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4-23 浏覽:
2016年4月20日下午一點半,教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在南9B-207開展了小教系的名師大講堂講座。本次活動邀請了浙江省瑞安市安陽小學彭永帆老師,講座的主題是“作業這點事兒”。本次活動由小教系主辦,小教系譚莉老師主持,小教工作室承辦。出席本次活動的有14級小教中文班全體同學。
彭永帆老師針對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了本次講座。第一,“不堪重負”——作業的叩問;第二,“旨向選澤”——作業的訴求;第三,“創意設計”——作業的變革展開講座。
彭永帆老師首先用漫畫指出現在的教育界,學生學業繁重,作業負擔重且作業形式單一,倡導未來語文教師要做好作業這一基礎模塊。他直接談到作業≠作業本,作業≠紙筆書寫,作業≠檢測書寫,作業是一種學習任務,是學習的過程。作業應有作業意義,為學生提供練習機會,做好課堂準備,發展學生個性,加強家校交流等。
彭老師又談到,作業應聚焦差異,優化選擇作業。對于傳統的課堂作業本,教師應對作業做到審核思考,可以删減、修改、改進作業,對班級同學可采取特定同學特定題型免做的獎勵,激發同學興趣,因材施教。練習作業要跟教學目标保持一緻,重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應用,不同學段練習有所側重。
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彭永帆老師提倡的“自主作業”做法。他尊重班級同學的個性,部分班級同學免做基礎作業,而做自主作業。比如:有學生自己愛做新聞摘抄,有學生愛做手賬式日記,還有學生一周寫3次作文,最終将自己的作文集結成書。自主作業秉承“學會思考、學會規劃、學會選擇”三大理念,最終讓孩子學會自學。彭老師善于發現孩子閃光點,他說:“教師應适當放手,多給學生信任和期待。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孩子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在作業這一塊一定做得非常紮實。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在作業這一塊一定既紮實又富有智慧。作業是設計、完成、批改、分析、反饋的系統,通過作業、練習,教師從學生做的情況得到學生學的反饋。通過此次講座,中文班的準教師們都受益匪淺,帶着自己滿滿的筆記深深思考,作業這點事,并不是一件小事。
(通訊員:王文怡 攝影:任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