、瓯海中學生物老師包日存說,當前大學生的實習存在時間短、走過場的現象,而“溯初班”給學員提供了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為師範生走向教師崗位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支持。
信息來源:《溫州日報》2010年1月1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