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1:30,在南校9B303教室舉行了新一期的名師大講堂活動。活動邀請到了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校長陳加倉作為主講人。
本次活動由小教系主辦,章勤瓊老師主持,小教工作室承辦,出席本次活動的有16級全體小教系學生。
陳校長以《明天之師,今天緻業》為主題,介紹了作為一名教師必經的成長之路。講座伊始,陳加倉校長以自己的成長經曆引入話題:從中等師範教育畢業到體育老師,再從體育老師到數學老師,再到最後的溫州市實驗小學校長、浙江省教壇新秀,一步一個腳印,陳校長展示着自己一路的堅持與蛻變。
從中他總結了自己教師生涯的三點感悟。
第一,人生就是痛苦的,教師工作要吃苦耐勞。
學習、工作都是痛苦的,而工作生活遠比讀書辛苦得多得多,唯一的幸福就是在一種痛苦轉向另一種痛苦的那一瞬間。教師對于我們而言不應該隻是一份工作、一個飯碗,而是一份責任與擔當。教師工作要吃苦耐勞,踏踏實實,而不能一味抱怨,追求物質。
第二,課堂是非常複雜的。
很多東西是學校裡學不到的、教材上沒有的、教學參考書找不到的。從著名的桑代克迷箱實驗中,陳校長提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不在于知識的重難點,而在于如何激起孩子們學習的學習欲望與學習興趣。圓柱體積問題、神奇的數陣、烙餅問題,通過列舉生動的數學課堂教學事例,他提出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學會挖掘教材的“深度”。我們給予學生的不能隻有教材中顯性的、容易的數學知識技能,這僅僅是數學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要教會學生隐性的、較難的、能夠長期影響人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維和數學文化。
第三,學生是可愛的,但是學生是非常個性的。
從說、聽、停三個方面,他提出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和高水平的教學能力、研究能力、課程開發能力。為此,我們必須要好好地認識自己,不斷學習、實踐與思考,搞清楚教師的追求和成長的關鍵。
本次活動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陳校長生動有趣的演講使得在場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描述一件件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學實例,他告訴我們隻有今天勤奮刻苦地緻業,才有可能成為明天優秀的人民教師。
通訊:陳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