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6-17 浏覽:
2013年6月13日上午,11小教中文班在北校3幢405教室舉行了本學期的最後一次讀書會。此次讀書會由張景林同學擔任主講。
今天,張景林同學向大家介紹了一本書——美國作家弗蘭辛·瑞福爾的作品《誰可以這樣愛我》。這本書是作者在受聖經《何西阿書》的啟發下,為讀者講述的一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愛情故事,揭示了基督教“愛和饒恕”的無窮力量。
淪為妓女的主人公安琪兒在與丈夫邁克爾結婚後三次從他身邊逃跑。第一次逃跑,是因為曾經的安琪兒長期生活在黑暗中,她無法忍受光明,逃跑後重新回到自己的“老路上”;第二次逃跑,是安琪兒發現自己愛上了邁克爾,對人的愛讓她陷入極度的恐懼中,因為她從媽媽的經曆中學到,愛一個人會讓自己被捆綁、束縛,這時的安琪兒還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第三次逃跑,安琪兒已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舍己的愛,但她因自己不能生育,而将心愛的丈夫拱手讓給另一個更加和他相配的女孩,目的是希望丈夫能在将來生活地更好。在最後一次逃跑的過程中,上帝讓安琪兒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中,完全地醫治了她,最後讓她重新回到丈夫的身邊。
本書的作者弗蘭辛·瑞福爾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她對《聖經》中的真理、對“愛與饒恕”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領悟。盡管11小教中文班的絕大多數同學都并不信仰基督,但聽着張景林同學的講述,大家還是會為書中那種對生命,哪怕是對罪惡都不離不棄的救贖而感動。
在張景林同學的演講之後,11小教中文班進行了一次簡短的對于宗教問題的讨論。雖然班級裡許多同學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但大家幾乎都對宗教并不太反感。因為,宗教并不是邪教,也并不等同于迷信。而且我們都相信,不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才更有利于個人的成長、社會的進步!
(通訊員:黃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