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啟迪智慧 實踐見證成長
蒼南縣新安二小 朱書記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轉眼兩多月的領雁工程培訓學習活動在忙碌中悄然結束。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讓我們來自農村的教師得以與衆多專家、學者乃至國内的教育界權威人士面對面地座談、交流,傾聽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這次培訓在溫州大學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有收獲,有感動,有思考,更有提升。回顧開班之際,仿佛就在昨天。當時,我們拽着秋天的尾巴,迎着深秋的暖陽,懷揣期待和希冀,更帶着在教育教學中的幾多困惑……如今,回顧兩個月來的培訓曆程,更有幾多感慨與豪邁。
一、專家引領,理念啟迪
我們11月2日經過簡短的開班儀式之後,11月3日開始,溫州大學為我們學員安排了20多位的特邀專家教授,給我們作了二十多場高層次的講座。我們在感悟專家們的專業思想、專業智慧、專業理念的同時,更及時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學的行為,更新或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以至于用這些理念、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實踐。
在這些報告中,感受頗深的很多。其中,浙江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課程系的汪潮教授的講座《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給我們的感觸最深。他在這次講座中,向我們闡述了:本色語文,深度語文,簡約語文,靈動語文,人文語文,和諧語文,智慧語文的前沿理念。他通過大量的具體課例引領我們理解,啟迪我們的智慧。像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老師的講座《做智慧型的教師》,他也通過大量詳實的課例,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名智慧的教師。還有溫州大學張寶臣教授的報告《在職場中成長為智慧型的教師》,他那到位的理論,揭開了教育的真谛;精辟的論述,指出了當下課堂的缺失;詳盡的分析,道出了阻礙教師智慧生成的因素。還有溫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曹鴻飛老師的報告《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設計》及特級教師沈小玲老師的報告《生本語文課堂的智慧》,更向我們展示了初步構建生本課堂的基本形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化教為學、先學後教的模式。像曹老師向我們指出了在生本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取向,如:指向需求,指向學情,指向自主,指向實踐等十一點重要的操作要求。給了我們生本課堂的方向性,使我們在實際的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能做到有的放矢。而特級教師沈小玲老師的《生本語文課堂的智慧》,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當下生本語文課堂的智慧。讓我們明白教師需要提高生本課堂的教育智慧與怎樣把握生本課堂的智慧……專家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啟迪了我們的教育智慧。
二、導師指導、實踐成長
11月26日開始,我們開始了挂職實踐。我們實踐的學校是溫州市少年遊泳學校,這所學校是溫州市唯一一所遊泳基地學校,是溫州市示範性學校。語文學科和德育工作在溫州市鹿城區是很具代表性的。能被分配到這所學校,我們組的8位學員都感到非常榮幸。這一階段帶給我們的收獲,已經在我們的心裡深深紮根了!
“每天上遊一點點”這是少泳校的校訓,是啊,每天向前一點點,隻要有一點點的進步就行。因此,我們一來到這所美麗漂亮并小巧玲珑的學校,就被這實實在在的校訓給征服了,我們也把它當作來泳校挂職實踐的一個目标。大家就抱着這種學要有所獲的态度,對自己說:“我要好好地利用、把握這段時間,認認真真地跟着指導師學習教育教學理念。”
三個星期來,通過指導師的實踐引領,我不斷内化自己的認識,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以追求教學的精益求精。總結起來,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科研、相得益彰
來到少泳校,學校的濃濃的教研氛圍深深地感染了我。每周二的行政聽課日,在周二早上通知老師,老師們事先沒有準備。聽課的時間一般都是安排在第二節和第三節,每周兩節,雷打不動,這樣形成了自己學校的一種特色。老師們都是把這種課當作常态課,也沒有刻意地準備。但每到這兩節課,學校的班子成員基本上到位,陶校長經常帶頭,再加上其他沒有課的老師,聽課的隊伍也是比較壯觀的。周二下午,老師們就會圍在教師活動室裡,研讨、點評上午的兩節課。就這樣,大家敞開心胸,各抒己見,真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在這樣的氛圍裡,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學沖動。而每周三,是學校的主題沙龍——校本教研活動,這也是少泳校的一個良好的教研活動的習慣。學校圍繞這兩個活動,每周有新的主題,每周有新的任務,而每個人每周有新的進步。就在這樣的教學科研的活動中,不少的老師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質量提高了,學校的聲譽提高了……真的是教學科研,相得益彰。
(二)、潛心指導、耐心點撥
俗話說得好:學無止境。我們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大家都虛心向指導師學習、請教,而每位指導師也都是潛心指導,耐心點撥,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将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傾囊傳授。由于我的接受能力關系,還不能盡得張盈老師的教學經驗。在教學方面,我們可以随時去聽指導老師的随堂課,不管是同組還是其他組,每位指導師都是那麼親切,那麼平易近人。對教學,對管理,對方法,指導師都毫無保留,隻要我們有要求,她們就一定傾囊相授。在這裡,我們不止可以聽到學員的實踐課,提高課,展示課,更可以聽到指導師的示範課和學校其他優秀老師的試課、磨課及教學沙龍研讨課。更值得慶幸的是可以參與聽課、議課,還參與學校教務處組織的每周三的語文主題沙龍——校本教研活動。借此,跟這些名師們近距離接觸,傾聽她們精彩的點評,聆聽着她們紮實的課堂教學,心裡真的有說不出的感動。
(三)、努力實踐、見證成長
經過一個來月的理論學習和三個星期的挂職實踐,經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洗禮,我們在感悟專家們的專業思想、專業智慧的同時,更及時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學行為,更新或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以至于用這些理念、理論、智慧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到了少泳校之後,經過張老師的精心指導、傳授,我的教學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在少泳校的短短的時間裡,我上了三節課,一節是學員的診斷課,一節是提高課,一節是展示課。經過張老師的指導,我的課一節比一節成熟,一節比一節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實踐活動真的見證了我的成長。
三、參加活動、展示自我
挂職實踐回來之後,溫大老師緊接着為我們安排了各種教學基本功比賽。如: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課文朗誦、說課等基本功比賽。大家為了展示這兩個月的學習成果,忙得不亦樂乎。像中學高級職稱的林潔老師,像擔任學校副校長職務的蔡雪雙老師,像市級骨幹教師朱小青老師,就連這個班上的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大哥——我,也和年輕人一樣,懷着對教育的熱情,對教學的理解,對培訓的感悟,參加了所有項目的比賽。我想大家應該把在這兩個月之内的成長,通過參與這樣的比賽的熱烈氣氛,呈現出來,展示自我,不管結果怎樣,但我始終認為:參與就是一種勝利,展示更是一種成長。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培訓接近尾聲的最後幾天時間裡,老師安排我們整理材料,及時地總結反思。彼此之間的交流就成為了每位培訓學員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為了方便交流,我還特别建立了領雁工程小語班的QQ群,并将通訊方式發在群空間中,這樣即便培訓結束,我們也有相互交流的便捷方式,使我們的交流不會因為培訓的結束而中斷。我們有很多的話題可以一同交流、探讨,我們有很多的觀點可以一起抒發、碰撞。這幾天,大家互相讨論、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們就在這讨論、交流的基礎上,我們的理論知識又一次得到了鞏固和提升。大家都說,老師為了我們這些學員,安排周到。作為我們學員本身,更要及時地整理學習材料,學習心得,學習心情,交流所得,及時地和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整合、反思,盡可能形成一種最适合學生的教學理念。大家總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總之,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大家的進步是明顯的,是有目共睹的。快樂而充實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帶着幾多留戀,幾多回味,幾多收獲,幾多反思,結束了此次的培訓。但是,我不會把此次培訓當做學習的終結,而是今後不斷學習提升的開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作為“領雁小語班”的一名學員,我将會更積極地投身于有效課堂、智慧課堂、生本課堂的實踐,努力成為新課标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自己的以後教學中,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讓實踐見證我們的成長吧!
2009.12.27